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冷战后,俄日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双方摆脱意识形态束缚,从对抗走向合作。近年来,两国关系在国际热点问题、亚太地区安全问题以及双边经济合作问题上取得积极进展。但是,一直悬而未决的“北方领土”问题始终制约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发展。尽快解决领土问题是俄日面临的迫切课题。从长远看,无论将来领土问题如何解决,俄日两国互有需求、彼此借重、谋求合作的积极趋势不会逆转。  相似文献   

2.
1996年以来,随着日、俄各自调整外交战略,亚太地区四大国通过对话协商加快了建构地区战略新格局新秩序的步伐,日、俄分别将与对方的关系纳入本国国际战略的大框架,各自调整对对方的政策,日、俄关系出现了淡化领土问题、打破外交僵局、全面发展双边关系的新迹象。但由于领土问题及其它一些错综复杂的因素,日俄关系的发展仍是一个长期议题。  相似文献   

3.
俄日关系面向21世纪的战略调整刘桂玲近一时期大国外交活跃,首脑互访频繁,世纪之交国际关系的再度调整已经开始。俄罗斯和日本抓住这一历史时机,进行“不系领带”的非正式会晤。双方决定,争取在2000年之前签署和平条约,解决领土问题或找出解决领土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俄日经贸合作水平较低且基本处于徘徊状态。从去年起,制约俄日经贸合作的某些因素开始发生积极变化,其中最主要的积极变化和促进因素是,俄日领土谈判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俄日领土纠纷久拖不决对日本不利促使日本企图通过加强对俄经贸合作促进领土问题的解决,加上一些新的促进因素,本世纪初俄日两国经贸合作将走出徘徊.呈现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北方领土”外交是日本对俄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9月2日,小泉“巡视”了北方四岛,日本对俄政策发生新的转变。总的来说,在今后较长一时间内,日本政府的北方领土外交不会有大突破,受领土问题的制约,日俄关系也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领土问题优先同时辅以经济合作,仍将是日本今后对俄政策主轴。  相似文献   

6.
1996年4月19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在莫斯科举行会谈。这是1993年10月叶利钦访问日本以来俄日两国又一次高级会晤,也是日本首相时隔11年(1985年前首相中曾根出席过原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契尔年科的葬礼)后第一次踏上莫斯科的土地。此次会谈使处于“冰河期”的俄日关系开始出现改善的征兆。  相似文献   

7.
1997年11月1—2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日本首相桥本在俄远东城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举行了非正式会晤,这是自今年6月两国首脑在美国丹佛会晤后的第二次接触。此次会晤使领导人建立了“个人信赖关系”,也把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向前推进了一步,俄日关系出现了新的转折。  相似文献   

8.
1998年11月13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日本首相小渊惠三签署关于俄日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的《莫斯科宣言》。双方表示将尽一切努力争取在2000年前缔结和平条约,并为此成立边界划分分委会和北方四岛经济合作分委会。俄日能否缔结和平条约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北方四岛...  相似文献   

9.
普京执政以来的俄日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京执政以来,保持了俄日双边关系的继承性。4年来,俄日两国政治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期间,有一年半的时间关系变冷,跌入了两国关系史中的又一个低谷。从2002年下半年起,两国关系又重新步入向前发展的轨道。由于俄日两国经济发展程度不同,限制了经济上的互补,加之俄罗斯缺乏必要的投资环境,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缓慢。今后两国关系能否顺利发展,主要取决于在领土问题上能否达成妥协以及经济合作潜力是否得到挖掘以及国内政治、国际因素对两国关系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一、早期俄日关系及领土问题 俄日两国交往历史悠久。两国间于1855年2月7日签订第一个官方条约,即《日俄友好条约》。条约第一条规定:两国今后永远真诚和睦,在各所领地区,互相保护。不但人的生命,其它日常用品,也不应使之发生损害。第二条规定:今后日本国和俄国的边界应在择捉岛与得抚全岛之间。择捉岛属于日本,得抚全岛及其以北的千岛群岛属于俄国。  相似文献   

11.
吴笛  车维汉 《东北亚论坛》2013,(2):16-25,129
博弈论和国家利益等相关理论对于研究俄日两国"北方四岛"领土纠纷问题,有较强的解释力。日本不会放弃对"北方四岛"的索要,而俄罗斯也不会轻易归还或部分归还"北方四岛",甚至必要时会加强在"北方四岛"乃至远东地区的军力部署。俄日两国在资本和自然资源方面分别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在博弈模型的纳什均衡中:俄罗斯选择"据守",日本选择"索要,合作"。"北方四岛"问题将会变得长期化。该领土问题的解决,将取决于未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取决于俄日两国彼此之间权力的消长,取决于两国之间的新的博弈均衡。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日韩关系一直处于相互对峙的僵持状态,双边关系跌至建交以来的历史低点,以至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韩国总统朴槿惠上台后的首次双边首脑会谈花费近三年的外交努力后才得以实现。日韩围绕历史和领土问题的外交对峙,不仅严重阻碍日韩双边关系的发展,也对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产生了微妙影响。  相似文献   

13.
9月26~30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对美国进行为期5天的正式访问,这是1993年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的第4次俄美首脑最高级会晤,也是今年内叶利钦与克林顿的第3次会晤(第1次是1月莫斯科正式会晤,第2次是7月那不勒斯非正式会晤)。  相似文献   

14.
一、1 8 55年来俄日经贸关系发展历程从俄日两国关系史上看 ,第一个正式的外交文件是 1 85 5年 4月 7日签订的《俄日贸易和边界协议》。此后两国就开始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和贸易关系。但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两国贸易关系实际上并未得到发展。 1 85 4— 1 868年俄对日贸易额仅占日本出口额的 0 .5 % ,进口的 3%强 ,落后于英、美、荷、普鲁士和法国。 1 90 7年俄占日本贸易额的 1 % ,此后直到一战开始 ,两国贸易关系基本保持在这一水平甚至更低。1 92 5年 1月 2 0日 ,俄日签订了两国关系基本原则公约 ,正式开始了苏日关系的时代。在该条…  相似文献   

15.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二次执政以来,对俄采取积极主动的经济和外交攻势,希望推动日俄关系发生实质性的转变,最终缔结日俄和平条约以解决两国领土争端。在乌克兰危机及西方经济制裁的背景下,俄罗斯也希望同日本发展新型关系,以改善国内经济形势,巩固其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地位。经过多番接触,日俄就缔结和平条约问题取得政治共识,双方大力推进经济合作,并以"2+2"会晤等形式积极探讨安全合作。不过,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仍受到领土争端、美国干预、东北亚地缘格局、公共外交不到位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1994年1月13~15日,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后对俄罗斯进行首次正式访问。这也是俄美首脑继1993年4月温哥华会晤以来的第2次正式会晤(叶利钦与克林顿还曾于同年7月在东京7国首脑会晤期间进行过非正式磋商)。  相似文献   

17.
1998年9月1—3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美国总统克林顿聚首莫斯科,举行了自1997年3月赫尔辛基会晤以来的第1次正式会晤。 一、会晤背景及意图 此次俄美首脑会晤是在俄陷入经济危机、基里延科政府被解散、美国总统绯闻缠身的特殊情况下举行的。 (一)叶利钦谋求借助美的支持渡过金融危机难关,稳定政权。年初以来,俄连遭金融危机重创,并由此引发政治危机,3月和8月叶利钦两次解散政府,政局动荡,俄期盼得到西方的经济援助以渡难关。7月叶利钦请3月被解任的丘拜斯出山,游说美国,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1993年10月11~13日访问日本。这是俄独立后最高领导人首次正式访日,使冷却的俄日关系开始转暖。 一、访问背景 1991年6月叶利钦当选俄罗斯总统后,俄日两国为改善关系都采取了主动态度,调整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改善关系的措施,创造改善关系的气氛,但叶利钦访日却一拖阿拖。  相似文献   

19.
9月2日 格鲁吉亚宣布同俄罗斯断绝外交关系。 9月3日 俄驻格大使馆正式关闭,俄格两国建立了16年的外交关系就此画上了句号;美国著名时尚杂志《名利场》评出了2008年100位世界最有影响力人物榜,俄总理普京首次登上榜首。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末,俄罗斯总理普里马科夫提议建立俄中印“战略三角”;2000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和日本首相森喜朗相继访问印度,美日印三角互动呼之欲出。在两大三角关系中,印度都是被积极拉拢的对象。长期奉行不结盟外交的印度受到热捧,它在两大三角关系之间如何抉择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