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2009年二十国集团(G20)匹兹堡峰会将G20确定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以来,G20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取得了诸多成就。尽管如此,受七国集团(G7)阻挠等因素影响,G20在治理内容、合法性及应对全球化危机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作为2016年G20杭州峰会主席国,中国应积极推动G20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
二十国集团(G20)第十一次峰会将于2016年9月4—5日在中国杭州召开,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G20峰会被称为"全球最具决策力的首脑级峰会",在全球经济合作与治理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G20峰会在中国的首次举行能否推动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它将给中国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它未来的发展前景又将如何?围绕这一系列问题,本刊特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中国对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金灿荣进行了深入对话。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6,(19)
正主办G20峰会对中国来说是个机会,"中国可以通过设定宏大且现实的目标,通过推进自己的倡议和原则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来界定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角色。"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G20杭州峰会,注定将是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次峰会。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学者布鲁斯·琼斯对这次峰会的论述可谓精准到位。他认为,过去几年的国际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中国于2016年9月4—5日在杭州主办G20峰会,倡议世界各国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这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首次举办G20峰会。以此次峰会为契机,中国提出创新全球经济治理的理念和倡议,引领与会国家和集团达成诸多共识,共签署28份具体成果文件。G20杭州峰会第一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第一次制定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第一次采取集体行动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三个第一次充分展现了中国寻求在全球经济治理进程中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的责任担当。此外,在推动经济发展之外,中国还在峰会期间与美国一道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交存了中国和美国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这反映了中美两国推动全球气候治理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作为东道主,中国坚持倡导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体现了中国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决心和勇气,也为G20作为全球经济治理主要论坛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中国主办G20杭州峰会所做出的贡献,国际社会给予积极评价,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G20杭州峰会为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峰会议程全力推动《巴黎协定》的落实,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非正式国际机制,G20要实现向长效机制转型,需要超越危机思维,在保持非正式性的前提下,加强与其他正式国际机制的互动,形成"G20+"的机制架构,同时引入联合国2030议程,使其真正成为谋划世界经济中长期发展的"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2016年9月即将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的一个战略目标是推动G20的机制转型,即从一个危机应对机制转变为长效治理机制。这在峰会的主题议题以及预期成  相似文献   

6.
当前世界瞩目亚太地区,中美在该地区的博弈与合作动向、中国南海问题、东北亚安全等都与美国等大国的介入及动作密切相关。与此同时,中国在不断探求解决之道。中国付出巨大的精力协调召开的杭州G20峰会,旨在为正在下行的世界经济注入强心针。亚太地区热点问题与G20峰会成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例证,亚太地区的局势走向如何?面对全球的安全及经济压力,G20峰会是否能够凝聚共识、提振全球经济信心?本文特别邀请著名学者撰文分析,供读者参考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在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复苏基础依然脆弱、各国政策趋向内顾、传统政策工具效果递减的背景下,各界对G20杭州峰会关注和期待不断上升。为此,G20杭州峰会需在围绕所设议题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代表性、协调性、合理性、有效性等因素,积极引领G20发展更有"方向感"。  相似文献   

8.
正即将召开的G20峰会正处于全球经济治理转型的重要转折点,全球对杭州峰会寄予厚望。杭州峰会将继续发扬G20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使其由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平稳转型。杭州峰会将在G20发展史上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此开辟全球经济治理新起点。2016年,中国挑起G20领导人峰会主席国的大梁,既体现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高度信任,也展示中国为  相似文献   

9.
庞中英 《当代世界》2021,(12):20-25
从1999年为回应亚洲金融危机而初步创建,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升级为领导人峰会,二十国集团(G20)自2008年至今已举行了16场峰会.2011年以来,每年举办的各种G20会议大概50场左右.形形色色的G20会议加上最后的峰会,形成了复合的"G20进程".2021年10月31日,G20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落下帷幕,峰会上发布的《罗马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2008年华盛顿峰会以来所发布的宣言中最长的一个,是G20各成员之间外交沟通、妥协和合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9月4—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及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齐聚西子湖畔,共商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大计,共襄推动全球经济治理盛举。这是中国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也是近年来中国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会议。杭州峰会达成什么成果、产生什么影响?世界在关注,历史在记录。  相似文献   

11.
任琳 《当代世界》2016,(10):22-25
正在全球经济治理面临艰巨任务的当下,全球政策篮子里的对策应对乏力。G20杭州峰会恰逢其时,旨在为全球经济治理汇集各方建议和贡献中国智慧。此次峰会为世界经济注入新活力和新智慧的同时,也成为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一次主场外交。中国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智慧旧的政策工具失灵,就需要另辟蹊径。世界经济亟需应对的问题包括  相似文献   

12.
三次峰会后看二十国集团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舒  宫玉萍 《当代世界》2009,(11):51-53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二十国集团(G20)成为国际社会合作应对危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平台,这是发展中国家首次以平等姿态与发达国家共同参与全球治理,意义深远。G20占世界人口的2/3和全球经济总量的90%、世界贸易总额的80%,具有相当广泛的代表性。G20迄今为止已经分别在华盛顿、伦敦和匹兹堡召开了三次峰会,在推动世界经济逐步走出危机泥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匹兹堡峰会更是将G20确定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并决定每年召开一次峰会,  相似文献   

13.
雷墨 《南风窗》2014,(24):27-29
<正>不同于APEC这种侧重经济合作的区域性组织,G7、金砖国家以及G20都带有某种"集团政治"色彩,具有"大国协调"的功能,三者影响力的消长不可避免会影响未来的全球治理生态。今年11月中旬是亚太的"峰会季",一周之内,北京APEC峰会、缅甸内比都的东亚峰会、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G20峰会接踵而至。不仅APEC峰会,东亚峰会里占绝对多数的亚太国家,以及G20成员里的8个亚太国家,似乎都在暗示世界潮流正进入"亚太季"。如同1940年代的人们,不可能预知1945年雅尔塔峰会对20世纪历史的意义一样,2014年亚太"峰会季"可能存在的标志性意义,或许只能由数十年后的历史学家来总结。  相似文献   

14.
从二十国集团的演变历程可以观察到国际秩序重构的多重意蕴,特别是2008年之后,G20峰会代替八国集团峰会,成为国际经济合作与协调的首要全球性论坛。国际秩序重构的动力源头在中国,G20峰会为中国发挥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一个关键的切入点。国际秩序包括国际经济治理秩序的演变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进程,G20峰会的表征性意义更为明显,必须清醒认识到国际秩序重构的渐进性与曲折性。  相似文献   

15.
正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二十国集团(G20)逐渐取代七国集团(G7),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G7峰会由于日益偏离经济治理轨道,被别有用心的成员国转移到聚焦地缘政治及安全问题,因而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影响力日渐衰微。作为G20的创始成员国和日益崛起的大国,中国应继续借助G20这一国际多边对话机制平台,把全球经济治理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逐步推广到全球政治、文化等领域,将全球治理进程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吴磊 《当代世界》2021,(12):30-35
2021年10月30—31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此次峰会主题为"人、地球与繁荣",主要聚焦当前全球面临的两大最紧迫挑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气候变化.G20成员主要由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组成,代表性强,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实现清洁能源转型是G20成员肩负的重要历史责任.随着《巴黎协定》的签署,G20能源议程不断深化,近年来大量涉及气候变化、能源可持续发展等议题.此次G20罗马峰会承诺采取具体有效的减缓、适应行动,加大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碳中和),同时保持能源安全,保证实现一个公正有序、可负担的能源体系转型.作为G20的重要力量,中国在推动全球清洁能源转型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清洁能源转型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为引领全球清洁能源转型注入强大动力、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2016,(19)
正以结构性改革提高世界经济的中长期增长潜力,凝聚各国的结构性改革共识,制定结构性改革路线图是中国举办G20峰会最重要的贡献之一。G20会议作为一种国际经济合作协调模式,本质上是各国政治、经济力量博弈的结果。随着全球经济的货币化,以及国际资本流动的自由化,国际金融秩序的改革逐渐成了政治和经济议题的中心。  相似文献   

18.
陈统奎 《南风窗》2011,(24):44-48
与其他国家领导人在峰会结束后才召开记者会的做法不一样,胡锦涛主席在峰会召开前即接受西方媒体书面专访,清晰地阐述了中方的立场和意见。人们很清楚中国前来戛纳峰会的诉求,它以一个"全球合作者"的面孔呈现在世界面前。8个月前,应法国外交部邀请赴法采访G20峰会筹备情况时,记者前往戛纳踩点,发现即将作为G20主会场的戛纳电影宫不过是海滩边上一栋平凡的建筑物,因刚举办过一场展览,里面一片狼藉。查验护照后,记  相似文献   

19.
曹广伟  张霞 《国际展望》2010,(6):97-107
为加强在国际经济金融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世界20个主要经济体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建立了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的非正式对话的机制,并逐步形成了"领导人峰会-协调人会议-部长级会议-工作组会议"的G20机制架构。随着国际经济形式的变化,G20机制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重大嬗变,由最初的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稳定,防止金融危机发生,嬗变为应对不断恶化的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努力恢复全球经济增长。随着后危机时代的到来,G20机制的角色将逐步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嬗变到促进国际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上来。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2016,(20)
正9月初召开的杭州G20峰会,是中国第一次以全球经济治理主导者的角色登上世界舞台。作为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峰会审议通过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国际公约”——《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局部地看,这是中国以及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以先行一步的经验,为世界普惠金融发展提供行动指引;而在宏观上的意义,则是中国所代表的一批国际秩序的被动适应国,正日益深入地对规则和标准的制定提出参与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