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在哪里?辜胜阻,成德宁湖北省是一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外出流动人口规模大的农业大省。因此,能否有效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关系到湖北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据测算,到2000年,湖北农村劳动力将接近2...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历史探索和现实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鹏  李崟 《长江论坛》2002,(2):23-26
21世纪.中国潜在的最大同题依然是农民问题。中国共产党能否妥善地解决作为农民问题中最为迫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成为中国世纪发展的关键。研究党八十年来探索农村剩余劳动力同题的历程,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对正确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农村劳动力剩余和基本对策问题陈俊生编者按: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无论农村还是城市都有剩余,就业都不充分,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表现尤为突出。这个问题解决得如何,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如何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地区间...  相似文献   

4.
对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特点的辩证浅析李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战略性的课题。如果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不仅会影响农村经济现代化和小康目标的实现,而且还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客观正确地认...  相似文献   

5.
李润霞 《传承》2009,(14):32-33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有利于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提高其自身素质;有利于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通过大力推进中国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建立健全社会劳动保障制度,快速提高城市化水平,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有利于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提高其自身素质;有利于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通过大力推进中国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建立健全社会劳动保障制度,快速提高城市化水平,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试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燕 《理论月刊》2006,(9):174-176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存在和移动是我国当前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工业化和城市化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主要途径,目前在我国,这一途径并不顺畅,存在一定的障碍;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消除城乡差别,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这个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关系整个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在我国农村逐步实现由自给半自给生产向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进程中,我们将面临数以亿计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剩余劳动力将流向哪里?这是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试从探讨农业劳动力流向规律入手,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流向和小城镇建设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新难题,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受制度性因素的制约.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呼唤农村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变革.农村经济制度的重构,在理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路径的同时,要重视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村内部消化吸收制度的安排.  相似文献   

10.
国外农村剩余的劳动力转移的实践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社会总劳动在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重新分配和重新配置。发生这种变化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各国政府在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了国家干预的做法,成功地解决了农村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发展后出现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将向何处去?是否会像有些国家那样纷纷涌向大城市成为一个爆炸性的社会问题?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会不会拉开城乡距离?等等。本刊记者就这些问题访问了近几年来率领社会调查组深入农村考察的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下面是他的谈话。  相似文献   

12.
李桂英 《桂海论丛》2006,22(1):64-66
农民问题有两个核心:一是土地问题,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毛泽东和邓小平分别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土地问题,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做了有益的探索,为当代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即进行大胆的制度创新,进一步扩大和保障农民对土地的权利,并通过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和市民化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洪宝  李晓霞 《前沿》2005,(6):60-62
“三农”问题是全国上下关注的重大经济政治问题,其核心是农民增加收入问题。为了增加农民的收入,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必须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于我国农村劳动力较多、素质偏低,制约了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因此,要多渠道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略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农村剩余劳动力日益增多 ,如何转移好这些剩余劳动力已经成为目前农村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因此应采取积极发展技能教育 ,提高农民文化、科技素质 ;改革农村二元保障结构 ;有分别地推进小城镇化建设 ;加快农村产业化 ;深化农业内部结构、内部消化就业和扩大对外劳务输出等措施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5.
土家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事关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土家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进行分类,确定实施转移的范围进行分析;建议政府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案,既立足当前,又考虑长远,有目标、分阶段地解决土家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及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受教育层次,促进产业结优化升级,规范、完善劳动力市场,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合理解决土家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业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中之重。农村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  相似文献   

17.
武云兰  李基 《前沿》2012,(10):93-95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多年来备受关注,党和政府以及经济学者为寻求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多年的不懈探索,四川是我国农业大省、人口大省之一,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实质性稳定转移,在四川经济发展中地位举足轻重。本文就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提出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本地转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应以就地转移为主刘永新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既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加快农村小康建设和实现农业现代化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从我国国情出发,以就地转移为主,...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村发展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根据有关统计公报显示,中国还剩下1.06亿剩余劳动力有待转移。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及返乡农民工的出路问题,无疑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难题。现结合实际工作,浅探厦门市如何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相似文献   

20.
从多方面入手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张希君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农村剩策劳动力已达1亿多,这些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何在,是一个亟待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1.要大力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这是农村现代化的必田之路。在一般意义上,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