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南风窗》2016,(15)
正斋月期间,"伊斯兰国"涉嫌策划与支持的暴力袭击遍布亚欧非美四大洲,在美国、约旦、利比亚、黎巴嫩、也门、沙特等十余个国家至少造成300多人遇难。近一个多月来,全球反恐形势可谓"喜忧参半"。喜的一面是,"伊斯兰国"(IS)在失去辛贾尔、拉马迪等军事重镇后,又在伊拉克与利比亚两国连丢费卢杰、苏尔特等数城。忧的一面是,从6月12日美国发生史上最严重枪击案,到土耳其阿塔图尔克国际机场爆炸案,乃至开斋节前夕伊斯兰圣城麦地那先知寺遭遇"肉弹","血腥圣  相似文献   

2.
正"伊斯兰国"在阿富汗的迅猛崛起,不仅遭到了阿政府和当地武装力量的抵制,更引发了全球关注。而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发展势头后,"伊斯兰国"尚难以威胁阿富汗全境并将其发展成为替代伊叙的新基地。然而,凭借其在全球恐怖主义网络中的资源和影响力,"伊斯兰国"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影响阿富汗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2014年6月陡然崛起的"伊斯兰国"一跃成为当代最富有和强大的极端主义组织,半年后它确认在阿富汗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6,(9)
正去年年底,计算机和网络研究人员透露,"伊斯兰国"在所谓的"黑暗网络"(dark web)上表现得异常活跃,这一进展首先表明"伊斯兰国"正在建设某种即使当它在地面战争中被击败的情况下也有可能继续部署的网络能力。在美国及其盟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展开空中轰炸的同时,他们的目标"伊斯兰国"可能正准备在另一条战线上展开报复行动。通过将战争拓展到网络空间,"伊斯兰国"将取得非对称战争的众多优势—除非美国组织起来对抗该组织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魏亮 《当代世界》2016,(9):58-61
正近期"伊斯兰国"在中东地区的生存困境突显,迫使其开始寻找新的"生存空间"与增长点,鉴于它在南亚的扩张和经营已久,国际社会对"伊斯兰国"向南亚地区渗透的关注和重视也与日俱增。南亚是"伊斯兰国"在中东之外最为关注的地区。2016年尤其是入夏以来,"伊斯兰国"或将在孟加拉国筹建新行省的讨论再度成为国际社会与学术界探讨的焦点。然而,"伊斯兰国"在南亚地区的整体规模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6,(17)
正随意打压政治对手,否认国内宗教激进分子的国际联系,为"伊斯兰国"在孟加拉的出现创造了条件。面对恐袭频频,孟加拉当局否认是国际恐怖组织在策动。7月26日,孟加拉国警方在首都达卡郊区粉碎了一起恐怖袭击阴谋,打死9名疑似伊斯兰激进分子,逮捕一人。该国警察总长霍克说:"他们都穿黑色衣服、戴头巾,背着背包……与本月初达卡西餐  相似文献   

6.
魏亮 《当代世界》2018,(3):70-73
2017年末,以领土形式和治理模式存在的"伊斯兰国"宣告消亡,伊拉克由此进入后"伊斯兰国"时代。当反恐战争退居次位时,伊国内政治斗争和外部势力的角逐日益凸显,伊拉克未来前景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7.
肖建明 《南风窗》2014,(24):79-81
<正>"伊斯兰国"的崛起,明显损害了"基地"组织的"名气"与"正统",触发了双方愈演愈烈的竞争。但双方就战略问题争论之后,最终可能会在哈里发国家模式上趋于一致。"伊斯兰国是当今世界最危险的恐怖主义组织。"澳大利亚反恐专家戴维·基尔卡伦说,"这是因为他们既具备‘基地'组织的作战能力,又具备真主党的管理能力。"与"基地"组织相比,"伊斯兰国"不依赖国外捐款和国际金融系统,而是从富产石油的本地获得收入,从而能在全世界招兵买马。目前,"伊斯兰国"控  相似文献   

8.
正"伊斯兰国"在不断肆虐中东地区的同时,已将触角伸到了东南亚国家。在"伊斯兰国"有针对性的宣传策略的影响下,东南亚地区恐怖主义势力日益抬头,我们需要警惕其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和"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迅速蔓延,既是其建立所谓"哈里发国家"战略图谋的一部分,同时也与其在伊拉克和叙利亚遭到重创后寻求新的生存空间有关。"伊斯兰国"在这一地区形成了较为完整、严密的渗透网络体系,并争夺"基地"组织的势力范围。其扩张的有利因素主要包括当地伊斯兰极端主义盛行,国家治理能力低下甚至缺失,社会矛盾激化等;不利因素主要包括本土极端组织对"伊斯兰国"的依赖相对有限,"基地"组织影响深厚,全球反恐合作制约了"伊斯兰国"的扩张。鉴于其渗透是该地区自身"顽疾"的综合体现,相关国家在推动国际合作,共同应对"伊斯兰国"威胁的同时,应加强自身治理能力建设,从源头上压缩"伊斯兰国"的渗透空间。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国际社会对"伊斯兰国"(IS)的关注焦点更多地集中在叙利亚、伊拉克以及法、俄、美等国对IS的打击,而对IS在阿富汗最新动向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有限。阿富汗与新疆接壤,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启动及向西部周边国家推进影响至深。对IS在阿富汗最新发展态势的分析有利于中国周边安全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1.
2014年6月以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异军突起,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出现在世人面前,对中东国家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构成了重大威胁。无论从武装人员构成和财力状况、还是装备水平方面来说,"伊斯兰国"都已超越"基地"组织、阿富汗塔利班和巴基斯坦塔利班等其他极端组织,一跃成为全球实力最强和影响力最大的恐怖组织,并引发全球暴恐势力的纷纷效仿。尽管美国主导的国际军事联盟对"伊斯兰国"的军事打击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其发展,但由于它凭借不断把握政治机会结构、提升资源动员能力和强化意识形态叙事等优势,国际社会想在短时间内彻底摧毁该组织还只是一种愿望。然而,"伊斯兰国"生成与发展的结构性缺陷也正是目前国际社会打击这一极端暴恐组织的着力点所在。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国"的兴起标志着恐怖主义浪潮与吉哈德运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而这是根植于中东地区深层的宗教、政治和社会因素。同时,"伊斯兰国"自身的组织建设、经济管理和民众动员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伊斯兰国"的兴起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它不仅与"基地"组织争夺全球"圣战"的主导权,而且对外输出暴力恐怖和意识形态,导致国际冲突与地区动荡,挑战传统观念和国际规范,加速了中东地缘政治关系的重塑与国际反恐力量的分化和重组。此外,"伊斯兰国"的兴起还推动着国际体系边缘群体的宗教化、集体化实践,造成了对国际秩序的冲击和挑战。为此,国际社会需要认识到"伊斯兰国"背后的恐怖主义运动与重建哈里发国家政治实践的双重属性,关注其背后的滋生土壤,以求更加妥善有效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3.
王鸣鸣 《当代世界》2014,(11):39-42
<正>2014年8月以后,面对"伊斯兰国"对中东地区和全球构成的严重威胁和挑战,美国在一个多月内通过一系列外交努力迅速组织起有近50个国家参与的反"伊斯兰国"全球联盟,其中有十国左右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空中打击行动。美国在打击"伊斯兰国"的问题上获得广泛支持的同时,也面临着自身全球战略选择的难题和考验。过去六年,以从伊拉克撤军为抓手,奥巴马政府对美国全球战略进行了以收缩为特征的重大调整,基本  相似文献   

14.
极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诞生与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挑起叙利亚内战紧密相关,也与基地组织密切相连。在"建国"目标、军事能力、财政经费、招募手段、人员构成等方面伊斯兰国远远超过了基地组织,由此开辟了恐怖主义的新纪元。伊斯兰国极端恐怖组织与行为具有极端残忍性、种族主义、宗教分裂与教派冲突、国际化和国家实体化的特征。在美国及盟国、俄罗斯的打击下,伊斯兰国的军事攻势和侵略扩张将受到有效遏制,但伊斯兰国的组织及其恐怖行为将依然长期存在,而且有死灰复燃的可能;随着战略收缩,伊斯兰国有可能在中东地区以外的国家如欧美西方国家以及中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发动更频繁的恐怖袭击。  相似文献   

15.
沈宁 《当代世界》2012,(11):38-39
近来,美国一部名为《穆斯林的无知》的影片因诋毁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在伊斯兰世界引发广泛反美浪潮。9月11日以来,埃及、利比亚等中东穆斯林国家率先出现反美示威游行,迅速席卷整个中东伊斯兰世界,并扩散至全球30多个国家,美驻多个中东穆斯林国家使领馆遭到冲击,美驻利比亚大使史蒂文森等4名外交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14,(13)
##正##6月10日,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被与"基地"有关联的武装组织占领,后者自称"伊拉克及黎凡特伊斯兰国",受到叙利亚东部到伊拉克北部的部分逊尼派穆斯林支持。伊总理马利基10日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在全国实施最高警戒,同时呼吁议会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2014,(25)
<正>哈格尔"被辞职"的背后,是奥巴马政府在安全事务上的一团糟。11月24日,奥巴马宣布接受现任国防部长哈格尔的辞呈。被奥巴马称为"模范国防部长"的哈格尔,在两周前还透露希望干满4年任期。外界普遍认为哈格尔是在为民主党中期选举惨败背黑锅,成了美国共和、民主两党斗争的牺牲品。这样说不错,但也不全对。据媒体报道,导致哈格尔辞职的导火索是其里交给白宫的一份备忘录。在这份备忘录中,他在叙利亚、"伊斯兰国"等问题上严厉批评奥巴马的国  相似文献   

18.
<正>2011年2月,利比亚国内爆发大规模抗议示威运动,要求惩治腐败、改善民生、扩大民权,后演化为国内反对派与时任政府间的国内战争。3月,北约战机进入利比亚,发起"奥德赛黎明行动",宣称将帮助利比亚推翻腐败的现政权,实现民主。战争历时半年余,最终实现利比亚政权更迭。但战后四年,利国内并未实现预期的民主,而是从独裁统治沦为权威碎裂,国家渐趋空心化。卡扎菲生前曾说,如果他的政权倒台,利比  相似文献   

19.
于时语 《南风窗》2014,(18):70-72
<正>直到遭遇直接进攻,库尔德族是"伊斯兰国"崛起和伊拉克内乱的最大赢家。而需要战略纵深的以色列,是与库尔德族一样的大赢家。最大输家则是面临解体的伊拉克国家。随着极端主义武装组织"伊斯兰国"势力和地盘迅速扩张,美国重新出动军力干预,伊拉克危机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这一乱局具有非常复杂的内外因素,发展过程也诡秘曲折。例如"伊斯兰国"的前身年前就控制了伊拉克安巴  相似文献   

20.
正伊斯兰国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沿线伊斯兰国家的"伊斯兰属性"对现实中中国和伊斯兰国家间相互需求的对接至关重要。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过程中应该也必须认知、理解沿线国家在地域状况、民族构成、政治制度、经济模式和文化风俗的不同,从而寻求该战略的适应性落地路径。因此,梳理和廓清"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伊斯兰因素"的构成和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保证该战略落地对接后发挥可持续效应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