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缺男人的国家之一,男女比例失衡非常严重,达1000∶1147,城市人口男女比例甚至达到了1000∶1167。俄罗斯男性和女性人数分别为六千七百多万和七千七百多万,整整相差1000万。由于男少女多,也因此惯坏了一些俄罗斯男人,他们责任心差、爱喝酒、脾气暴躁。  相似文献   

2.
羽文  彭卡 《就业与保障》2012,(Z1):33-34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缺男人的国家之一,男女比例失衡非常严重,达1000∶1147,城市人口男女比例甚至达到了1000∶1167。俄罗斯男性和女性人数分别为六千七百多万和七千七百多万,整整相差1000万。由于男少女多,也因此惯坏了一些俄罗斯男人,他们责任心差、爱喝酒、脾气暴躁。  相似文献   

3.
诸宸个子高高的,身材瘦瘦的。诸宸是一个有着清芬淡雅气质的女孩,有着一双明亮的会说话的眼睛。她讲起话来语调平和,把我的心也带向一片宁静的天空……感谢清华老师和同学的关爱 自从1995年来到清华大学,诸宸先是就读于中文系,后是转到经济管理学院学习。现在26岁的诸宸在人文学院攻读研究生。一提起她的老师和同学,诸宸的话语里总是充满感激之情。她说她在清华的这些年里,学习虽然很忙,但仍然拿了多次世界冠军,这要特别感谢清华的老师和同学给她的关爱。 诸宸还记得刚刚来清华的时候那个有关“骄傲”的  相似文献   

4.
<正>李成:如果中美之间爆发冲突或战争,归根结底是由于误解和误判,而不是由于利益的冲突、意识形态的差异,或是国际局势的演变布鲁金斯学会相信中国的崛起是21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这是我第一次在清华校园公开演讲。我不是清华校友,但是清华对我的职业生涯意义重大。24年前(1990年),在我撰写普林斯顿大学博士论文期间,曾在清华做了几个月研究,主题是中国技术专家政治精英的崛起,我以清华为案例。12年后,在2002年,清华培养的技术专家在中国政坛占据了领导地位。8年前的2006年,我跟随布鲁金斯学会的专家访问团  相似文献   

5.
吴国祯 《台声》2011,(5):24-25
1966年至1970年我求学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学美国,于1977年来到北京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工作。此后,于1995年转至北京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至今。从1966年开始作为清华人至今也有45年了,而具体在两岸清华学习工作也正好有20年。今年是清华建校百年,我这一生应说是和清华有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6.
晚霞深处     
正2015年春天,在花红草绿的季节里,我荣幸的参加了内蒙古党委组织部、内蒙古妇联在清华大学举办的第六期女领导干部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12天的学习生活,让我品读、感悟、感动清华百年厚重的文化底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放眼望去,纳入我视线里的不仅仅是清华美丽的校园,神奇的土地,古朴凝重独具魅力的古建筑,与之相对应的更是具有现代化清华气势宏伟壮观的教学楼和清华人对知识追求的儒雅氛围。  相似文献   

7.
探亲     
1999年的那个冬季,终于盼来了参军两年来梦寐以求的第一次探亲。在换了6班车后,我被一辆长途客车撂在了距家还有10多里的荒郊野外,夜色深沉我拎着沉重的行李行走在乡间小路上,心中仍压抑不住那份久违的激动。凌晨2点钟,我走进了那个两年  相似文献   

8.
台湾的学校“怎么办”徐晓燕赴台采访期间,虽然行色匆匆,但因我从大陆的暨南大学毕业不久,很想知道台湾的学校是怎么办的,于是走马观花,留下了台湾教育界的一些印象。此清华非彼清华在绵绵细雨中,我来到台湾“国立清华大学”。与北京的清华大学不同,大陆北方的校园...  相似文献   

9.
刘炜伟 《人事管理》2001,(10):16-19
这里的清华人密度最高 我到狮城后不久,获得了一个职位空缺,进入我先生所在的那家跨国机构,打短期工.这家公司的办公大楼,依我之见.是除新加坡政府大楼之外.本地最气派、最漂亮的办公大楼。它的技术开发部可不小,总共有三四十人,让我惊讶的是,其中约一半是中国人(另有一小半是印度人)。老公说,那里面至少有三人是他的清华校友。果不其然,午饭时攀谈,  相似文献   

10.
前几天,一位朋友问我对“芙蓉姐姐”怎么看,我一下愣了:谁是芙蓉姐姐?朋友很吃惊看着我:这都不知道?太落伍了吧。现在整个网络在为她疯狂啊。回家赶紧上网搜索一下,才得以了解到这位网络红人。"1977年出生于陕西武功县史家村,本是一个游荡在清华、北大校园周边地带号称以考研为业的边缘人,她最努力做的事情就是坚持不懈地在BBS上张贴自己的生活照。在水木清华,传说曾有5000以上的人同时在线等她“妖媚”。2005年年初,芙蓉姐姐“令人喷饭”的照片,以及“狂舞清华”的视频片段在清华、北大、天涯等数个BBS上转载,一时成为今年中国互联网上…  相似文献   

11.
一战争时期,我在故乡沂蒙山学唱了好多歌曲,有一首只能哼唱的,我觉得是半拉歌,这就是:“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地哎见牛羊;自从那个来了哎日本鬼,家家那个户户哎遭了殃!”没有料到这个曲调后  相似文献   

12.
无意漂泊     
出了门我就是那个去挣世界的富人,而回了家我就成了那个在沙滩上晒太阳的穷人。那无际无涯的世界不过是我的梦,而那沙滩才是我实实在在的根。  相似文献   

13.
清华北大: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窗口张卫民当年,我到清华读研究生,入学第一天就吃了一惊。在新生入学典礼上,满打满算校长只讲了几分钟话。我从小学念到大学,深知师长们大都有训话的癖好,每逢开会,不说到口干舌燥不肯罢休。照我过去的浅陋经验,堂堂清华校长,就是讲...  相似文献   

14.
今年26岁,6年前的1989年3月18日,我与另一个女孩去邻村找活干,回来路上遇上流氓。那家伙抓住那个女孩,我去救她,被抓住。那女孩跑了去叫人,我被流氓扔进一口枯井。我被救出来,从此站不起来,残疾到现在。事后得知,凶手是山东省莘县大  相似文献   

15.
姜义婷 《传承》2009,(11):32-33
钱钟书一生旷达随性,对很多事情都毫不在乎,超然物外,展现出了独特的大家风范。我是来做学问的,不是来赚钱的1933年,钱钟书即将从清华外文系毕业。这  相似文献   

16.
大师的风度     
梁启超与陈寅恪同列清华四大国学导师,两人的友谊也很特殊。应该说,是梁启超最早把陈寅恪举荐到清华的。关于梁启超举荐陈寅恪的故事,人所共知。清华国学院刚刚成立,梁启超向校长曹云祥力荐陈寅恪。曹问:“陈寅恪是哪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学士,也不是博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曹拒绝:“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大怒:“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曹一听,十分震惊,立即决定聘请陈寅陪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  相似文献   

17.
学在清华     
一清华之于我,除了她是全国最高的高等学府外,让我神往的,恐怕就是荷塘了。同学少年,每每读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便被先生的优美描绘所深深地吸引。没想到,在"知天命"的年龄,得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4月23日,对于两岸清华人来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母校清华大学在这天迎来了她105岁生日。105年前,清华大学前身—清华学堂作为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而成立。众所周知,因国民党败退台湾,清华人也因此分隔两岸。1956年,梅贻琦先生利用清华基金会经费在新竹成立了台湾清华大学。随着两岸关系不断缓和改善,两岸清华的交  相似文献   

19.
那天中午从威海又到了烟台时,我想,反正还有些时间,也还有点钱,我可以任意地选择一个方向走。我对旅途中的这种随意性一直就很感兴趣。 我站在那个小广场上,一边是火车站,一边是客运码头。从烟台开往天津去的海轮是下午4点钟开船。那个票贩子一直在注意着我,想把我弄到船上。我稍加犹豫,似乎就有了一种游子的感觉。是呀,天太热了,哪也不好玩,还是回家吧。我多加了20块钱,从那个票贩子手上买了一张去天津的三等舱船票。我是该在海上走一趟。我想,至少要比陆上凉快一些。  相似文献   

20.
金凤 《青年探索》2002,(1):57-58
在清华结情缘 这时,一件影响她一生的事情发生了,她认识了正在清华外文系三年级上学的钱钟书。 那是1932年春天,清华园的丁香、紫藤盛开,幽香袭人。和杨绛同来清华借读的一位同学是钱钟书的亲戚,带钱钟书来到古月堂门外。清华校规,男生不许进女生宿舍。杨绛刚从古月堂钻出来,便见到了钱钟书。 钱钟书当时已名满清华。1929年,20岁的钱钟书报考清华外文系,中、英文极佳,只是数学考了15分。校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