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前,如果我说读书能把一个人读成功了,人人都相信,读书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嘛,一个人肯读书,那是他的优秀品德;现在,如果我说读书能把一个家庭读坍塌了,越来越多的面黄肌瘦的中老年人点头称是。  相似文献   

2.
工会干部应当具有什么样的工作作风呢?我以为工会干部应具有吸引职工、感化职工、带动职工、影响职工、维护职工利益的能力和作风。一、用广博的知识吸引职工,谁具有渊博的知识,谁就对周围的人具有吸引力。这是因为,一方面现在的职工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对工会干部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基层工会干部如果知识贫乏,业务上是外行,技术上是无知,就不可能产生吸引力,另一方面,现在职工队伍中青年职工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他们怀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学习书本知识和生产、工作实践知识的同时,希望能从职工之家——工会那里吸取更多的营养,在生产以致日常生活、文化娱乐等方面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我们每一个基层工会干部都应该十分注重知识的积累,扩大自己的  相似文献   

3.
A 夜越来越深,月亮越来越明,操场上的人却越来越少,还有几对用两个人的微温靠在一起和寒冷做斗争的小鸳鸯们,偎在墙角说些呢呢喃喃的鸟语。我的骨头都被风刮痛了,刚过完国  相似文献   

4.
思悟 《工友》2009,(8):11-11
我工作的那家私企是一个家族企业,我的很多手下都是与老板沾亲带故的人,所以很多明明很简单的亨,处理的时候却总是让我感到头疼。一次,由于QC检测员阿楷的疏忽,把一批不合格产品包装了,好在那天我抽检时查了出来,才没有出厂造成更大的失误。按道理我应该记阿楷的过,但我知道他是老板的亲外甥,我怕得罪了他,最终还是放了他一马。可是这样一来,其他人都对我有意见了,我的工作越来越被动,被上司批评的次数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5.
张帆 《时代风采》2020,(4):38-39
“这几年整治力度很大,收污水、拆违建、修绿道,都是真刀实枪地干,大家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洱海越来越清,快赶上我们小时候了。”“我家院落被称为‘乡愁小院’,几拨人想租去搞经营,被我爸怼回去了。我也觉得,丢了乡愁就像丢了魂。”“如今古生村山更绿水更清,再借政策东风发展产业,不愁金山银山。政府帮我们走‘农文旅结合'的路子,我觉得能行。”  相似文献   

6.
半夏 《工友》2012,(2):47-47
在目下人人都想变得越来越聪明的时代,我的理想却与常人背道而驰,那就是希望自己成为蠢人。我这个很蠢的想法,并不是毫无缘由的。  相似文献   

7.
我和一个女孩相爱了,爱得很深很深。在一个下雨的夜晚,我们体验了一次激情的接触。我失望地发现一个事实:她早已有性经历。这个事实让我无法接受。虽然不少人对待性、爱与婚姻的观念越来越开放,可我却是具有传统思想的人。爱情本身是高贵的,是神圣的。一旦性早于爱情,当真正的爱情出现在面前时,我们还有资格自由地享受吗?我真诚地希望您,帮我摆脱苦恼。因为,我真的很爱很爱她。  相似文献   

8.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加快,职工队伍的结构层次和基本素质发生了明显变化。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的比例增长很快,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不仅是为了生存而工作,而是更加渴望自我价值的体现和拥有更远大的前途。由于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知识的积累和科技含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舒畅 《时代风采》2008,(24):17-17
2007年6月,天气的炎热让人透不过气来,但是,一向感觉敏锐的我似乎查觉到除了炎热,仿佛身上还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好像是胃口隐隐作痛,我把这一切归罪于该死的天气,给自己准备了胃药。胃疼次数越来越频繁,一次比一次厉害,我不由得有些发虚,等过一阵子,一定上医院检查。  相似文献   

10.
《农村青年》2007,(1):43-43
我今年25岁,来北京打工已经五年了,城市繁华优美的环境深深吸引了我,我不想再回到农村去了。可妈妈却催着我赶快回家找对象结婚,因为在农村像我这么大的女孩,早就结婚有孩子了。我知道回去可能是人生必由之路,可回去就要重新过修理地球的苦日子,我又实在不甘心。在城里留下吧,婚姻也是一个不好解决的问题,城里人谁愿意找个农村户口的女孩呢?我觉得生活太难了。去与留都是那样难以抉择。我天天处在这样的矛盾之中,好想找一个人听我诉说,可家乡的亲人不能说,怕他们担心我的处境;城里边的人又不能体会我的心情,只好压在自己的心里,我的心变得越来越沉了!时间久了,我感觉精神都要崩溃了,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我叫许振超,是青岛港一名桥吊队队长,自参加工作起就与集装箱装卸桥打交道。今天能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工作,心情十分激动。我1967年初中毕业,1974年到青岛港当了一名码头工人。回想多年的成长经历,我深深感到:一个人可以没文凭,但不可以没知识;可以不进大学殿堂,但不可以不刻苦学习。只有掌握知识才能对祖国现代化建设有更大的贡献,只要发奋学习就能成就未来。参加工作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艰苦的工作环境,促使我暗下决心,一定要用知识来改变码头工人这种出大力、流大汗的状况。志向好立、决心…  相似文献   

12.
乡镇企业职工盼建阅览室陆法军我是一名一线青工,和许多青年人一样,业余时间总喜爱到阅览室看看报纸、杂志,以拓宽视野,更新知识。最近我走访了5家乡镇企业(其中3家是明星企业,每家的职工都超过2000人),发现它们竟然都没有报刊阅览室,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  相似文献   

13.
杨柳 《农村青年》2007,(5):29-31
从我记事起,母亲就从没有疼过我,她最爱的人是姐姐。姐姐7岁那年得了一场大病,父母寻医问药差不多半年,可姐姐的病却越来越严重。那时候,我才5岁,父母每天都要背着姐姐外出求医,对我基本上不管不问。或许是童心妒忌,有一天,我冲着刚刚看病回家的姐姐不知怎么就狠毒地叫道:“最好你快点死掉!”话音刚落,母亲就“啪”地扇了我一巴掌。那一刻,我捂着火辣辣的脸放声大哭,心里对母亲充满了仇恨。  相似文献   

14.
知道“爱情”的人越来越多,知道“艾青”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知道“美金”的人越来越多,知道“巴金”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知道“马克”的入越来越多,知道“马克·吐温”的人越来越少;知道“景岗山”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井冈山”的人越来越少;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知道“谢霆锋”的人越来越多,知道“雷锋”的人越来越少;知道“招财进喜”的人越来越多,知道“王进喜”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孔方兄”的人越来越多,知道“孔繁森”的人越来越少;知道“白粉”的人越来越多,知道“白求恩”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张学友”的人越来越多,知道“张思德”的人越来越少;知道“英镑”的人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5.
杨华 《时代风采》2021,(4):30-30
“今年恰逢建党100周年,只有我一个人技能突出,是管不好设备的,我一定要把自己掌握的技术知识传授给身边的职工,让所在工区信号设备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广通工电段信号维修技术中心电子技术专修队队长起明。  相似文献   

16.
基于知识和信息的终身教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终身教育作为当代国际最具影响的教育思潮 ,已引起了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把终身教育作为 2 1世纪的教育目标。探讨知识与信息的涵义及相互关系 ,知识与信息资源的特点 ,终身教育思想 ,基于知识和信息终身教育模式及实现方式等问题 ,有助于人们对其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打工的日子     
王少锋 《工友》2006,(3):25-25
踏着烈日的余温,背着沉重的行囊,我离开了曾经打工的日子。回首,望着熟悉的大楼,望着空气中曾经忙碌的身影,无名的伤感落在心头。想到初来时的惶恐、浮躁,那种不安至今一直令我恐惧。人说“出门在外的孩子是最苦的”,是呀!没有了父母的关怀,没有了在家时的闲适安逸,一切变得无依无靠,就像一个行走在沙漠上而又无水的人一样,周围没有绿洲,没有过往的驼队,那是一种无奈的恐慌。想到兄长们电话的安慰,想到领导片言的鼓励,我忘不了!忘不了他们那一张张亲切的笑脸,忘不了他们扶我走过的每一段历程。想到自己工作的无措,此时才明白知识的重要性;想…  相似文献   

18.
心扉信箱     
我该怎样摆脱她?……:我与女朋友是大学时认识并相爱的,去年我和她都分到地州工作。开始我们相处不错,但在我们发生性关系后,她变得越来越难以理解。她几乎要我在工作之余都寸步不离地陪着她,常常流着泪说,她今生今世都是我的人了。希望我珍爱她等等。如我稍有疏忽,她不是怀疑我有“外心“,便是以死要挟。为了能有一个正常的生活环境,我决定暂时离开她。其实我内心还是看重她的,只是希望大家都能冷静一点。但没想到,她丝毫不理解这些,反而到单位领导和我父母面前说我们已经发生了性关系,她绝对不放过我等等。搞得我在“外“在“里“都无法做人。我实在想不通,原本那么一个可爱清纯的农家女孩,为  相似文献   

19.
大学里,我是个只有写诗和掩耳苦读圣贤书的穷酸小子。当时的女生楼坐落在学校北端,女生吃饭或打开水都得从我们宿舍后面经过,而我坐的正好是靠窗的那张桌子。3楼是最适合俯视的高度。室友说我傻人先得福,事实上我却鲜有心情去欣赏窗外的“绝色”风景。只是在感觉那些闭门造车的文字,越来越打动不了熟识或不熟识的读者后,我才决心变种活法。这种转变,最初从一条白裙子开始。  相似文献   

20.
周光辉 《工友》2007,(11):63-63
人到中年,我发现:我的胆量越来越小了。我害怕失业。如果我失去了工作,没有了收入来源,住房按揭贷款怎么去偿还?孩子的上学费用靠什么支付?拿什么来赡养我乡下的老母亲?我也害怕生病。如果我病倒了,年老的母亲将何等焦急?我不敢想像远在家乡的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