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德祥 《当代党员》2012,(12):64-65
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近年来,巫溪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山水资源为依托,以发展生态经济为重点,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初步探索出一条边远贫困山区“后发赶超、绿色崛起”的发展道路。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我们更加坚定了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实现巫溪绿色崛起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必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的引擎。永泰县作为福建省重要的生态区,要充分利用生态优势,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在更高的起点上推动县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走出一条不同于发达地区的绿色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3.
唐满平 《学习导报》2012,(19):29-29
江永县是镶嵌在湖南省西南部边陲的一颗绿色明珠,最近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小城”。如何依托资源、抓住机遇、跨越发展?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文化强县”战略,依靠文化生态资源,打造生态文化名县,有力推进了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推动绿色发展,就是不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发展生成于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与超越,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理论逻辑,是缓解资源、环境与生态压力的必然选择。绿色发展的重要价值,就是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与传统发展方式的范式超越,走出了生态现代化的中国道路。以坚持人民至上作为价值立场,绿色发展致力于破解优美生态供需矛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需要,有力回应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时代呼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根本指导,正确处理“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建设”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完善绿色制度体系,科学规划战略路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梦。  相似文献   

5.
邓宏图 《奋斗》2012,(7):44-45
巴彦是哈尔滨市的近郊县,处于“哈尔滨一小时经济圈”内。围绕省委实施“八大经济区”发展战略和“十大工程”的发展举措,为把科学的发展规划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今后一个时期,巴彦以建设生态宜居中等城市为发展目标,全力实施“兴工、强农、扩城、惠民”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绿色农业、宜居城镇”等生态经济,  相似文献   

6.
永泰县要进一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生态优势,实现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积极对接福州新区,重点推进,加快突破,尽快形成具有永泰特色的绿色产业;坚持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生态环境的“绿动战略”,推动绿色崛起,努力打造福州新区绿色发展示范县.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国际国内新形势下,我省推出的“城镇化带动”战略,是促进贵州经济得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本文从城镇化建设问题出发,以资源禀赋城镇建设为角度。分析我省建设绿色城镇发展的现有优劣势,即我省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等优势的同时又面临着地形复杂、生态脆弱、经济水平较低等客观条件,分析共同构成我省城镇化的基础性条件,在此基础上构建因地制宜的城镇化发展方案。  相似文献   

8.
《学习导报》2012,(21):17-18
湖南省加快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尽快形成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积累改革经验、奠定制度基础、提供示范样本,必须着力构建有利于绿色发展的幸福GDP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刘新池 《学习月刊》2014,(14):34-35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绿色是美丽中国的主色调.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战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强化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改革意识和实干意识.大力实施“生态强省”、“绿色富民”战略.着力营造绿色山川、发展绿色产业、弘扬生态文化,描绘绿色荆楚的美好“蓝图”.  相似文献   

10.
孙永成 《奋斗》2008,(4):25-26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三个转变”的要求,做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把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到了一种经济发展理念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以此为指导,我们虎林市立足生态、资源、口岸等比较优势,提出了建设工贸旅游生态市的发展战略,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财源建设为核心,以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为主线,以建设工贸旅游生态市为目标,坚持生态为先,大力培育绿色粮食加工、畜牧业、医药开发、木材加工、对俄经贸、旅游业六大产业,着力改善民生,全面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虎林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长征》2023,(11):18-19
<正>2023年,大安市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积极抢抓发展机遇,紧扣省委“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对标白城“一城三区”建设、“一三三四”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推动“绿色转型”、打造“生态大安”发展方向,以建设全省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为中心,围绕“推进生态价值转换”发展路径,奋力推动大安县域经济实现突破发展,  相似文献   

12.
铜鼓要实现追赶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战略,用足用好国家赋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先行先试政策,发挥山区生态资源富集优势,打响生态品牌,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之路,全力打造生态经济强县,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坚定不移走生态立县之路,是现实的战略选择1.坚持生态立县是发挥资源优势的需要。铜鼓生态资源  相似文献   

13.
包崇明 《实践》2005,(6):31
乌审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宗旨,提出了以构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特征的“以人为本,建设绿色乌审”的发展战略。概括地说,就是要建设绿色乌审,做到“五个加快”。即从经济与环保协调的角度加快绿色资源天然气和方沸石等的开发利用步伐,做大环保型工业经济总量;依托生态资源,加快绿色农畜产品生产,与市场对接,增加绿色收入;加快文化教育及其相  相似文献   

14.
陈君文 《学习导报》2011,(20):16-17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湖南”,是我省“十二五”时期的战略任务。株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推进“四化两型”建设,把绿色发展的要求落实到建设绿色株洲的具体实践之中,展现了经济高效发展、城乡环境优美的新气象,积累了创新现代文明、推进科学跨越的新经验,获得了上级领导肯定和全体市民的好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视察株洲时说,“工业城市如此重视绿化,株洲市民的幸福指数高。株洲的实践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前,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依赖造成的经济发展“不生态”、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保护“不生态”和城市建设“不生态”等“不生态”现状,严重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其由“不生态”到“生态”的彻底转变,必须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经济发展生态化;整治生态环境,推进环境保护生态化;协调地上地下矛盾,推进城市建设生态化;加强制度建设,推进观念转变生态化。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理念的要求,文章以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为切入点,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有效支撑,西部生态文明的薄弱性是丝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明显;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明显;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生态文明理念尚未真正深入人心。为此,要以建立决策联动机制为切入点,加强我国西部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毗邻省区的沟通协调,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以综合防治为焦点,推进丝路沿线绿色屏障建设;以植被保护为着力点,扎实推进"三北"防护林甘肃段的生态林建设;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塑造绿色产业;以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教育为推手,在我国西部形成良好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唯此,才能将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构架良好的生态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17.
孙经国 《前线》2017,(6):33-37
在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我国生态赤字大、生态欠账多、生态问题突出,必须从国家安全的战略层面,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谋划科学思路、建立健全制度、夯实社会基础,建立立体交叉的"生态安全网"。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生态文明的探索和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是人类反思工业文明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成果,是绿色文明的回归和高级化,以低碳化和生态化转型为标志的绿色工业革命即将来临。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实现由黑色发展向绿色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策应了世界潮流,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的有益探索。当前须从生态文明系统的解构入手,全方位推进和创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理论建设》2011,(3):13-20
根据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规划、大别山周边省(市)区域经济战略发展的趋势和大别山区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注重维护大别山生态安全,合理开发生态资源,加快发展生态产业,提高生态产业层次,健全生态产业体系,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区域一体化、功能层农化”的发展道路。建立大别山国家级生态经济区,需要一系列的政策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需要国家战略的规划,区域经济的协作,行政管理的协调,要科学统筹大别山区的生态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徽县在统筹城乡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按照生态、优质、高效的发展模式,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唱响了“绿色崛起”的主题曲. 保护生态环境,筑牢生态屏障.徽县嘉陵江上游,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6%,是重要的天然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保护区.在生态建设中,徽县始终坚持经济林与生态林两手抓,加快造林绿色步伐,增加森林生态资源,先后被国家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全省珍稀植物繁育示范县”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