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毛泽东作为人民领袖.对“人民”这个词汇有特殊的偏爱,他常使用“人民群众”、“人民革命”、“人民军队”、“人民政府”、“人民共和国”等词汇,这些词汇与他的人民观紧密相联,充分反映了毛泽东同志对“人民”的思考及其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政治生活中,“人民”话语的构建和传播具有特殊意义,“人民”既意涵特定范畴,又团结和聚拢民心。作为党和人民密切交流的桥梁,“人民”话语的构建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和时代特征。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人民服务”中对“人民”的辨认和区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后“共同富裕”和“最广大人民”中的总体化“人民”,科学发展要求下“以人为本”对“人民”新阶层的囊括,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中“人民”的双重意义,人民话语的发展,反映了不同时期的重大历史任务和突出问题。在新时代,对人民话语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有利于深化党的群众路线基本方针,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与“江山”的关系作出了重要论述,提出了“人民江山论”的重要论断。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情感逻辑是把握“人民江山论”的三个重要维度。理论逻辑表明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论渊源、发展历程和理论创新;实践逻辑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民心”的历史脉络和百年成就;情感逻辑诠释了党与人民血脉相连,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缘由。“人民江山论”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的重要准则和实践智慧,值得一代代共产党人传承下去,在新的征程中继续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强党兴国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4.
1949年3月23日,是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进京赶考”的日子.正是这种“赶考精神”,使共产党人团结一心,勤勉务实,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向人民交出了一份份优秀答卷.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新审视“赶考精神”,则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为人民着想、为人民用权、为人民解难、为人民造福,成为当下党员干部对“赶考精神”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哲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内涵界定界定“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内涵,首先要弄清以下两对概念:1、“人民”与“最广大人民”。“应该首先弄清楚什么是人民。”①“人民”是个历史范畴。马克思主义以发展的观点认识世界,任何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中,概念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②中国共产党一向十分重视人民问题。在各个重要的历史时期,都把确立清醒的、准确的“人民”即党所服务和依靠的对象范畴,作为首要的问题提出来,给以明确的回答,并以之为…  相似文献   

6.
“人民”一词,在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频频出现,多达136次——“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紧紧依靠人民”、“拜人民为师”、“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个个响亮的词语,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说明我们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务人民,党同人民心连心。  相似文献   

7.
谢红箴 《求实》2003,(Z1):126
所谓权力观,是指人们对待权力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权力来源的看法,对权力性质的认识,对如何使用权力的基本态度等。有的学者将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归纳为:马克思的“公仆观”、毛泽东的“宗旨观”、邓小平的“服务观”和江泽民的“代表观”。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权学说中,曾高度肯定巴黎公社原则,鲜明地指出“要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毛泽东同志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定为党的宗旨。邓小平同志提出了“领导就是服务”和“人民利益标准”的论断,并把它具体为“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答应不答应”。江泽民同志科学地总结了我们党八十年的基本经验,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到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大多数人谋利益。 党员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笔者以为可以从下面的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治理的话语体系下,政策议程设置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基础性环节,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核心场域。“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议程设置”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公共政策领域的具体应用与实践展开,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人民利益表达、政策问题识别、决策共识凝聚等重要治理功能。作为一种“完成式”,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议程设置的生成与发展,经历了从“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升华的历史逻辑,从“人民同意”到“人民满意”的合法性构建的理论逻辑,从“局部”到“全过程”的人民主体地位确立的实践逻辑。作为一种“进行式”,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议程设置还应当在治理话语层面,遵循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建构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问题识别机制、政策共识达成机制和政策责任追究机制,更好地实现其治理效能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孙秋菊 《奋斗》2023,(2):38-3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法治体系建设全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3万多字,“人民”二字贯穿始终。“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报告23次提到“法治”,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事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这场全国人民防治“非典” 的战斗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党中央、国务院发出的这样的声音:“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对人民高度负责”。这些话使人感到责任重于泰山,使人们受到巨大的激励和鞭策,也使广大人民群众感到无比亲切、温暖。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这段话提出了“权力”应该受到“制约”与“监督”,否则,就不能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可能会被滥用,就可能带来腐败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七一”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论述与阐发。 一、深刻指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本宗旨和最高目标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着重强凋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旨在满足广大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本位”理论的新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据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新情况,突出了知识分子在发展先进生产力中的主体地位,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理论的新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切入点,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作为县委书记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正确处理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重要性。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不仅是一个工作作风问题,更是一个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体现着党员的党性。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想问题、办事情,都必须考虑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始终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强调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6.
关注信访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人民群众的呼声是我们实行科学与民主决策的“第一信号”。反映人民群众呼声的“第一信号”有一条绿色通道。即人民群众信访工作。信访工作是体察社情民意的“寒暑表”、执行政策的“调节器”、听取群众意见的“民主窗”,更是检验党员领导干部思想作风的“试金石”,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应该而且必须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认识和做好信访工作,认真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深刻体察人民群众的疾苦,尽力消除人民群众的疑虑,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用拳拳公仆心,增进新时期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对共同富裕、基层治理、先进文化进行历史和理论考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制度“八个能否”衡量标准,得出中国制度之“优”,优就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优就优在合乎国情行得通、顺乎民意真管用、民主集中有效率,优就优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词,是共产党执政的关键词。对“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解读,就是对当代中国政治之本质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指示,既为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明了方向,也对各级领导干部摆正与群众的关系提出了要求。作为领导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要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四个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13,(9):1-1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