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梁柱 《党史文苑》2005,(2):4-10
毛泽东不但是当代中国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文艺家,在文艺理论、诗词和书法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十分重视新文艺的建设。他对文学艺术问题的探讨和论述,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任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毛泽东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十分重视文学艺术思想的探讨、研究和建设。他富有文采,在诗词、书法等文艺领域独树一帜而占有一席之地。他文艺思想的内容丰富,涉及广泛,从现实需要和民族特点出发,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本文试从统一性原理来看毛泽东文艺思想理论的讲话、论述、批语等,以此来归纳其文艺思想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李光彩 《党史文苑》2009,(12):48-51
众所周知,毛泽东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十分重视文学艺术思想的探讨、研究和建设.他富有文采,在诗词、书法等文艺领域独树一帜而占有一席之地.他文艺思想的内容丰富,涉及广泛,从现实需要和民族特点出发,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本文试从统一性原理来看毛泽东文艺思想理论的讲话、论述、批语等,以此来归纳其文艺思想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对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兰英 《探索》2000,(4):63-65
在建设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大文化的背景下,在经过近十年文艺理论自身的反思之后,文艺理论界提得最多的是建设和繁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5.
赵凯 《理论建设》2011,(5):84-86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成因,是中国现代社会历史发展与文化突变的必然选择;是辩证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对其进行合理整合与改造的结果。同时不容忽视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社会演绎的平台与历史选择的机遇。  相似文献   

6.
孙郁 《前线》2010,(4):52-52
<正>我知道日本的左翼文化,是因了小林多喜二的名字。他的译本在中国有多部,名气很大。另外还有上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的论战。从日本留学归国者的文字,曾搅动了文坛。日本的左翼文化,对中国颇有影响。郭沫若、郁达夫、田汉、胡风等人,都是通过日本学到了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小林多喜二的成绩、《播种人》杂志的辐  相似文献   

7.
对新时期30年来文艺理论研究的回顾和反思,已成为当前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这是极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但是,当下的研讨在方法论上却存有一个突出问题--非历史主义倾向,即有意无意地忽略或忘掉了处于巨大转型中的社会本身对于文学艺术及其相应理论研究的历史孕育和客观规约.这是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立场来看,正是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为新时期文艺理论提供了观念变革的现实动因和思想创新的历史舞台,同时也正是新时期的历史本身自然而然地以其时代性的烙印模塑了新时期文艺理论研究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中外文艺理论关系上,向国外文艺理论开放;二是在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关系上,向非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开放;三是在当代文论建设与古代文论关系上,向古代文论的优秀传统开放;四是在理论研究与文艺实践的关系上,向蓬勃发展着的鲜活文艺实践开放.开放为新时期文艺理论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使之具有了包容、综合、阔大的学术气象和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译介传播,并对我国本土文学以及文学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回顾中国文艺理论百年历程,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借鉴、改造、吸收现代西方文艺理论并与中国文艺实践相结合的历程,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曲折前进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历程.大力推进马列文论中国化,不仅对于我国当代文学、文艺理论和美学的学科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而且对于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健康,蓬勃的发展也有紧迫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毛泽东诞展120周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重温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经典之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理解其形成的时代背景,把握其基本思想,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在戎马倥偬的斗争实践中始终关注革命文艺事业的发展,他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批判地继承前人的思想文化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形成于得天独厚的文学传统和基础之上,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具有超群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艺术魅力,不仅为业已属于过去的革命文艺运动作出高度理论化的总结,也为社会主义新时期文艺事业的繁荣指明了方向。那么,毛泽东文艺理论具有哪些审美特征呢?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文艺思想的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时代痕迹.如果我们把改革开放时期的邓小平文艺理论看作是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抗战时期邓小平的文艺思想既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与改革开放时期的邓小平文艺理论相关的.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阐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现实问题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一些有关的思想成果往往被他得心应手地应用过来,有的是直接引用,有的是经过改造,有的是赋予了新的含义,从而成为他的思想观点的一部分,或成为他的某些思想观点的表达方式。毛泽东的这一做法为我们今天正确地对待和合理地利用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赵凯 《理论建设》2012,(6):78-85
科学发现与定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价值;自觉而理性地整合多种思想资源;紧密联系当代中国文艺运动实践;坚持大众化的努力方向,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的正确途径。而"为何推进"与"如何推进"仍然是思想解读与实践验证中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于外国文艺理论的译介,构成了中国文艺理论建设的重要资源,60年来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始终是与国外文学理论著作的翻译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说20世纪50年代的翻译受到政治理性的指引,80年代的翻译活动是在启蒙理性的统领下进行的,而90年代末开始的新世纪的翻译工作则是受学术理性的驱动.这些外国文艺理论资源对于当代中国文艺理论思维方式、概念范畴、话语系统和批评方式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化中国建设与民族文化自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自觉是文化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前提.在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尤其是在目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国际地位不断上升的今天,中国的文化建设将如何发展,文化中国的形象该怎样确立,这既需要我们理性地看待自身的文化传统,也需要理性地面对他者的文明.只有这样,才能把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变成全民族的自觉的文化实践.  相似文献   

16.
国家的工业化,自近代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在革命战争年代,特别是延安时期,毛泽东在思考新中国的建设时,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设工业社会的构想。他明确地将实现中国的工业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并且指出要通过解决土地问题、发展文化事业和利用资本主义为中国的工业社会建设提供劳动力、市场、技术和资本等。  相似文献   

17.
史斯特 《党史纵横》2014,(10):59-60
正瞿秋白是我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他兼具政治家和文学家双重身份,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文艺批评家,甚至被国外学者称为"中国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家",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从1931年至1933年,瞿秋白和鲁迅等一起领导左翼文艺运动和文化运动,写下了大量文艺理论和杂文作品,创作了新形式的诗歌和曲艺,直接、系统地翻译了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文化发展战略思想是江泽民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强调,在文化发展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战略指导地位,始终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核心,通过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展教育和科学等措施来实现中国文化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他提出了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9.
他只有小学五年级的文化,却攻下了大学中文、俄语、日语几个专业,并且做了北大、人大、上海交大等中国知名学府的客座教授;他曾是受日本帝国主义奴役的童工,却一步步地当上共青团中央书记、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中国文联副主席、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等职.他涉猎广泛,从文艺理论到绘画、摄影、书法、舞蹈,样样精通,迄今著书60余部.他为官政绩卓著,上个世纪80年代搞得红红火火的"五讲四美"和文艺界的"万里采风"、"德艺双馨"等等活动均出自他的大手笔.他于高官、专家、学者于一身,他于常人、名人、奇人于一身.他是谁,何以将人生演绎得如此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20.
论耻感教育与公民道德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臧梅 《学习论坛》2002,(9):21-22
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华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 ,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了人们的道德实践之中。在新世纪里 ,批判地继承和弘扬传统耻感文化 ,加强对国民进行耻感教育 ,对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有助于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有助于唤醒人们的道德良知 ,激发人们的进取向上精神 ;有助于化“他律”为“自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