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英 《新湘评论》2012,(4):53-55
他曾是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他曾是美国空军发展规划的主要撰写者,他曾是中国导弹研制的技术负责人,他是蒋英的丈夫。让我们听一位妻子的讲述,一起走进钱学森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2.
他曾是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他曾是美国空军发展规划的主要撰写者,他曾是中国导弹研制的技术负责人,他是蒋英的丈夫。让我们听一位妻子的讲述,一起走进钱学森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3.
钱学森回国受阻震惊新中国钱学森1935年赴美国留学。10年后,他成为当时一流的火箭专家。由于发表了“时速为一万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火箭理论而誉满全球。这位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在“二战”期间,和其导师冯·卡门一起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在美国是一个屈指可数的稀世之才。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此时的美国,以麦卡锡为首对共产党人实行全面追查,并在全美国掀起了一股驱使雇员效忠美国政…  相似文献   

4.
楚楚 《党史文苑》2005,(12):38-39
钱学森回国受阻震惊新中国 钱学森1935年赴美国留学.10年后,他成为当时一流的火箭专家.由于发表了"时速为一万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火箭理论而誉满全球.这位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在"二战"期间,和其导师冯·卡门一起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在美国是一个屈指可数的稀世之才.  相似文献   

5.
钱学森,浙江杭州人,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战略家,流体力学的开路人与工程控制论创始人,现代航空科学与航天技术先驱,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他的大名以及他为新中国航天事业所做出的卓越功勋,可以说尽人皆知;但这位科学巨匠和妻子蒋英长达55年的相濡以沫,以及他在妻子心目中的另一个侧面的“钱学森”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6.
①1911年,钱学森出生于浙江杭州。1935年到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②钱学森提出了著名的《工程控制论》,成为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专家,参与美国第一代火箭的设计③钱学森在美国的生活待遇十分丰厚,工作条件也非常理想,但他总是思念着自己的祖国④1949年10月,新中国诞生的喜讯传到美国,钱学森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决意回国奉献自己的才智⑤钱学森找到主管他的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要求辞职回国:“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⑥海军次长非常震惊,对人说:“钱学森有超人的才…  相似文献   

7.
钱学森,中国著名科学家,中国导弹航天事业起步和发展的引路人。他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5年留学美国,1939年获加州理工学院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曾任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理研究员、讲师、副教授,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1955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执行主席,中国科协主席、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相似文献   

8.
姚程 《党史纵横》2001,(11):42-42
钱学森是世界知名的科学家,所以,当他获知自己的祖国即将解放,坚决要求回国时,遭到了美国当局的无理阻挠,历经磨难长达5年之久。当年美国海军次长丹尼尔·金布尔得知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时,曾恶狠狠地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那些对我们来说至为宝贵的情况,他知道太多了。无论在哪里,他都值五个师。”是的,钱学森的确知道得东西太多了。在美国长达20年时间里,他所学到的知识之多、之丰富和广泛,是近代中国出国留学人员中罕见的,连美国人也不得不惊叹“钱学森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  相似文献   

9.
他,在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物理力学、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科学技术体系等诸多领域均作出了开创性的杰出贡献; 他,在空气动力学和固体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为超音速飞机克服“音障”和“热障”奠定了理论基础; 他开创性的著作《工程控制论》被世界公认为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理论基础; 以他和冯·卡门的名字命名的卡门—钱公式,曾经是飞机设计中的重要计算公式; 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将永远遨游天际……他就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刚刚过去的2001年12月11日,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迎来了他的九十华诞。在这之前的12月9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派专人将一份该校最高荣誉: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章送到他的病榻前。钱  相似文献   

10.
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听到钱学森逝世的消息,84岁高龄的我国著名空气动力学专家庄逢甘院士十分悲痛。他把自己全部的热血和智慧,奉献给了祖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庄逢甘说,当时我也调入五院,在钱学森直接领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08,(4):118-120
事迹:多年来,钱学森以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诞生时,在美国留学、任教,一直孜孜不倦地致力于高速空气动力学和喷气推进科学研究的钱学森,已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当时,他正在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任教。留在美国,对于他今后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科学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他自己的祖国。面对生养自己的那方土地的召唤,钱学森一刻都没有犹豫。  相似文献   

13.
楚楚 《世纪风采》2006,(3):24-25
1935年钱学森赴美国留学。10年后,他成为当时一流火箭专家,并由于发表了“时速为一万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火箭理论而誉满全球。这位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在“二战”期间,跟其导师冯·卡门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在美国是一个屈指可数的稀世之才。  相似文献   

14.
钱学森是享誉全球的中国科学家。他对新中国的高科技,特别是对“两弹一星”和航天事业的开拓创建与飞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991年,钱学森80大寿,为了表彰他对我国高科技的杰出贡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特授予他“国家杰出科学家”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5.
梅兴无 《党史博采》2023,(11):58-63
<正>1955年初,中共中央作出了研制原子弹的决策,接着又决定发展导弹,国务院、中央军委成立以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为主任的国防部航空工业委员会(当时视导弹为航空的一部分)。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五院)成立,由从美国归来的火箭专家钱学森任院长,专门研究导弹。后来中央军委进一步明确“两弹(导弹、原子弹)为主,导弹第一”的方针,把导弹摆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由此,我国导弹从无到有、从仿制到自行研制、从近程到洲际,逐步发展壮大起来,铸就了国之重器——东风系列导弹。  相似文献   

16.
(一)优秀共产党员(22名)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1991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7.
他在最优控制系统理论、分布参数控制理论等研究方面成就卓著,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成果,被钱学森誉为“控制理论权威”,为控制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将控制理论运用于航空航天技术,先后主持完成了中国第一代防空导弹的设计,制造、试验和装备生产工作,反导弹武器的总体论证和设计、试制与试验工作,核潜艇发射的潜地导弹研制工作,以及中国第一颗通讯卫星的发射、飞行控制试验,以其渊博的天文学知识和控制技术方面的造诣,为发展中国的航天制导技术做出了贡献;他将控制论应用于社会科学、建立了人口控制论学科,从而结束了从18世纪马尔萨斯以来长达200多年的激烈争论,把人口学变成一门精确的定量科学,这一学说的创立,对我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控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引起我国和世界人口学界的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8.
炒作中国空间威胁近来,美国多名高级官员纷纷抱怨,说正受到中国太空武器的威胁。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司令希尔顿强调了来自地面或空间的针对美国卫星的反空间威胁。他说,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发展导弹防御技术和陆基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0月31日,秋风萧瑟中的北京,迎来了入冬后的第一场霏霏雨雪。整个北京城玉树摇曳,淡妆素裹。这天,在西阜成路8号航天大院的居民小区里,一栋年代久远的三层红砖楼前,挤满了前来吊唁的各界人士。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走完了他98岁的人生旅程,举国痛悼。寒风中弥漫飘摇的雪雨,  相似文献   

20.
在冯·卡门的引导下,钱学森逐渐步入了世界航天领域的极巅 钱学森出生在上海,在北京长大.在那里,他进入一所专为富有才能的青年设立的中学,接着去上海交通大学攻读机械工程.1935年,他考取庚子赔款公费留学,前往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取得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