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吸毒者吸毒原因进行相关研究,发现与压力事件、认知偏差与负面情感、圈子文化等因素有关。随着毒品亚文化对娱乐文化的渗透,涉毒明星成为修饰毒品的广告,娱乐圈生态环境恶化。迫于"圈子"的文化压力,个体表现出更多的心理服从。明星涉毒负面效应突出,必须多措并举,重视心理疏导,打造绿色演艺圈,创新禁毒宣传方式,用主流文化击败毒品亚文化。  相似文献   

2.
刍议增设非法吸食、注射毒品罪之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刑法》没有设立吸食、注射毒品罪 ,这是刑事立法的一大缺陷。从非法吸食、注射毒品行为的危害、基本特征及境外、国外的法律来看 ,从我国禁毒工作实践看 ,从涉毒犯罪的关联性以及同非法持有毒品罪、容留他人吸毒罪的相互关系上看 ,在我国《刑法》中增设非法吸食、注射毒品罪是必要的。在论述必要性的基础上 ,对非法吸食、注射毒品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刑罚等提出了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虚拟性、便捷性和大数据时代的即时聚集效应,使网络社会中的涉毒犯罪活动呈现出犯罪数量不断激增、犯罪人数急速增长、犯罪年龄呈低龄化、犯罪破坏性急剧扩张等特征。目前,学界对互联网吸贩毒"聊天平台"的定性存在辩争,因而极有必要扩大解释容留他人吸毒罪,以约束网络涉毒组织行为。此外,共犯中的组织犯和帮助犯在互联网中出现了异化,相较于传统犯罪主犯,组织犯作用在递减,较之传统犯罪从犯,帮助犯作用在递增,因而必须从严打击互联网涉毒犯罪的帮助犯,并对借助互联网实施涉毒犯罪人员增设资格刑。针对互联网新型毒品犯罪的法律缺漏,需要增设组织吸毒罪、传播毒品信息罪,强化对毒品犯罪源头和消费行为的打击。  相似文献   

4.
《小康》2021,(9)
正@小康杂志社:#代表建议明星一次吸毒终身禁演#日前,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代表建议,将"一次吸毒,终身禁演"写进法律法规当中,整治明星涉毒乱象,促使娱乐圈形成不敢涉毒的良好风气。@阿皮_tan:律师一次违法能终身禁业么?  相似文献   

5.
八十年代后期,受国际、国内毒品犯罪活动的影响和毒品暴利的诱惑,加之历史、地理等原因,包头市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又沉渣泛起,吸毒人数直线上升,涉毒犯罪逐渐增多。1992年,市区已掌握吸毒人员1894名,比1990年增加27.4倍。毒品违法犯罪不仅极大地损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影响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毒品在全世界泛滥成灾。受其影响,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均受到毒害的侵袭,其中在吸毒、贩毒等各种毒品犯罪中.涉及青少年的比例日趋增多。也即卷入毒品犯罪的青少年数量越来越多。因此.研究青少年涉毒问题的现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实施相应的法律对策,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本文拟就此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7.
2005年4月以来,武汉市禁毒部门精心组织为期三年的禁毒人民战争,通过开展“五大战役”,在遏制毒品来源、遏制毒品危害、遏制新吸毒人员滋生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打击外流贩毒、娱乐场所涉毒整治、侦破“7.19”案件等工作受到公安部副部长张新枫等领导的充分肯定,禁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8.
王亮 《中国保安》2004,(16):12-14
看过电视剧《永不瞑目》的观众也许还记得肖同这个人物,一个好端端的大学生,因为吸食毒品而变得人性丧失、最后众叛亲离。《刑法》对毒品犯罪有专门的规定,第三百四十七至三百五十七条共规定了12项具体罪名,主要有: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容留他人吸毒罪等。想必人们仅从上述罪名中就应该对毒品犯罪有一些了解。细心的人也许会发现《刑法》中并无“吸毒罪”的存在。的确,在我国刑法中,对单纯的吸毒行为并不界定为一种罪,因为刑法上罪行的构成要从行为人的罪过、犯罪的客观因素、社会危害程度等等多方面考察,而吸毒行…  相似文献   

9.
我国毒品问题日趋严重 ,表现在 :查破的毒案和缴获的毒品数量猛增 ,抓获的涉毒违法犯罪人员猛增 ;吸毒人数大量增加 ;境外流入我国的毒品数量巨大。从目前到 2 0 10年 ,毒品犯罪将呈蔓延膨胀之势 ,“冰”毒及“摇头丸”可能成为吸食者首选用药 ,毒品犯罪手段更趋智能化和武装化 ,吸毒人数将继续攀升。遏制毒品犯罪的策略有 :应将禁毒作为一项重要国策 ;加强国家对禁毒工作的领导 ;加大对禁毒的资金投入 ;组建辑毒专门队伍 ;狠抓禁吸戒毒 ,落实强戒后的帮助措施 ;禁毒应与脱贫相结合 ,改善经济环境 ;加大禁毒宣传 ,搞好预防教育 ;加强禁毒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毒品违法犯罪形势日趋严峻,吸毒违法人员逐年增多。据国家禁毒委统计,截止2002年底,全国公安机关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100万,涉毒县(市、区)已经发展到2148年,吸毒人数超过千人的县(市、区)有214个。百万之众的吸毒人员分布于社会的各个角落,这还仅仅是“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还有尚未发现的吸毒者难以统计,实际吸毒人员数量远  相似文献   

11.
我国青少年涉毒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万人死于吸毒过量,1000万人因吸毒而丧失劳动能力。每年用于毒品交易的数额达4000亿至7000亿美元,仅次于军火交易。我国目前已由毒品过境国,变为毒品过境与消费并存的毒品受害国,毒品问题越来越为全社会所关注。现状:青少年涉毒数据令人震惊据公安系统1998年公布的数字,我国登记在册的海洛因吸毒者为59.6万人,如加上未登记的隐性吸毒者,实际人数可能为上述数字的数倍乃至10倍,年消耗毒资达2000亿元人民币,约与百年难遇的洪水之损失的金额相当。除直…  相似文献   

12.
王天 《公安教育》2015,(4):44-47
<正>近年来,我国各地的毒品犯罪问题不断蔓延,势头呈现显著上升趋势,给公众健康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伴随着毒品犯罪数量的上升,吸毒人员的数量也出现了显著提升的状态,而在其中,社会各界对于毒品犯罪中的容留他人吸毒行为有着广泛关注和相关报道,尤其是一些演艺明星涉嫌容留他人吸毒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效应,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此罪名。《刑法》中规定的容留他人吸毒罪这一罪名,旨在惩处容留他人吸毒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毒品曾给古老文明的中国和中华民族,带来了无数的屈辱。新中国刚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就将禁毒工作摆在了重要位置,1950年2月24日,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至1952年底,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只有少数偏远地区还有零星种植、吸毒问题。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如此幅员广阔、人口众多、毒品危害如此之深的国家彻底战胜毒品的纪录。但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毒品又乘机而来,并逐步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人民将坚决与毒品斗争到底,打一场全方位…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际毒品犯罪的增多,作为其下游犯罪的洗钱犯罪也日益猖獗,涉毒洗钱犯罪给全世界、全人类带来无穷的灾难。本文首先分析了涉毒洗钱犯罪产生的必然性、危害性,进而阐述了涉毒洗钱犯罪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药物乱用在我国尚未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是吸毒现象在一些城市已有蔓延的趋势。毒品与兴奋剂有着天然的联系,与药物乱用作斗争实际上也意味着与吸毒现象作斗争,特别是在消除吸毒现象的过程中,借鉴日本的经验,防止作为毒品替代物的药物被乱用,是有所裨益的。本文摘译自《保安与外勤》(日文)杂志1989年增刊,标题是译者加的。  相似文献   

16.
6月26日,广西警方宣布历经一年多的艰难侦查,破获了一起广西今年来最大的一起贩毒案,打掉一个持枪贩毒团伙,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七名,已逮捕六人,缴获毒品海洛因1.5万克、毒资335万元、军用手枪两支、子弹24发、涉案高档轿车三辆。这是一个极难对付的特大贩毒团伙,不仅拥有多辆高级轿车,还拥有枪支。警方在追捕过程中,以高度的智慧将这个团伙织成的贩毒链一节节地斩断。时间追溯到2004年3月,广西柳城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在工作中获得信息,该县有近千名吸毒人员,吸毒人员增长之快让人震惊。他们从哪弄到的毒品?缉毒警进行秘密侦查,然而由于吸毒圈…  相似文献   

17.
毒品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受国际毒潮的影响,我国毒品问题卷土重来。在较短的时间内,我国毒品犯罪不断加剧,吸毒人数持续上升。截止2003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超过105万人。如此严峻的毒品形势已对我国社会的治安稳定和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消除毒品的危害,我国采取多种措施厉行禁毒。但是,禁毒斗争是长期、复杂和艰巨的,随着国内外禁毒斗争的不断深入发展,其特殊性已经凸显。因而,将禁毒纳入一门学科既从理论上,也从实践方面进行探索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禁毒学的诞生和研究将对我国乃至世…  相似文献   

18.
南京地区毒品犯罪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地区毒品犯罪近年呈上升趋势 ,个案涉毒数量增大 ,涉毒犯罪的无业人员增多 ,毒品运输方式愈加隐秘。打击毒品犯罪应加强辑毒队伍建设 ,通过宣传教育使市民认识毒品危害性 ,掌握政策尺度分化瓦解毒品消费、交易市场 ,为无业、失业人员创造就业机会 ,强化对公共娱乐场所的治理。同时 ,应加快立法 ,明确毒品犯罪定罪、量刑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明星吸毒事件频发,将吸毒问题推至风口浪尖,人们对公众人物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思考也日渐深入。文章首先分析了公众人物吸毒的现状及其背后的原因,对公众人物应该有的社会责任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对公众人物吸毒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具体分析,从法学角度探析公众人物社会责任的法理依据,并讨论落实社会责任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毒品危害的严重,从公安部门最近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2003年我国内地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到103万人(其中74%吸用海洛因),同比上升了11%.在吸毒人员总数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到72.2%以上.有的学校已经提出:"严禁毒品进校园、严禁学生染毒品."近些年来,全国因吸毒过量导致死亡人数累计达2.5万.因吸毒而造成的各类案件层出不穷,同时,吸毒也为艾滋病的传播提供了温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