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阶级 (一) 不定项选择题 1、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是说在阶级社会中 A.经济斗争和思想斗争不是阶级斗争 B.政治是一种阶级关系 C.一切政治斗争都是围绕着国家政权问题展开的 D.一切阶级斗争也都是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2.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阶级斗争。这个斗争必然发展为推翻资本主义统治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以往任何一次革命所无法比拟的。为着保证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必须解决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导问题。第一节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巨大杠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制度的变革,必须通过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巨大杠杆。在阶级社会里,始终存在着被剥削者反对剥削者、被压迫者反对压迫者的阶级斗争。这种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类历史上,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都经历了长  相似文献   

3.
胡风反革命集团被徹底揭露是全国人民为保卫社会主义建设而斗争的一个重大的胜利。我们当前的任务是要坚决肃清胡风集团和一切暗藏的反革命分子,并从这个事件吸取充分的经验教训。我们应当吸取的最重要的教训之一,就是必须在共产党员、革命工作人员和一般革命知识分子中间反对只顧业务、忽视政治的倾向。项工作都是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总的目标。任何革命工作都不能同階极斗争分割开来,恰恰相反,它们都是阶级斗争的一环。在阶级社会中,生产斗争也不能离开阶级斗争。我们同敌对阶级进行的斗争正是通过政治、经济、思想等各种领域的各项具体工作而展开的。阶级敌人也是从来不放松对我们的任何部门、任何方面的工作进行破壤的。胡风反革命集团  相似文献   

4.
革命导师列宁对辩证法这一“革命的代数学”是最能运用自如的。他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创造性探索过程中,所阐述的关于政治与经济关系的理论,闪耀着革命辩证法的光辉。 什么是政治?列宁认为,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内容。在阶级社会中,当阶级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无产阶级为争取解放而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反对迷信的思想始于“五四”运动时期 ,成熟于抗日战争时期。在民主革命时期 ,毛泽东从急进的文化批判视角到以政治、经济斗争引导群众再到系统的运用唯物辩证法、自然科学反对迷信 ,其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反对以收入、收入源泉、职业为标准划分阶级。他们认为,未获充分发展的生产力、社会分工和私有制是阶级形成和存在的三大条件。从他们关于三大条件与阶级形成、存在关系的具体论述中,笔者认为,以生产资料支配权与剩余劳动支配权这样一个二元标准划分阶级应更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本意。根据这种标准,当代中国社会划分为国家和社会管理者等五大阶级。剩余劳动的支配关系即是阶级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并不必然是剥削关系,并不必然导致阶级之间的对抗或斗争。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现阶段的阶 级斗争及其反映 在我国现阶段,阶级 斗争主要是指广大人民 同极少数破坏社会主义 事业的敌对势力和敌对 分子的斗争。这种斗争从形 式上看来虽然不是一个阶 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斗争, 但它是国内过去阶级斗争 在我国现阶段的遗留和延 续,是国际阶级斗争在我国 现阶段的反映,斗争的核心 仍然是国家的政权问题,其 性质仍然是阶级利益的根 本对立。这就是这种斗争之 所以是阶级斗争的原因。 在我国现阶段,阶级斗 争在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 都有所反映。在经济领域, 还存在着严重的经济犯罪 分子,他们贪污盗窃、行贿 受…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国家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的产生是一种进步现象。随着私有制的出现,社会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阶级,而为了“使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之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有哪些特点?我国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来,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不同于过去历史上两大对抗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其特点确五:一是阶级斗争的对象不同。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阶级斗争不再是历史上那种完整的两大对抗阶级之间的斗争,而是掌握了国家政权的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相比,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由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和服从地位,这就决定我们党必须把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及其汉奸走狗的斗争作为主要任务。另一方面,在民族危机加重的情况下,民族资产阶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中的一些人,  相似文献   

11.
<正> 意识形态,亦称社会意识形态,是指系统地、自觉地、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观念上层建筑的部分。在阶级社会里,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体现一定的阶级利益和要求。从意识形态的内容来看,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与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它既反映了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也反映了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关于新时期统一战线基本理论的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在对我国国情全面、深刻的正确认识基础上的,是在反对“左”右倾错误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一)关于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和表述方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是党领导的四个阶级的联盟,是为阶级斗争服务的,称“人民民主统  相似文献   

13.
不同时期的犯罪活动,总是与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发展水平相联系的,其规律、特点和表现形式因此而不尽相同。团伙性犯罪作为一种犯罪形态,虽然通过“严打”斗争巳大部分被摧毁,但却并没有从此绝迹,只不过当前的团  相似文献   

14.
政党是代表某一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并在为之而斗争中起领导核心作用的政治组织,是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纵观中国近现代先后产生的300多个政党在几十年的发展和纷争中,兴衰荣辱,成败消长,都毫无例外地取决于各自所代表的阶级在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地位,在中国革命中所起到的作用。这是政党阶级属性的本质反映,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5.
人民是相对于敌人而言的一个最基本的政治范畴。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以及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这个概念有着不同的内容。如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凡是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在解放战争时期,一切反对美帝国主义和官僚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既表现在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也表现在意识形态领域,但从长过程看,它的主战场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在国内,集中表现为资产阶级自由化同四项基本原则之间的斗争,在国际上,表现为“和平演变”同反“和平演变”之间的斗争。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主战场在意识形态领域,首先是由国内阶级结构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7.
据我所见的文字中,都没有把阶级的社会作为一个概念专门提出,而往往是把有阶级的社会与阶级社会作为同一概念在使用,比如在谈到社会主义社会时,有的表述为社会主义是一个从有阶级的社会向无阶级社会过渡的社会,有的则表述为社会主义是由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的社会过渡的社会。因此,有必要对这两个概念的关系作一探讨。 阶级社会是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的社会。自原始公社解体,社会分裂成为各自独特的,彼此对立的不同阶级,人类就进入了阶级社会,先后出现了阶级社会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特殊形态)阶级社会的主要特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广西领导革命斗争期间对“城市中心论”的抵制和斗争黄林毅邓小平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影响较大的一次反"左"斗争是在江西中央苏区反对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结果被撤销县委书记职务和严重警告处分。然而,这一次并不是他最早反对"城市中心论"的斗争。他最早的反"...  相似文献   

19.
当前,根据人民内部矛盾学说,认真研究和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新时期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在阶级社会里,政治就是阶级对阶级的斗争.因此,阶级斗争就是阶级社会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人民内部矛盾居于从属的地位.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已经被消灭,阶级斗争虽然在一定范围内仍将长期存在,但它已经不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既然阶级斗争不是主要矛盾,人民内部矛盾自然上升为主要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非常重视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形成了比较完整、丰富、深刻的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今天,在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的新形势下,重新学习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的论述,对于促进党政机关清除腐败,精兵简政,改进作风,转变职能,提高效率,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