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3年1月,张闻天作为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中央宣传部部长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首府瑞金,开始直接与毛泽东共事.在从瑞金到延安的革命战斗岁月中,他们虽然有过分歧与矛盾,但随着张闻天对毛泽东了解的加深,他逐渐与毛泽东建立起真诚友谊,开始了真诚的全面的合作,特别是他们在中国革命转折关头的合作,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和朱德是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两根擎天柱。他们一面抓党政,一面抓军事,携手共建革命根据地,共同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如果没有井冈山会师,毛泽东和朱德也许无缘晤面,各奔前程。中共党史也就不会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辉煌篇章。井冈山会师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一块里程碑。毛泽东和朱德是这次历史性会师的两位巨人。激流归大海毛泽东和朱德都是出生在农民家庭,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毛泽东于1921年7月参加创建中国共产党。朱德于lop年11月加入中团共产党。他们在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中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的毛泽东和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他们的名字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关系很不寻常,具有传奇色彩。在他们几十年的交往中,他们有过共同受错误路线  相似文献   

4.
唐春元 《党史博采》2014,(10):14-19
毛泽东一生接受过不少外国记者的采访,其中数得出名字的美国记者就不下8人,但在毛泽东眼中位置最重要、关系最密切的是埃德加·斯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以及艾格尼丝·史沫特莱这三位美国记者。他们之间的友谊长达几十年,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许多秘密信息,竟是通过他们的笔传达给世界的。在毛泽东的眼中,这三位美国记者能比较客观公允地介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人可以信赖的朋友。所以,他对这三位记者也能敞开心扉谈自己的经历和家庭,谈中国革命的历程和未来。正是借这三位美国记者的笔,毛泽东最早把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状况,特别是他本人的经历、生平和思想介绍给了世界,从而使世界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等中国现代史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有了初步的比较客观的了解,消除了一些政党、组织和个人对中国共产党及毛泽东的误读。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们在隆重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缅怀他光辉的一生和不朽业绩的同时,也自然联想到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同志。毛泽东和邓小平同志都是中国现代史上不可磨灭的领袖,是伟人之中的伟人。他们对中国各族人民所作的巨大贡献,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史册。 (一)中国革命的命运,把他们联系在一起 邓小平同志比毛泽东小11岁,在过去,他们是上下级关系,但更多的是革命同志、战友的情谊。中国革命的命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总是把他们俩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早在30年代初期,在江西中央苏区,邓小平就坚决拥护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和政策,遭到王明“左”倾路线的打击迫害,被撤销中心县委书记的职务。1943年11月中央政治局在延安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说:  相似文献   

6.
统一战线是毛泽东总结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毛泽东不仅是这一理论的倡导者和制定者,同时也是模范的执行者。他身体力行,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怀,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与党外人士肝胆相照,对他们以诚相待,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同他们建立起真诚深厚的友谊。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之所以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巨大成就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人民民主思想萌发于土地革命时期。在艰苦的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 ,毛泽东敏锐地察觉到“中间阶级”在农村社会的重要地位和吸引他们参加革命的极端必要性 ,由此开始了创立人民民主思想的历史过程。毛泽东的人民民主思想是革命实践的产物 ,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果实。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约请部分长期追随毛泽东投身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老同志撰写回忆文章,编辑成《缅怀毛泽东》一书,分上、下卷陆续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应约撰写纪念文章的近百位老同志大都是年逾古稀的革命老人。他们不顾年迈、体弱和工作繁忙,为了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表达对毛泽东的深切怀念之情,根据自己亲历、亲闻的生动事实,撰文热情讴  相似文献   

9.
正革命老人李六如是湖南人,比毛泽东年长6岁,早年就参加革命,对毛泽东深为敬仰。1921年冬,他在经毛泽东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便成为毛泽东的坚定支持者和忠实追随者。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他们携手同心,相互倚重,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党史研究观成国银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把认真研究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作为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前提,在他们全部著作和实践活动中,到处体现出他研究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善于总结党史经验的思想。《毛泽东选集》的首篇、首句就是总结历史得出的结论。在...  相似文献   

11.
卓越的军事将领徐海东大将,一生战功显赫,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毛泽东给了他很高的评价,曾称赞他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红军的领袖"、"对中国革命有过大功的人".毛泽东很喜欢这位性格耿直、刚正不阿的战将,并对病中的徐海东十分关心和爱护;徐海东也非常崇敬毛泽东.他们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相似文献   

12.
正徐海东大将是卓越的军事家,一生战功赫赫,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徐海东与毛泽东初识在陕北。毛泽东称赞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徐海东也非常崇敬毛泽东,他们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把张村驿打下,大家一块去见毛主席"1935年9月初,徐海东率红二十五军经过10个多月的艰苦跋涉,终于到达陕北根据地,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不久,红二十五军和陕北红二十六、  相似文献   

13.
他们的心是相通的──对毛泽东与鲁迅思想的初步比较张时浩鲁迅和毛泽东都是出类拔萃的伟大思想家。他们对中国社会的认识,对革命的认识,对哲学、经济、文化、艺术、伦理道德等许多方面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许多观点是相吻合的。正如毛泽东自己所说,“我和鲁迅的心...  相似文献   

14.
正1946年1月7日,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从苏联回延安,毛泽东亲自到机场去迎接。阔别18年后,毛泽东见到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不由得喜上眉梢。3月的一个下午,毛泽东在王家坪住处的院子里和毛岸英坐在石凳上谈心":你在苏联长大,国内的生活你不熟悉。中国百分之八十是农民,他们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因此我们要了解中国革命,必须了解农村、了解农民,要向农民学习。"毛岸英同意父亲的意见,承认  相似文献   

15.
林庭芳  卢军 《探索》2006,1(1):21-24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伟大的著作;毛泽东阶级分析思想对中国革命起了伟大的指导作用;毛泽东阶级分析思想对正确分析现阶段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新变化,对正确认识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仍有重大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荐书     
正《毛泽东与彭德怀》本书记叙的是毛泽东与彭德怀两位伟人之间的真实历史,从相识到相知,从互信到互敬,从合作到分歧。在毛泽东或彭德怀的革命生涯和人生交往中,彼此的关系特殊、命运攸关、经历曲折。在历史大潮中,他们的合作与分歧,深刻影响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走向与发展;他们的悲欢和离合,浓  相似文献   

17.
刘建萍 《党史纵横》2003,(12):17-19
毛泽东与斯大林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两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历史伟人。他们不仅深刻地改变了各自国家的历史命运,而且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斯大林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统帅,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享有崇高的地位。毛泽东以他不屈不挠的个性和杰出的革命品质以及创造性的理论思维,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爱戴和拥护,最后也得到了斯大林的重视。毛泽东与斯大林交往几十年中曾有过种种矛盾、误会、斗争,但最后走到了一起,这是建立在共同的革命利益之基础上。当然,毛泽东最终得到斯大林的平等相待、尊重和支持,是在中国革命即将胜利前夜和新中国建立的初期实现的。他们的友谊不仅促进了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发展,而且促进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进步,在  相似文献   

18.
芙蓉国里两巨星──毛泽东与刘少奇杨亲华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名字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们之间的相识交往和结下的友谊,为中国现代历史写下绚丽多彩的一笔。然而,在他们的晚年,两人之间却发生了巨大的冲突。毛泽东对刘少奇的看法和态...  相似文献   

19.
不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都十分重视统一战线工作,把它作为夺取革命和建设新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尤其是在与非中共人士的交往中,毛泽东表现了高超的艺术,他抓住每一个机会,运用不同的策略,晓之以义,动之以情,予之以利,用他那巨大的人格魅力吸引他们,感染他们,使他们把对毛泽东个人的折服和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融为一体,通过他们去影响、带动一大片,从而形成众星拱北、百川归海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论陈独秀五四时期的革命活动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陈独秀五四时期的革命活动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魏磊陈独秀是我党历史上颇为复杂的一个人物,他在五四时期的革命活动,曾启迪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对此,毛泽东曾说:“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那个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