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法治视野中的行政规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我国走上了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之路。为培育有效市场环境,需要在行政法治、服务与合作的行政法理念下,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法规、规章的方式来规制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因此,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和法治土壤都不完善的情况下,盲目追随国际上放松规制的潮流是不合时宜的。行政规制与行政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国的规制改革应从规制的法律依据、有效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保障体制等方面考量规制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2.
规制工具在我国政府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政府规制的历史沿革: 所谓政府规制,按照国内学者樊刚的观点是:"特指政府对私人经济部门的活动进行某种规制或规定,如价格规制、数量规制或经营许可等等"。我国规制工具应用的背景与西方国家不同,这就决定了我国政府规制的目标、方式等也与西方国家相比有很大差异。纵观我国政府规制的发展历程,明显地呈现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研究中国经济转型问题 ,有必要对市场机制和政府规制作深入详细的比较研究。本文回顾了市场机制和政府规制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揭示了“看不见的手”在自由竞争时期的作用和在发达市场经济时期作用的局限性 ,探讨了用政府规制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 ,以及政府规制发挥作用的适当范围和程度。  相似文献   

4.
电信、电视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涉及的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网络型与自然垄断特征,这种经济特性对政府规制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我国有线电视的数字化转型,进入发展黄金期的有线电视一定程度上将更加凸显其网络型与自然垄断特征,给政府规制提出了新问题。本文试图以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中的发展诉求为基础,借鉴发达国家相关的规制重建经验,分析三网融合背景下我国有线电视规制重建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政府规制重建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分析方法,对美国、英国在互联网规制方面所采取的政府指导下行业自律的规制模式,以及与中国同为政府主导型模式的新加坡互联网规制模式进行了简要介绍.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对于互联网规制,政府的作用和职能范围的界限在哪里.启示我国互联网规制从传统的“政府——互联网领域”的两元对抗走向“公共、私人联合规制模式”,在公共规制的基础上不断促进私的规制的发展,形成多元多维的互联网规制模式.适当限制政府规制权的不良扩大,鼓励市场、企业、个人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政府规制作为一种治理方式和制度安排,受到一国特定制度禀赋的约束。本文首先从经济、政治与法律、社会三个层面剖析了中国政府规制所面临的特殊制度禀赋约束,进而分析了特殊制度禀赋约束下的规制改革的阶段性、特征与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规制困境的目标整合模式及最优规制模式。  相似文献   

7.
民间融资法律规制的目的正当性在于矫正市场失灵,结果正当性在于能够矫正市场失灵。保证法律规制结果符合预期目标有赖于准确划定政府干预边界:从理论上说,法律应当保证政府干预不损害民间融资自由;从具体要求来看,法律应当确保政府适度干预民间融资发展和平等对待民间融资主体。政府权力行使的清单繁简透明程度、规范融资主体权利行使的制度信任体系健全程度和民间融资利率合理化程度是评价民间融资规制效果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在“依法行政”的时代背景下,法律规制的协调与完善是政府管理改进的重要条件。没有协调、完善的法律规制,或者法律规制方面存在明显漏洞,政府管理改进都会受到阻滞。因此,通过对十余部与湿地管理密切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评估,检讨了政府湿地管理法律规制,阐述了我国湿地行政管理立法取得的进展,分析了我国湿地行政管理法律规制存在的不协调、不完善之处,提出了完善我国湿地行政管理法律规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属于行政行为,对其规制是行政法治原则的必然要求,也有利于保障公共服务质量。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必须从购买范围、主体资格、购买程序和政府责任方面进行系统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时代,我国将信用规制作为新型治理工具是两个方面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它以社会信用文化、法治思维和信息治理经验为基础动力;另一方面,它以扩展政府的治理边界﹑创新政府治理工具、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为基本动力。由于信用规制具有规制对象的广泛性,规制过程的系统性、规制取向的多维性和规制影响的持续性等,而且“黑名单”可以在相关领域否定失信主体行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甚至限制行动自由,所以它是一种严厉的,深层次的规制。信用规制的有效性受信用信息的质量﹑信用规制主体的能力﹑信用规制过程中的合作效果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只有信用“善评”才能保护和激励守信者,有效惩戒失信者,否则就会导致信用规制泛化和扩大化。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既需要政府一定的宏观调控 ,又排斥政府高度集中管理和政府过多的干预 ;既需要政府权力 ,又最忌政府权力的滥用。因此 ,知识经济离不开行政法的规范与保障 ,需要通过行政法授予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权力和控制政府权力的行使 ,防止政府权力的滥用。同时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必将引起行政法原则的发展和行政法制度的创新 ,即知识经济与行政法之间存在互动与适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WTO给我国政府提出了透明度要求,要求政府推行政务信息公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规章。针对当前我国政务信息公开中的传统思想观念、信息公开的主体、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和信息公开的权利与义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借鉴和吸取国外有关政务信息公开的经验,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信息公开法》是解决和保障政务信息顺利公开,充分实现WTO透明度原则的最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自2006年07月01日起施行,这是国内第一部以规范创新活动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条例的内容既包含着许多创新亮点,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甚至《条例》在实施过程中,某些规定将会因缺乏可操作性而被束之高阁。从立法原理分析,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是颁布实施细则。而实施细则的制定,应当采用系统工程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关于这项制度在宪法的原则性规定、党的文件、政协章程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谈话中都有所涉及,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规范体系,而且在规范政党关系方面确实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法律制度的保障。因此,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逐步法治化,完善各项规范,使政党关系主要由法律规范来调整,应当成为我国政党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WTO规则表面上是贸易规则 ,但实际上是以政府行为为约束对象 ,所以WTO规则主要是行政法规则。其中司法审查制度是通过成员国内的司法审查体制 ,给因政府行为受到不利影响的组织提供救济的机会 ,以纠正违背WTO规则的政府行为 ,达到消除各种贸易壁垒的目的 ,最终实现全球贸易自由化。WTO要求其成员建立符合其规定的司法审查制度 ,这是WTO规则中最重要的制度。我国的司法审查制度在司法审查的范围、原告资格、司法审查的标准、审判独立等方面均应进行改革和完善 ,以适应WTO规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刑法修正案(六)》第六务在原刑法第162条基础上增加了一条内容,首次将虚假破产的行为列入刑法规定之中。然而,在我国的虚假破产罪的现行规定中,存在着适用主体过窄、构成要件不准确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我国虚假破产罪只能在相当有限的范围内发挥其作用,无法发挥立法时所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虚假破产罪的现有立法基础之上,有必要汲取国外对虚假破产罪的立法经验,进一步对虚假破产罪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农村村务公开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假公开、不公开、公开不规范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为更好地保障村民民主权利,在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时,应继续鼓励和依法推进各地制度创新;继续完善村务公开监督机制;加强重点村治理工作;努力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法规意识。  相似文献   

18.
自我国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以来,一系列新的监察法规也开始制定和实施。虽然监察法规在我国监察活动与法律实践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定监察法规的决定》已对其法律地位和效力、制定主体和程序等问题有所涉及,但其可操作性不强,理论依据欠缺,同时其也没有进入学者们研究的视野。故为了回应实践的需要,我们有必要加强监察法规的基础理论研究。揆诸法理,国家监察委员会是监察法规的制定主体。监察法规的法律效力低于宪法和法律、其与行政法规平行,但高于部门规章和司法解释,其与党内法规既有联系也存在区别。为了确保监察法规的权威性和质量,应当严明监察法规的制定程序。  相似文献   

19.
我国政府文化建设起步较晚,政府机构在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较多的问题。只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立起完善的政府文化创新机制,才能走出政府文化建设的误区。  相似文献   

20.
社区治安的首要目标是使所有人在收敛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中适应他人,以创造和平安详的社区初级秩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初级秩序的建立不能单纯依靠行政单一管理秩序,而由政府职能部门、社区自治组织、民间组织、驻区事业单位、市场组织、社区党组织和居民个人组成的治安志愿组织等构建的多中心治安秩序是创建社区治安初级秩序的重要选择。但在多中心秩序中,为了避免出现机会主义、“搭便车”等等不负责任的现象,需要“利益相关者”协同制定约束、规制各自行为的共同规则,这就是多中心秩序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