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进城民工对城市规范的认知有利于他们尽快适应城市生活.生活环境的不同使进城民工认知城市信息(包括城市规范)的途径与进城前有较大的差异性,而进城民工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城市居民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目录·反馈     
《瞭望》2004,(8)
进城民工能相信谁 重庆/赵 凯 贵刊连续发了几篇有影响的关于农民工的文章,让我看到了政府和媒体对农民工非常关注。可是最近在重庆发生的一些事情却让进城民工很寒心。眼下是民工进城找工作的旺季,数十万民工涌入重庆市区,许多不法中介趁机骗取民工钱财。这些中介收取登记费和中介费却从未给民工找过工作,一些民工被骗得身无分文。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的深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数量持续增加。据测算,目前进城打工的农民约在8000万人以上。许多民工在城乡结合部安身、生儿育女,形成了介于市民与农民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毫无疑问,他们的子女理应受到正规的基础教育。但是,由于城乡分割的体制,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方面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着力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2,(10)
加油站吸纳进城民工车流中卖报..危险的行当车辆激增与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5.
针对进城民工的就业、劳动权益、文化技能培训、参加组织、子女就学和融入城市社会的六大需求,本文提出了应予以关注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关于四川进城民工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四川省政协学习委员会课题组从总的发展趋势看,由于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将在一个时期长期存在,那么民工由西(中)部地区到东部地区、由农村到城镇的跨地域、跨产业的大规模流动也将长期存在。这是一个“自然历史过...  相似文献   

7.
农民进城做工,无论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都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社会现象。一方面,民工为城市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另一方面,他们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极其恶劣,其法律权益和经济利益得不到基本的保证。这是一个有亿人之众的群性,是中国低成本的资源,这是一个不得不关注的群体。公共政策问题实质是效率与公正的平衡问题,民工问题是中国公共管理研究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沿海地区一些企业亏损倒闭或大规模裁员,导致了数以千万计的民工返乡。面对大量民工返乡,我们不应只是看到对我国经济平稳增长带来的压力和负担,更应看到是调整我国经济结构的一次良好机遇。民工返乡有利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就地转移劳动力、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返乡民工是建设新农村的资金源、技术源、信息源、人才源,其价值不可低估。我们要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优势,积极引导民工返乡创业,大力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从农村进城的民工约有八千万人,其中跨省市流动的约五千万人。这样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是我国有史以来罕见的现象。在进城民工中,80%左右是18岁到35岁的青壮年,这个问题实质上也是青年问题。《青年研究》创刊于1979年初,与改革开放正好同步。将该刊从那时起至今发表的关于青年农民流动的调查与论文,作一个历史的回顾,可以令人清晰地看到,青年农民在追求富裕的道路上,焕发出极大的创造力,一步步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作为城镇化的核心内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义重大。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当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城镇不愿接纳、农业转移人口不能安心进城、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的能力不足等。为此,需要采取均衡地方利益,提升城镇接纳农业转移人口的动力;保障权益,让农业转移人口安心进城;提升农业转移人口自身素质,让他们有能力进城等有效措施以化解困境。  相似文献   

11.
本文调查分析了进城务工青年的需求特征及其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提出对进城务工青年工作的重心应当由以保护、管理为主向开发他们的潜能转移 ,调动进城务工青年主体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留住民工的心林晨南国深圳除夕夜。香蜜湖度假村里张灯结彩,一派节日气氛。市委、市政府专为留深过年的各地民工举办的万人饺子宴正在这里热气腾腾地举行;由运输局、市团委和妇联联合为留深民工主办的“深圳是我家刃大型文艺联欢活动在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同时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3.
<正>2008年全国农民工总数为2.2亿人,截至2009年1月返乡民工占约1/4,即5500万人。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2000年之后返乡创业的占65.4%。除去自行创业的返乡民工,返乡后暂无着落的民工至少有1900万人左右。其中相当一部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城镇和城市的高房价,阻碍了农民从农村向城市的固定性和永久性转移,而且,农民进城的就业和收入状况又不如东亚;又不似印度和拉美,可以居住在贫民窟中与家人团聚和减少流动。中国在农民进城居住方式、人口流动和财产及收入分配方面,可能表现为以下“景观”。  相似文献   

15.
潮起潮落好壮观从1989年中国涌起第一次民工潮以后,周而复始,几乎每年都闹民工潮。来势迅猛的民工潮让我们的统计部门十分为难。每年到底有多少民工涌入城市?1000万?2000万?还是更多?北京市市长助理万嗣铨告诉记者,目前北京大概有民工100多万。权威人士也未必能说出权威的数字。因为涌入城市的民工并不到政府去登记,更不到公安管理部门去填卡。  相似文献   

16.
一、基本情况和特点上海纺织控股公司在册总人数为7.67万人,在岗总数为5.09万人,其中进城务工人员1.4万人。1.4万名进城务工人员的用工合同大致有三种形式企业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约有6000人左右;由劳务输出方与用工单位签订集体劳  相似文献   

17.
朱波 《瞭望》2004,(37)
据专家测算,按照我国农业目前的发展水平,农村有50%的劳动力和人口需要转移。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是长期过程,政府能创造的就业岗位毕竟有限。最主要的是减少进入其他行业的障碍,减少农民进城务工的成本,放弃歧视性的做法,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方便。同时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8.
初论青年民工“回流”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估当前的“民工潮”,人们只注意到青年民工转移至城市的单向流程,只注意“民工潮”给都市社会的负面影响,因而,着眼于防范、探讨“堵”与“疏”的可能性。事实上,青年民工肩负着双重文化职能。作为中国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载体,他们将城市与乡村社会贯通起来,促使乡村社会与城市社会一起,走上了中国社会的演进的快车道,与“民工潮”相对应的逆流,青年民工的“回流”现象在局部地区已经形成了气候,这里,提出青年民工的  相似文献   

19.
安徽民工有“流”无“潮”王正忠春节过后,合肥的火车站、汽车站显得与往日一样平静,来往过去的车辆虽然仍较拥挤,但秩序井然。安徽,一度汹涌的民工潮正在有序分流。安徽劳动力资源丰富。全省现有农村劳动力2500多万人,而农业生产本身只需要1200多万人。改革...  相似文献   

20.
江苏离乡进城务工的农民总数约663万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1月至春节期间,总共返乡307.58万人。根据省劳动保障部门的资料,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协助,到3月底,返乡农民工分为三个主要群体:继续回城就业,占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