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思留  辛其兴 《求索》2008,(10):132-134
契约理论是政治经济与法领域的重要理论渊源。从卢梭“自然状态”的古典契约到罗尔斯“无知之幕”的现代契约思想,都表达了“普遍同意”的社会理念,揭示了社会存在主体之初始地位之平等性,体现了市民社会法治思想的政治思维,成了现代宪政的逻辑起点。从经济学思维范式的演化看;以秩序和规则为核心的制度分析是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宪政处于一切制度框架的最上端,是生成制度的制度。生成制度的“源规则”就是宪政。据此,宪政经济学从宪政思维的视角分析经济问题,这一分析范式将是研究包括中国经济问题在内的经济学研究不可避免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2.
罗旋 《湖湘论坛》2005,18(5):71-73
在近代中国,宪政对国家的重要性被提到了空前的位置,从康有为、梁启超的开国会、设议院到孙中山的民主共和再到新文化运动的“民主”、“科学”,宪政建设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从宏观上看都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在于片面追求宪政的功利性价值,忽略了其内在目的性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沟通行为理论对英国宪政进行重新理解,英国协商式民主宪政在结构范式上是程序主义的,其观点主要基于三方面英宪是一种重在建设性、平衡性的政治沟通共识程序;在行动主义的程序宪政框架中为诉诸议会主权提供辩护;在程序宪政机制中实现的是一种程序正义的动态权利观.  相似文献   

4.
什么叫宪政,法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宪政作出了众多界定:“宪政就是宪法政治,以宪法治理国家。”邹平学教授认为:“宪政就是以宪法为起点,民主为内容,法治为原则,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和政治过程”。宪政是先进的仁人志士对符合人类理性和主流的政治制度的描述,是现代民主政治人性化的发展目标。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新型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开辟了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新纪元,也为宪政的发展提供了制度选择和政治保障。因为宪政与社会主义制度有着共同的理想目标和进步追求,具有共生的价值。本文就这些情况进行分析,以就教于学界同仁。第一,社会主义和宪政都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进步的产物。社会主义无论是作为一种理论或者理想,还是一种制度或者运动形态,都体现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宪政则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中最重要的标志。“人类社会从野蛮向  相似文献   

5.
从1905年清政府派遣五大臣赴外考察宪政,“以期择善而从”,1906年清政府“仿行立宪”,中国政治的发展就被纳入到了宪政的不归之路。2004年,我们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中国的宪政整整历经了100年,百年的宪政之路可谓几多欢乐几多愁,盘点百年积淀的宪政资源,对我国进行政治制度创新,建设宪政民主将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主宪政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成果。在我国 ,民主宪政是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到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不懈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于 195 4年制定了第一部宪法 ,开始了社会主义民主宪政的建设。但是 ,从反“右”扩大化 ,到“文化大革命” ,宪法虚无主义、法律虚无主义盛行 ,使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宪政建设的进程一度中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 ,我国加强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1982年宪法颁布后 ,国家权力的运行逐步走上了法制轨道 ,人…  相似文献   

7.
宪政是以良宪为基础,民主为基石,法治为载体,人权实现为宗旨的一种政治理念、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中国正走在通向宪政的路上,可是要实施宪政,必先要研究宪政意识,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的宪政意识;因为宪政意识是实现和实行宪政的思想基础,也是进行宪政建设的思想条件.本文着重分析了党政领导干部宪政意识薄弱的四大表现,并对其深层原因作了较为深刻的探寻,最后,对如何培育和提升领导干部宪政意识提出了富有实践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在我国宪政运动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与宪政民主建设具有内在互促关系,主要体现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蕴涵着丰富的宪政民主价值;我国宪政民主建设又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9.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今天,其最根本的成果就是以宪政制度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或者说宪政制度是当代政治文明的根本标志.宪政制度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在于社会全体成员对它的接受和信仰,也即宪政意识的支持.可以说,如果脱离了宪政意识在全社会成员中的植根、认同和普及,政治文明的建设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认识和把握宪政意识与政治文明的这种内在关系,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不可或缺的思想认识前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艾国 《人大研究》2004,2(3):28-30
在民主立宪国家中 ,公民民主宪政观念的发育程度对于该国的民主宪政建设具有重要影响。民主宪政观念本是西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而非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所固有。鸦片战争后 ,民主宪政观念始在中国传播。由于种种原因 ,民主宪政观念在我国始终是少数人的观念。我国的大多数公民并未形成自己的民主宪政观念 ,有些公民甚至对宪法缺乏起码认知。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民主宪政建设 ,已经成为我国民主宪政建设的最大障碍之一。影响我国公民民主宪政观念发育的因素很多 ,如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文化传统等等。经济基础与民主…  相似文献   

11.
《公安研究》2011,(10):91-91
陈家喜在《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第2期撰文认为,我国乡镇党委公推直选的展开是基层民主与党内民主进步的重要标志。经过十年来的试点探索,乡镇党委公推直选已经实现从点到面,从多种探索到公推直选的回归,并且逐步得到高层的肯定和推广。然而,当前乡镇党委公推直选尚面临着与宏观政治结构不兼容、竞争性不足以及基层动力缺失的困境。进一...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与特定经济结构相对应的历史范畴,政治文明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和国家产生以降已然产生.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形态的更替,政治文明也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传统到现代的不断跃迁的动态演进历程.如果以17世纪"光荣革命"后宪政制度在英国开始确立为发端的话,现代政治文明已经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这个过程是现代政治文明不断发展、进步和完善的历史.总的来看,以民主为核心的现代政治文明是朝着法治政治、选举政治、参与政治、协商政治、和谐政治、开放政治、人本政治、宽容政治等目标范式不断演进、发展和完善的.  相似文献   

13.
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保障是实行民主宪政。民主宪政追求的目标正是社会的和谐。实行民主宪政的基本要求是确立民主宪政观念,弘扬民主宪政精神,建立民主宪政制度。  相似文献   

14.
宪政离不开四大要素,即宪法、民主、法治与人权。同样,财产权的宪政价值也与这四大要素紧密相关,是否保障、促进这四要素是衡量财产权的宪政价值的重要标准。财产权是人性的必然结果,自由的保障,宪法的根基,法治的催化剂,社会文明发展的动力,其本质上是民主的,并最终回归于人权。财产权的宪政价值分析,有利于克服中国社会缺乏尊重、关怀财产权的传统弊端,从根本上推动中国财产权与宪政之双重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关于农村金融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从农业补贴信贷范式,到农村金融市场范式(或农村金融系统范式),再到金融体系的功能范式的转变。而基于金融功能视角的研究范式对目前我国农村金融问题的研究思路和解决路径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金融机构观注重于金融体系的机构设置和政策导向的定位,认为现存的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6.
蔡文成 《长白学刊》2011,(1):123-128
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端,是以民主为政治目标,以共和为政治制度,以宪政为治理模式的政治革命.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固,民主立固、共和建国、宪政治国,使中国政治从传统走向现代:政治统治合法化,政治结构合理化,政治行为多元化.辛亥革命的是非功过,至今招谤涉讼,但遗产丰富,启迪深刻:民主、共和、宪政是政治现代化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7.
宪政(constitutionalism)也称“立宪政体”、“立宪主义”,它是宪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关于宪政的概念,西方学术界通常有以下几种理解:1.认为宪政强调宪法的权威,承认宪法是“法之法”;2.宪政的道德价值取向是人权;3.宪政权力来自于“合法”和“同意”;4.宪政是一种制度安排。宪政作为一种政治理想与制度安排,简单地说就是民主政治。具体来说,对于宪政可以这么理解,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中国人对宪政的追求从清末民初就已开始,但是在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与…  相似文献   

18.
吴爱萍 《求索》2010,(10):131-133
清末民初的宪政是在近代中国内外交困的背景下有识之士为救亡图存、富国强兵而师法西方的产物,晚清时期形成了两种关于制度变革的宪政理念,即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君主立宪理念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共和理念,并在清末民初时期发生了从君主立宪理念向民主共和理念的演进,这一演进反映出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由于晚清中国社会特殊的社会性质、复杂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也决定了清末民初宪政理念的形成和演进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论宪政话语下的协商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巧平  李龙刚 《求索》2008,(11):157-158
协商民主作为传统民主的复兴,在本质上具有的优越性使其成为现代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以协商民主推动我国宪政的建立和发展是历史和现实的抉择。我国现行宪政制度对协商民主进行了确认,并作出了具体安排。  相似文献   

20.
王琼雯 《前沿》2012,(22):155-157
晚清宪政运动中,民众藉由多样化、组织化的政治参与突破了千百年来以皇权为中心的官僚系统对于国家政务的垄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发展进程,他们所累积的初步民主经验成为中国近代宪政建设的重要推动力.由于缺乏本土的宪政资源和充分的民主启蒙,清末民众参与表现出国家主义和工具主义的特质.作为中国立宪运动起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众参与折射了近代宪政运动的走势和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