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涵盖了社会道德、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针对性;但是就其道德要求的指向来说,则是把所有这些道德要求聚焦到一个“荣辱观”上来,集中点击两个字:荣与耻。这是不同寻常的。“八荣八耻”的内容体现着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归于个人的荣耻则是对体现三观的每个人的良心的激发。这种良心的激发,按照中国传统道德的理解,可以集中到一点,就是“知耻”。把道德要求集中于知耻,就是直击道德实践主体的主体意识,点击每个人“彻头彻尾地隐遁在自身之中”的良心。这是使人摆脱狭隘…  相似文献   

2.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正是对人与社会道德缺失的关注与修复。“八荣八耻”,荣耻相对,不仅明确荣辱的时代内容,更重要的是肯定了耻辱感在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条件下的道德价值,因而重建了民族与国家腾飞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3.
荣誉和耻辱是荣辱观中的一对基本范畴,是指社会对人们行为褒贬评价以及人们对这种评价的自我感受。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新时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阐释,也是对中国古代荣辱观的弘扬和发展。宣传和提倡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我们今天政工专业干部道德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价值。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当前我党我军大力提倡的思想道德规范,既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我军广大官兵抵制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有力思想武器.更是新时期军人道德建设的新标杆。 “八荣八耻”是军人抵制错误思潮冲击的“防洪堤”。“八荣八耻”回答了个人如何处理与国家、人民、社会等方面关系的问题,也为军人回答了“从军为什么”的问题。是引领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一面旗帜。军人践行“八荣八耻”要有前列意识,时刻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自己的道德支柱。当前,各种思潮相互碰撞,各种文化相互激荡,  相似文献   

6.
"荣"和"耻"都是一种道德情感体验."荣"和"耻"的时代特性体现在"八荣八耻"荣辱观中.本文试阐述"八荣八耻"荣辱观所包含的情感内涵,提出通过激发荣耻道德情感,践行"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7.
蒋建国 《传承》2008,(6):56-57
"荣"和"耻"都是一种道德情感体验。"荣"和"耻"的时代特性体现在"八荣八耻"荣辱观中。本文试阐述"八荣八耻"荣辱观所包含的情感内涵,提出通过激发荣耻道德情感,践行"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辟概括,又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八荣八耻”,高屋建瓴,在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划出泾渭分明的界线,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生动体现,也  相似文献   

9.
赵玲 《青年探索》2009,(4):15-17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团结互助”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八荣八耻”代表了新时期的荣辱观,是新时期的主流价值观和道德建设的标杆。荣辱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优良美德,是中华民族的思想珍宝。“八荣八耻”中“团结互助”精神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为当代青少年的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  相似文献   

10.
以上6位同学的讨论,具体深刻,说明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得到了全体大学生的广泛认同和衷心拥护。当前,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到,“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统一的治国方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1.
一是要求各乡镇、村的宣传教育文化墙和街道、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都要增加“八荣八耻”宣传内容.广泛宣传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是组织编印《房山区文明市民手册》、《房山区提高农民素质漫画集》和《外地来访人员工作生活指南》,引导市民、农民和外来务工经商人员践行“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推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三是以校园为主阵地,从未成年人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抓起.深入开展“道德新风满校园”、“文明行为伴我成长”、“做合格小公民”等道德实践系列活动.引导和教育中小学生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与实践》2006,(2):1-1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统一的治国方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力宣传和切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责任。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了鲜明的价值导向,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尺,对于树立良好社会风尚,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和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是共产党道德建设的统领。加强党的道德建设,最关键的是要求广大党员认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倡导良好的社会公德,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自律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5.
刘永斌 《党建研究》2006,(10):36-37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道德理论水平和加强道德实践指明了方向。一、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的道德信念在建立和健全领导干部道德信念中,荣辱观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意义深远。但是,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错误的荣辱观。一是以权势为基础的荣辱观。持这种荣辱观的领导干部,把权势看作最大的荣誉,反之视…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于今年一月六日在中纪委会议上,提出要始终把学习党章“作为全党的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三月四日他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会议委员时,又发表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这两个讲话,相辅相成,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党章不但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总纲领,它还明确提出了“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和“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的要求。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八荣八耻”的内容,又与党章所规定的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党员义务的要求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讲话,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突出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内容,提出了道德评价的标准体系,对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和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要求,在统一战线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让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一、在统一战线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一)在统一战线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应对复杂形势的…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抓住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建设的根本问题,坚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统一,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为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应充分认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创新性,深刻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增强践行“八荣八耻”道德规范的自觉性,争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实践者和积极推动者。意义重大的时代课题荣辱观古已有之。“每个社会集团都有他自己的荣辱观。”胡锦涛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着眼长期执政背景、立足市场经济现实、面向…  相似文献   

19.
胡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根本遵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可忽缺的重要条件。没有正确的荣辱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会失去坚实的道德支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政》2006,(6):46-46
湖南省浏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颜海林认为,修身,才能“治国平天下“。而修身道德责任感只有建立在荣辱观的基础上,才能萌动、产生和发展。“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知荣辱是修身不可缺少的品格。胡锦涛同志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定义了新时期的是非观念、善恶分野和美丑界限,是公民修身向善的行动指南。修身责任源于趋荣避辱。趋荣避辱是人的一种固有的社会本能和人格需求。荀子在其《荣辱》中说,“好荣恶辱“是人类的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