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司法实践中鉴定人制度愈发暴露出自身的制度缺陷,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鉴定制度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专家辅助人制度孕育而生。然而立法上对专家辅助人制度规定的模糊化不仅没有释明关系到专家辅助人具体权利义务的诉讼地位问题,还略过了专家辅助人资格如何确认等问题,使得这一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现状不容乐观。从设立这一制度的背景入手,比较学习日本诉讼辅佐人制度、美国的专家证人制度及意大利的技术顾问制度,探明专家辅助人制度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建构,是正确理解、认识、评判和运用鉴定意见的需要,也是刑事诉讼活动的性质的根本要求。应当准确把握专家辅助人的法律属性、合理界定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的资格、适当扩展专家辅助人帮助的主体范围、有效确定专家辅助人参与诉讼的时间和依法确立专家辅助人参与诉讼活动的法律后果和法律责任,以充分保障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功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审判实践出发,在吸收和借鉴英美法系专家证人和大陆法系技术顾问等制度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创设了我国的专家辅助人制度。专家辅助人制度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比较陌生,本文从专家辅助人制度及专家辅助人的定义出发,阐述了司法鉴定中的认识论问题以及专家辅助人制度的意义,并对目前专家辅助人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关键词专家辅助人司法鉴定刑事诉讼  相似文献   

4.
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的倾向性,指专家辅助人帮助委托方参与刑事诉讼鉴定意见的质证、提出专家意见所体现的一种职业上的偏向。新《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并未明确专家辅助人的倾向性,不利于其属性的完整。因此,应当比较外国为平衡专家制度属性所进行的相关制度设计,定位我国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的"相对二元化倾向性"及其法律界限、科学界限、道德界限,以及这些界限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的倾向性,指专家辅助人帮助委托方参与刑事诉讼鉴定意见的质证、提出专家意见所体现的一种职业上的偏向.新《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并未明确专家辅助人的倾向性,不利于其属性的完整.因此,应当比较外国为平衡专家制度属性所进行的相关制度设计,定位我国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的“相对二元化倾向性”及其法律界限、科学界限、道德界限,以及这些界限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政法学刊》2019,(3):83-89
司法鉴定制度改革进程中,传统公检法专业问题判断内部制约机制逐步消解,刑事领域专门问题鉴定失误频发,促生了刑事诉讼领域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引入。当前立法对该项制度的规定并不完善,专家辅助人的角色定位和意见属性相当模糊。适度扩张专家辅助人的角色功能,完善其权利义务,明确其出庭的程序细节,是该项制度更好地嵌入原有刑事诉讼体系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首次确立了"有专门知识的人"的称谓,暂且将其界定为"专家辅助人",但由于规定得过于简略,对许多问题不够明确,在适用中可能带来诸多困难。因此,有必要借鉴意大利的"技术顾问"制度和俄罗斯的"专家"制度的有益经验,对我国刑事诉讼中专家辅助人制度予以完善。未来的《刑事诉讼法》应明确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和职责,确立其应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并且应当明确专家辅助人意见为法定证据,赋予被追诉人和检察机关在审前阶段聘请专家辅助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随着2013年《刑事诉讼法》的实施,我国正式确立了刑事诉讼领域的专家辅助人制度.专家辅助人制度虽然在民事诉讼领域已推行了13年,但实践经验乏善可陈,刑事诉讼领域的立法又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拟对刑事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回应,以期对该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借鉴.首先讨论的是对鉴定意见审查质证的本质问题,其次是专家辅助人的功能及其遴选问题,第三是专家辅助人意见的属性及其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专家辅助人制度是我国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2014年两起轰动案件审理中,专家辅助人参与庭审,体现了这一制度在维护司法的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方面的积极功效。由于立法仅对专家辅助人制度做出简约规定,因而在专家辅助人的主体地位、中立性、准入机制以及专家意见的证据属性等方面存在诸多理论争议。应当在吸纳理论共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专家辅助人制度予以立法完善。而对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开放态度,将会有助于此领域的实践探索,有助于我们继续积累不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新《刑事诉讼法》确立了我国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雏形,是我国刑事司法鉴定制度的新发展,但是简单的条文规定并没有明确该项制度的具体内容。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选任资格、权利义务、法律责任、介入诉讼的时间等都将是本文关于构建专家辅助人制度探讨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1.
新《刑事诉讼法》设立的专家辅助人制度,将其适用范围限定在了庭审阶段。但根据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来看,刑事诉讼中的鉴定争议大都集中于初查或侦查阶段,因此部分侦查机关已将该制度应用于侦查阶段的鉴定程序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此看来,仅仅在庭审阶段建立专家辅助人,必然存在较多局限,而侦查阶段的鉴定程序建立专家辅助人制度势必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因此,立法应根据诉讼实践,对目前的专家辅助人制度进行完善,以建立合理可行的侦查阶段专家辅助人制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证据开示已成为刑事诉讼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本文在概述证据开示制度基础之上,根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中有关证据开示制度的状况,结合司法实践,提出了构建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3.
专家顾问制度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人权保障呼声的高涨,我国鉴定制度中存在的缺陷日益暴露出来。为了完善鉴定制度,我们有必要实行专家顾问制度。专家顾问不同于律师、鉴定人,是一类独立的诉讼参与人。该制度对于促进司法公正、提高诉讼效率、保障人权及提高鉴定人的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我国现行民事及行政诉讼中的专家顾问制度应进一步完善,而刑事诉讼中也同样应实行该制度。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刑事诉讼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制度。经过多年的司法实践,其暴露出了不少缺陷。一方面,它影响了我国刑事法律适用的统一性;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我国法院刑事判决的终局性和权威性。法学理论界、司法界中,越来越多的人都设想过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两审终审制度为三审终审制。本文将浅析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审级制度及其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两审终审制为三审终审制的设想,并进一步阐释三身终审制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设置羁押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妨碍刑事诉讼。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我国现行的羁押制度在执行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指出维护被羁押人的合法权益,应对我国的羁押制度及相关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6.
我国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探析——以刑事诉讼为背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鉴定人在我国刑事诉讼中一度充当的是法官辅助人角色,鉴定人不出庭作证成为一种普遍做法,但审判方式改革的推进使得鉴定人的诉讼地位向“专家证人”演变,鉴定人出庭成为必要。在当前的刑事诉讼规范中,应当加强鉴定人出庭作证的义务性,完善鉴定人出庭的相关规则和权利保障措施,为鉴定人出庭作证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完善民事鉴定制度,我国建立了专家辅助人制度,但是此制度没有系统的规定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对此,应通过明确专家辅助人的概念,完善专家辅助人地位及其陈述的效力的规定,完善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启动规定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法》修改后,专家辅助人出庭作为补充强化鉴定意见质证效果的制度被正式纳入到刑事诉讼程序中,但在实践中如何适用,以及适用中应当注意什么问题,都需要结合专家辅助人出庭的理论背景,通过借鉴域外诉讼制度和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司法鉴定制度、律师制度中的先进经验予以进一步厘清。  相似文献   

19.
论刑事诉讼证人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由于立法和司法实践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刑事诉讼证人制度存在较大缺陷。证人不愿或拒绝出庭作证、证人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等现象普遍存在。本文指出为了推进我国司法制度改革,实现正当的刑事诉讼请求,体现司法公正,必须重视刑事诉讼证人制度的建设。要在正视现存的证人制度诸多缺陷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并借鉴外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采取具体措施完善证人制度。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诉讼法的出台,催生了司法鉴定专家辅助人制度.由于现行的法律法规对专家辅助人在司法实践中的地位、作用和条件等无明确规定,因此拟对专家辅助人的资格条件、专家辅助人库的建设、专家辅助人出庭程序、专家辅助人意见的证据归类等问题进行探究;认为充当司法鉴定辅助人可以是中国公民,也可以是外国公民,但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条件,遵守出庭的程序规范;专家辅助人的意见在证据种类方面可视为专家证人证言;出庭费用可以依据省级司法行政管理部门颁布的指导性文件所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