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是美国资产证券化的最主要形式 ,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成文法规 ,但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运作主要是通过其发达的证券市场和中介机构来实现 ,采用契约自由、信息披露、市场监管、司法救济的法律控制模式。我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有其客观需要 ,但目前存在许多障碍 ;应借鉴国外立法经验 ,通过建立健全住房金融法规、制定资产证券化专门性法律等措施来推动其发展。  相似文献   

2.
住房货币政策的推行,使住房金融制度的改革成为焦点,但是,住房抵押贷款一级市场受到贷款机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限制.抵押贷款证券化拓宽了贷款机构的资金来源,增强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分散了抵押贷款的风险,贷款机构可以发放更多的抵押贷款,从而满足购房者融通资金的需要.由此形成的良性循环激活了抵押贷款一级市场,缓解了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所面临的法律问题作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冀能为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抵押贷款证券化对健全金融市场、改善银行资本结构、增加房地产业的流动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由于监管不力,证券化过程中的违规操作促发了2007年以来的次贷危机。本文拟探讨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根据我国现有金融监管体制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如何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在保证金融体系安全稳定的同时,促进抵押贷款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资产证券化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美国并得以迅速发展,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也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发展最迅速,最具有活力的金融产品。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起步较晚,但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随着中国建设银行推出的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托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建元2007-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托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的推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进程已由理论研究阶段进入实践操作阶段,本文以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现状为基础,分析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住房抵押贷款规模扩大将给银行业带有安全性威胁、流动性和盈利性风险增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生成就有其合理性。这一创新品种能够克服住房抵押贷款规模扩大对银行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不利因素,从而从而可以促进住房消费。  相似文献   

7.
推行住房贷款证券化,应构建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形成完善的金融交易网络和交易市场,深化金融改革,开发新的贷款种类,建立健全的法律法制环境,技术处理手段须尽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迅速波及全球,使得世界各国的金融机构遭到重创,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形成。这场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持续降温使购房者出售房地产或者通过抵押房地产再融资变得困难,但根本原因则在于美国对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缺乏法律监管。本文试图通过对中美房地产市场的比较分析,指出我国相关的法律监管体制中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为完善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提供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浅议我国资产证券化中SPV的架构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殊目的载体SPV(Special Purpose V eh icle)是资产证券化(ABS)交易架构中最具特色的结构设计。文章的目的就在于探究符合我国国情的SPV的架构方案。文章在分析了SPV的几种可选模式及我国的法律障碍后,提出了我国资产证券化中SPV的四种较为可行的方案,并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等资产作为突破口,详细地提出了架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机构和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机构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坚持“房地一体”主义原则,认为房产和地产应一并抵押.但这种规定与法律实践脱节,司法实务界经常出现房地“分别抵押”的案例.借鉴德日房地产抵押理论,我国应承认房产和地产分别抵押的法律效力,并制定一套合理的能够解决土地使用权问题的房地产分别抵押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