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编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4)》,于2014年6月25日在北京发布。报告指出,截至2014年3月底,政务微信发展总量已达5043个,除台湾地区外,政务微信全面覆盖中国大陆31个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时,随着微信国际化的普及发展,其中还包括中国政府驻外机构政务微信7个,以及外国驻华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电子政务》2014,(5):I0003-I0003
正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不断传播与综合应用,中国政务微博正在从以信息发布、信息公开为主向深化政民互动、实现舆论引导、提升为民服务的方向转变。本期"研究报告"刊发《2013年中国政务微博评估报告:发展特点与建议》,该文从总体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地区分布、行业分布等方面论述了2013年中国政务微博的发展概况;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政务微博的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并结合当前互联网发  相似文献   

3.
《电子政务》2014,(8):109-109
正2014年7月13日,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在北京发布《中国政务微信发展年度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全国政务微信总量已近6000家,其中公安微信数量数量最多。从职能部门看,与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公安政务微信总量达1094个,居首位;其次是共青团微信,总量为408个;各级政府直属、下属及派驻的办公室微信303个,居第三位;全国检察院系统的政务微信180个,居第四位;全国文物旅游系统的政务微信168个,居第五位。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不断传播与综合应用,中国政务微博正在从以信息发布、信息公开为主向深化政民互动、实现舆论引导、提升为民服务的方向转变。本文从总体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地区分布、行业分布等方面论述了2015年中国政务微博的发展概况;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政务微博的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并结合当前互联网发展环境及新媒体、新技术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未来政务微博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南京发布"作为全国开通比较早的政务新媒体,2011年开通微博账号,2013年开通微信公众号,目前"双微"影响力不仅在江苏省内政务新媒体中名列前茅,在全国也屡屡获奖。团队的工作人员自称"小布",从最开始的懵懂到如今的成熟,经历了不一般的成长路。政务新媒体的阶段性经验和成就都会稍纵即逝。这是南京发布工作室小伙伴的切身体会南京发布从初开始亮相便以"小清新"的形象和网友沟通。下雪了,南京发布会俏皮地问  相似文献   

6.
从整体分布、账号设计与运维、发布、互动、服务等多个维度对上海市政务微信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开展研究。研究发现,上海市政务微信开通数量稳步增长,多层级、多区县、多部门格局初步显现;微信界面与功能设计更趋人性化,但仍具提升空间;微信发布内容实用,形式多样,频率适中;微信互动方式人机结合,回复及时,众包合作;微信定制化信息服务初现端倪,全流程在线办事尚未突破。在此基础上,对上海市政务微信发展提出建议:基于实际需求,打造立体化交叉式的上海政务微信群;以用户为中心设计微信账号的界面、功能、内容和互动方式;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实现全流程微信办事;与微博、网站等渠道相结合,建立跨平台的协同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7.
从整体分布、账号管理、发布、互动、服务等维度出发,对上海市政务微信的现状与趋势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构建全面覆盖多个维度的政务微信分析评估框架。基于研究分析的结果对提升政务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能力和成效提出建议:政务微信在整体布局上应从"立体化"全面开花迈向"关联式"顶层设计,在账号设计上应从部门导向转向用户视角,在信息发布上应从重产出变为重效果,在政民互动上应从问答走向互动,于在线服务上应从信息查询迈入全流程办事,在评估方式上应从单账号、单维度转为整体性多维度。希望本研究有助于提升上海政务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能力和成效,并为全国其他地区政务微信的运营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政》2013,(8):58-58
7月27~28日,民政部新闻办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办全国民政新闻宣传暨政务微博工作培训班。当前。微博已经成为对政务工作有着重要影响的信息传播工具。政务微博在网络问政、政民互动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政府发布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和官民沟通互动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9.
《电子政务》2012,(1):105
12月12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了《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对新浪微博提供的18132个党政机构和公务人员微博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党政机构微博和公务人员微博排行榜和政务微博人文地图,同时该报告对以具体事件为例综合分析政务微博的官民互动效果,在数据分析和案例解读基础上探究当下中国政务微博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和客户端为代表的政务新媒体犹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近年来,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认真践行网络群众路线,积极打造"指尖上的网上政府",充分发挥政务新媒体在推进政务公开、优化政务服务、凝聚社会共识、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在政务新媒体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如功能定位不清晰、建设运营不规范等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多轮全国性大检查的推动下,各部门各地方的政务网站逐渐告别“建而不管”的局面,网站质量显著提升.同时,微博、微信等政务新媒体大量发展起来.据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超7亿,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超2亿,但只有近半数网民对在线政务服务感到满意.  相似文献   

12.
继政务微博之后,政务微信成为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力量。选取"上海发布"政务微信作为研究案例,从公共服务内容主题建构、多媒体元素融合的运用、信息发布节奏的设定及回应机制等视角,分析了"上海发布"的内容特征和治理结构;论述了政务微信在社会对话机制、社会信任机制、社会动员机制层面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务微信研究:特性、内容与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互联网和社会化媒体迅猛发展,微信以其即时性、隐私性、互动性、经济性等独特优势在众多网络社会化媒体中异军突起,并在政务传播发布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首先对微博公众账号和微信公众账号的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然后通过观察法和测试法,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政务微信的账号特性、发布内容和互动效果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为其未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成秋英 《新东方》2016,(4):48-52
政务微博是各级党政部门进行信息公开、引导网络舆论、与网民互动和为民服务等的良好平台,已然成为网络问政利器,也是"互联网+政务"的创新之举。相对而言,海南省政务微博发展较为落后,存在量少质不优、重传播轻服务功能、没有统筹机制缺乏集聚效应等困境,须通过增强领导干部改革创新意识、提升媒介素养、增强服务意识、主动拥抱互联网、打造政务微博群、实现资源共享、发挥集聚效应等举措来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深受当今大学生的追捧.从高校门户网站到官方微博微信、院系和社团微博微信、校领导微博微信、师生微博微信、QQ群等,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变得越来越便捷.在如此情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正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  相似文献   

16.
沈捷 《求索》2012,(10):234-236
政务机构微博的兴起,是各地各级党政机构尝试利用新媒体引导主流舆论,在公众中树立良好形象的举措。本文以部分江苏政务机构微博为例,从传播学角度剖析微博技术特点、网民特征、微博话语选择和舆论引导主体可信度诸要素对政务机构微博舆论引导的影响,研究政务微博如何有效实施舆论的正向引导。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级政府部门对接新媒体的步伐正在加快。从"面对面"到"键对键",政务新媒体的应用逐渐成为政务工作的新常态。但是,政府、新媒体、人民之间要实现真正的良性互动、构建起彼此的信任关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进一步迈向"社群化"就成为政务新媒体的一门必修课。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伴随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突飞猛进,竞争也日趋激烈。新媒体平台如何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已成为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上海铁路局"微信公众号作为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对外发布资讯的重要平台,在新媒体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的当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提升"四力"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运维品质,努力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一、新媒体平台提升"四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政务微博通过"网络问政"的新形式,成为政府发布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和官民互动沟通的重要平台。政务微博的出现,有助于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掌握舆论的话语权,推动党执政方式的创新。政务微博在建设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和沟通理念,建立有效的信息发布和监督机制,构建科学的舆情监测和分析体系,制定必要的危机处理和声誉恢复预案。  相似文献   

20.
微信是政府提供电子化公共服务的新型平台,顺应了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与要求。基于微信平台的电子化公共服务模式的特点表现在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便捷性、微信信息发布的精准性、微信支付功能的即时性以及微信互动的私密性等方面。借鉴"武汉交警"政务微信平台的运营经验,可从完善政务微信互动形式、拓展政务微信服务范围、构建政务部门配套信息系统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基于微信平台的电子化公共服务模式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