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一、起草背景国务院2010年作出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2012年印发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28号),近年来又先后发布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8号号)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二十三章专门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出部署,要求拓展新兴产业增长空间,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省已进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以及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以高新园区为核心载体支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的必由之路。也成为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重要战略举措。更将成为推进浙江“十三五”发展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3.
正实施科技强桂行动,打好汽车、机械、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要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了广西"十四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努力的方向。这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工业强桂战略的嘹亮号角。  相似文献   

4.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策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新 《前沿》2011,(7):20-23
依靠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战略突破口,也是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争夺未来经济科技制高点,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本文从经济发展要素变化分析入手,就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背景、概念界定、特征及发展规律进行了研究,总结并归纳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攻方向","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代表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方向,还体现着科学技术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是推动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理论月刊》2010,(7):F0004-F0004
为了进一步研究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探讨湖北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创新体制机制、以新兴产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2010年5月11日,湖北省社科联、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经团联、湖北省经济学会在武昌联合召开了,“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家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杨丹辉 《人民论坛》2023,(21):31-33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深入揭示了生产力量变提速、质变增频的复杂动因,反映出“科学力量全面融入社会生产力”的世界大势和历史潮流。随着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提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载体不断壮大。要遵循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从而有力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改革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指明了前进方向。 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科教兴桂”“人才强桂”战略,着力实施广西创新计划,加快推进创新型广西建设。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肩负着我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以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型广西的重任。  相似文献   

9.
吴伟萍 《岭南学刊》2011,(4):106-110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抢占科技与产业制高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广州已具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好条件,但也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广州要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特征出发,将政策着力点放在增加供给和引导需求两个层面,以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0.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具有空间集聚、创新驱动、产业融合等内涵,在我国当前实践中呈现出了政府政策的外在推动、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文化传统的重要依托、创新能力的持续推动、产业结构的内部提升等特征。在初期发展时政府的作用相对强化一些,但中后期的舞台交给企业,这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政务要闻     
<正>11月26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翁杰明在全市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推进会上强调,要深入贯彻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不断创新培育方式,加快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步伐,确保"十三五"末形成万亿级规模。11月27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翁杰明在加大研发投入专题会及永川智能产业重点项目签约时强调,要按照我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的要求,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不断完善多层次、多渠道的研发投入体制,实现"十三五"时期创建西部创新中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近年来的经济热词,"创新驱动"被列入前不久召开的全区创新驱动发展大会的核心主题词,会议指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广西培育和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缩小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广西坚持产业优先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大做强做优工业,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实现了由工业化初期迈进中期阶段的历史性跨越。提升"智造"水平赢市场  相似文献   

1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作出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14.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具有空间集聚、创新驱动、产业融合等内涵,在我国当前实践中呈现出了政府政策的外在推动、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文化传统的重要依托、创新能力的持续推动、产业结构的内部提升等特征。在初期发展时政府的作用相对强化一些,但中后期的舞台交给企业,这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政报》2010,(12):10-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作出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16.
资讯     
国务院加大对七个新兴产业扶持力度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任务和扶持政策。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从中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出发,现阶段选择节能环保、  相似文献   

17.
江仕敏 《创造》2017,(9):41-43
<正>在这个经济外向度越来越高、竞争无处不在的时代,无论传统产业转型,还是推进新兴产业发展,都离不开创新这一原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推动科技进步,坚持创新驱动,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云南经济欠发达,科技不能欠发达;要千方百计搭上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快车,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  相似文献   

18.
崔凤军 《今日浙江》2010,(24):30-31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近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要抓住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9.
胡昱 《传承》2011,(7):54-55
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研究。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措施,相对于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革命性的进步,与传统产业相比,在发展方式上有很大区别,概括起来具有"四化"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20.
胡昱 《传承》2011,(19):54-55
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研究。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措施,相对于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革命性的进步,与传统产业相比,在发展方式上有很大区别,概括起来具有"四化"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