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日本著名经济学家、日本经济中心主席金森久雄在莫斯科出版的《日本奇迹与苏联经济改革》一书中,就如何协调国家与私营部门的关系、保持国家干预与维持私营部门的积极性和独立性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看法。 他认为,战后日本经济不同于西欧与美国经济,虽都为市场经济,但有着更高程度的国家参与和干预,这是40、50年代和60年代日本经济的明显特点。不过后来国家参与的规模减小了,且从80年代开始主张加强私营部门独立性、削弱国家干预的意见占了上风,但至今日本经济仍保留着国家与私营部门的和谐关系,成为西方世界国家中与私营部门保持和谐关系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作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强国的日本,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的长期萧条,与世界经济头号强国美国在同时期经济的蓬勃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究其原因,我们会想到泡沫经济的后遗症、政府宏观调控效率的低下,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原因。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日本经济长期萧条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我们就会发现,日本的某些内在制度安排也是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一、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现状与需求管理的瘫痪 (一)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增长状况 随着泡沫经济破灭,日本经济进入长期萧条时期,当年号称“世界第一”的日本在90年代沦为西方发达国家中经济实绩最差的国家之一。如下表所示,1991年以后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落后于1990年,1992年至1994年间日本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为0.63%,这  相似文献   

4.
自19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经济就一直处于资产紧缩和通货紧缩所的双重紧缩之中。通货紧缩既是战后日本经济的新问题,也是日本经济深层次矛盾的体现,它不仅加剧了资产紧缩,而且使日本政府的财政金融政策失去了以往的作用,日本经济也迟迟摆脱不了长期停滞的局面。如何摆脱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已成为当前日本经济的重  相似文献   

5.
日本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重失败以后,却出人意料地在短短不到30年的时间内,快速地在战争废墟上异军突起,20世纪70年代一跃成为继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工业国和经济强国。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经济盛极而衰,使学界愕然。特别是90年代以后,日本更是步入了漫长的衰退期。对日本的兴盛与衰落以及以后的走势,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这些学者中,有一位比较特殊,他就是森岛通夫教授。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英国政府不希望日本经济复苏过快,并且不愿看到日本经济过多地染指东南亚。1954年英国促成日本加入由它倡导的科伦坡计划,以便把日本在东南亚的活动尽量纳入其可控范围之内。除此以外,在50年代和60年代前期,英国对日本在东南亚的企图进行了重重阻挠。但是进入60年代中后期,随着日本的经济飞速发展,国力日渐增强,英国已无力阻止日本进入东南亚。英国在日英首脑会晤的场合,不断敦促日本加强对东南亚国家的援助,而日本却一再敦促英国维持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  相似文献   

7.
以终身雇佣制为代表的劳务管理制度一直被认为是日本式经营最具代表性的特征 ,同时也是日本式企业劳资关系赖以存在的基础之一。在战后的经济发展中 ,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内工会形成了日本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独特的经营模式 ,即日本式经营的核心内容 ,为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日本式经营的定型是经济高速增长期以后的事 ,但其起源却很早。 5 0年代 ,阿贝格伦在分析日本企业特征时 ,就曾经使用“终身参与”的概念。在 70年代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调查团对日本进行了实地考察 ,由此确定了日本企业的三大基本…  相似文献   

8.
70年代以前,日本经济的特征是高增长、低失业;7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转入低速增长阶段,但仍保持较低的失业率,即使经济危机时也不例外。例如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中日本所受打击最深,工业生产下降20.6%,而失业率仍最低,只有2.2%;在90年代的长期萧条中,失业率也维持在3.5%以下。为什么在国土面积只有美国的1/25,而人口却相当于美国的一半、自然资源极度匮乏的日本,能长期保有如此低的失业率?在世界失业人口将近10亿,即近30%的劳动力找不到工作的今天,研究日本低失业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仅就日本低失业的成因谈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杨茜 《日本问题研究》2004,(4):33-36,32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随着经济增长率的不断下降,甚至出现了通货紧缩、经济衰退的严峻局面。面对日趋恶化的经济形势,日本政府采取了以扩大国内需求为主要目标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本文结合当前日本经济的情况,对10年来日本财政政策的效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90年代以来日本的财政政策。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财政政策的实施及其效力为摆脱经济的长期萧条,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投入大量财政资金用于刺激景气,这突出的表现在:一方面,日本政府在减税的同时,不断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即扩张预算。税收占国民收入比重下降,由1990年的27.2%下降到1999年的22.1%,后略有回升,2002年为  相似文献   

10.
日本企业增强活力的主要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日本于70年代就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作为日本经济主体的日本企业起了主导作用,即迅速实现了现代化,企业充满了旺盛的活力。那么日本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企业活力呢?本文仅从这方面加以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日本对外投资伴随着本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迅速发展起来,并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度成为世界对外投资第一大国。对外投资对于日本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也对日本泡沫经济的发展、破灭及92年以来日本经济恢复的缓慢带来了影响。 一 八十年代日本对外投资分析 一、八十年代日本对外投资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从日本开始对华直接投资以来,两国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就不断加强。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入世后明朗的发展前景,对日本新一轮对华直接投资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本文通过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特征以及新世纪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产业转移趋势后,提出了优化日本对华投资产业结构的对策,旨在吸引更多的日资,使其在中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温特制:美国新经济与全球产业重组的微观基础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至 90年代初 ,学界普遍关注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下降。但是进入 90年代中后期 ,美国经济持续高增长 ,而日本经济却在 90年代停滞不前。作者认为 ,是温特制使美国公司扭转了对日本的竞争劣势 ,并最终创造出了 2 0世纪 90年代美国经济近 130个月繁荣的奇迹。温特制与美国创新能力突出、人才储备强大、金融市场灵活、消费者偏好新产品等优势结合起来 ,以高新科技为基础 ,塑造了一大批新兴企业 ,使得美国公司在 1990年代国际竞争力列世界前茅。温特制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它使美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  相似文献   

14.
日本企业中的团队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国家的综合实力和企业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强国。造成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从根本上讲还是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增强,而这种强有力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提高。这种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我们称之为团队精神。在日本,无论是屈指可数的大型企业还是占日本企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十分注重企业团队精神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河大学日本研究所是1964年成立的,从此我们就开始了日本经济的研究工作。从70年代末起,我先后参加出版的著作有:《1973~1975年日本经济危机及其特征》、《高速发展的日本工业》、《日本垄断资本》、《日本经营管理体制概况》、《战后日本财政》、《战后日本税制》、《战后日本物价史》、(1973-1989年日本经济发展史》、《当代西方经济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史纲》;现正在研究的课题有:《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影响和日本经济发展前景》(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一直很重视科学技术的引进、开发和利用。50年代,日本全面引进国外先进技术;60年代,日本努力增强自主科研能力,掀起兴建“中央研究所”热潮;70年代,为克服石油危机、实现赶超欧美宿愿,日本加大科技投入,终于成为世界科技大国;80年代,日本依靠自已寻找和培养新技术的种子和幼苗,发展有独创性的科学技术。正是在80年代,即日本经济由高束增长向低速经济增长较变的特殊时期,日本把“科技立国”摆到战略地位,改“加工贸易立国”为“科学技术立国”,并“为未来世纪的划时代的技术革新做好准备”。这里,笔者不对日本“科技立国”战略进行全面考察和评价,只是结合我国经济现实(尤其是不足方面)和“科教兴国”战略,从实证角度,对其有启示意义的一些方面进行探讨,以寻求可供借鉴的经验,推动我国经济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执政已逾三年,小泉政府成为90年代以来日本少有的长期政权.小泉在竞选时就提出"没有改革,就没有日本经济复苏"的口号.上台后又宣称要进行经济、财政、行政、社会、政治等领域"没有禁区的改革",并将这种系统改革命名为"小泉改革"."小泉改革"成为新世纪日本使用最多的"关键词".日本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改革主要有哪些内容?改革的进程与前景如何?本文将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战后,日本经济如何实现长期的经济发展?为什么在20世纪90年代又从经济高速成长转入长期经济萧条?过去的成功因素为何成为今天危机的诱因?这些问题成为长期困扰日本经济学界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日本经济陷入了萧条漩涡,剖析导致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深层次原因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实证分析表明,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90年代以来日本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相对下降趋势。微观生产效率和要素配置效率的下降是导致日本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的重要原因。微观生产效率下降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与国际市场份额萎缩导致企业技术进步减缓所致,要素配置效率下降主要源于结构调整滞后造成要素难以从低效率产业和企业转移到高效率产业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抑制了潜在产出的增长,并与需求不足引发的产出缺口一道,导致了日本经济的长期萧条。在中国目前提出供给侧管理的背景下,研究日本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原因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对于步入新常态的中国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陷入衰退,曾以高速增长著称的经济发展模式,正逐步丧失魅力。在日本经济增长绩效率变迁过程中,政府干预的贸易政策,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战后日本贸易政策的特点日本战后贸易政策基本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从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推行的是贸易立国政策,即初级阶段战略贸易政策。(2)从7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推行的是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政策,即高级阶段战略贸易政策。其中美国对日贸易和外交政策的根本性变化,是影响日本贸易政策演变的关键因素。日本贸易政策的演变,虽然受到国家,尤其是美国竞争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