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近年来,一些官场腐败案反映出的“家族腐败”现象,已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人们发现,在我国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反腐力度惩治腐败的同时,腐败也在悄然“走样”,再也不是初级版本的简单钱权交易,收受贿赂,而是台上高唱清正廉洁,台下大行暗度陈仓。自己不收受贿赂,可让妻儿替代;自己不滥用职权,可让子女们使用“递延权力”;自己不下海湿身,可以让配偶子女经商。而所有的苦思竭虑,奔的是一个目的——用足“顶戴(权力)”里可能存在的所有含金量,牟取暴利。为此,经济学家们送了个精深的名词“顶戴经济学”专家给那些贪官们,而给那些老子掌权、儿女经商…  相似文献   

2.
阿计 《法治与社会》2008,(12):13-15
近年来曝光的诸多高官腐败案中,其配偶、子女、情人、秘书乃至司机等“身边人”纷纷卷入其中。这些“身边人”或借用高官权势暴发横财,或为钱权交易牵线搭桥,或协助腐败官员逃避追查。贪官与“身边人”结成腐败同盟.俨然已成当今腐败的一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腐败中升迁,在升迁中腐败,成了近年部分落马高官不同履历中的共同“印记”。面对官场“边腐边升”症,人们不禁要问:谁为这些腐败官员打开了升迁之门?谁纵容了这些官员在升迁中继续腐败?  相似文献   

4.
今年65岁的王有杰,是河南省迄今为止级别最高的落马高官。他收受他人钱财660余万元,堪称“河南第贪”。然而,这位省部级高官却在其儿子被纪检部门带走调查后,为帮助儿子“摆脱困境”,被一位假冒“少将”诈骗了上百万元,堪称“贪中自有贪中手”。仕途坦荡儿子也经商发达王有杰于1941年出生在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冯庄乡固县村。他中学时代品学兼优,是班里的干部,高中时期担任了学校团支部书记,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获嘉县两名“全国先进民兵代表”之一,到北京接受过中央军委的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值得我们借鉴的例子:2003年7月16日,前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仅仅因为在调税前购买了私车这档子“小事”而被媒体曝光后,不得不提出辞职。领导干部利用职权为家属子女经商谋利之风的尘嚣而上,一个重要原因是领导者本人家庭状况及其所作所为不够透明,除了缺乏有关制度支撑外,关键在于当前的新闻舆论监督尚处于软弱无力的状态。对于一些领导干部子女经商中的不法行为,其实新闻舆论的眼睛是看得清楚的,但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新闻媒体往往不敢写、不敢报。偶尔有报出来的,不但得不到处理,反而还要承受被打击报复的压力。值得高兴的是,我们在…  相似文献   

6.
“蓝田造假案”作为中国证券史上最大的财务造假案,在近8年的时间里撂倒了无数企业家和政府官员,曾任农业部财务司司长的孙鹤龄,是蓝田造假案涉案人员中最后一名被判刑的厅级高官。2007年12月20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了一审判决,以受贿罪、滥用职权罪判处68岁的农业部财务司原司长、总经济师孙鹤龄有期徒刑8年。孙鹤龄在任职期间帮助蓝田股份上市、帮助自己的亲属子女发财、帮助企业贷款,竟因为“帮助别人”而害了自己。  相似文献   

7.
原河南省副省长吕德彬,“文革”后中国首批赴美留学生、博士生导师、“海归派政坛新星”……层层光环笼罩下的高级官员如何能“雇凶杀妻”? 今年以来,官员涉嫌暴力犯罪者屡屡曝光——原呼和浩特市公安分局局长梁冠中杀“二奶”后碎尸、原云南昌宁县委书记杨国瞿杀情妇、山西省阳泉市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原侦查科科长王俊平雇凶杀害“二奶”母女焚尸。由玩忽职守到贪污受贿、包养情妇,直至官员参与实施暴力犯罪,对于官员德行的规约居然在道德底线“触礁”。在如此高官何以“雇凶杀妻”的惊叹愕然之后,我们更加质疑的是——这样的领导干部何以当上副省长?对官员的推荐考核如何面临“集体失聪”?另有报道称,吕德彬的雇凶金达百余万元,有业内人士谏言,追究这笔“来源不明”的巨额资金,意义不亚于此桩杀人案。  相似文献   

8.
郭建 《中国检察官》2007,(11):74-74
近日.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涉嫌重婚罪一案在北京法院首次开庭,与以往此类高官均以经济问题被追究法律责任不同,邱晓华涉嫌犯罪的罪名是重婚罪,而此罪最高刑期只有两年。在近些年来的腐败官员名录中,省部级高官因涉嫌重婚犯罪被追究的,邱晓华还是第一人。回顾近年来查办的腐败案件,多数腐败官员都是因为有了经济问题之后才查出作风问题,无论是成克杰、胡长清、何闽旭还是毕玉玺、李真等,都是先拔出了经济问题的“萝卜”再带出作风问题的“泥”,很少有官员仅仅因为作风问题而受到追究。当然并不是说官员们的生活作风问题不应受到法律规制,事实上官员的个人生活是否检点不仅仅是个人自己的问题.更关乎党风、党纪和民众的信任,应当予以规范.但是一个收受数十万礼金的政府官员.  相似文献   

9.
6月15日,原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被控受贿犯罪一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开庭。作为继陈希同、成克杰、程维高等省部级以上高官后落马的又一大贪官,刘方仁被查处的事件成为反腐领域又一颗重磅炸弹。  相似文献   

10.
四方联系,百万“保官”2000年春夏之交,是深圳的“多事之秋”:中纪委、监察部找一些涉嫌经济问题的政府官员、企业老总频频谈话,有的随即被双规、被拘留、被逮捕、被起诉。而此时的深圳市城建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育国也不太平:闻听他将被调到深圳市天健集团公司担任董事  相似文献   

11.
法制信息版     
原河北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丛福奎因严重违法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这又是一起典型的高官落马案件。河北当地媒体的一位记者简先生对笔者讲了丛的一些小故事。丛“双规”前最后一次调研活动是到河北省南部一个市调查“国有企业战略性结构调整”。下车伊始,丛就不太高兴,原因是当地没有官员视察专用的日产空调面包车。无奈之中,该市只好从一个个体户老板处紧急借用了一面  相似文献   

12.
余丁 《检察风云》2006,(18):20-21
原财政部金融司司长徐放鸣身为监管层高官,与被监管者进行权钱交易已令人震惊,然而,此案又因跳过“双规”直接进入司法程序快车道的“非常规查处”,更引起了社会种种猜测和关注。近日,在徐案移送司法机关起诉之际,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员,撰写了这篇高官徐放鸣沦落的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3.
“丛福奎难题”是我一年前提出的一个概念,是说中国在世界上人口最多,中国的高官职位在世界上竞争最激烈,注定了只有少数官员能够扶摇直上三千里,有的官员原本对自己的职务升迁抱有较大希望,故尚能严于律己,兢兢业业,一旦仕途不尽如己意,或感觉升迁无望,便彻底失去追求上进的动力,将信仰、党性、为官的道德、做人的原则统统抛到脑后,抓紧利用可能“过期”的职权大肆谋私,堕落成可耻的腐败分子。原河北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丛福奎堪称典型,1997年他当选中央候补委员的希望落空,紧接着又没能当上省长,于是顿觉前途黯淡,转而信奉佛仙,疯狂攫取不义之财,并与一个徐娘半老的女“大仙”勾搭成奸,“构成了世纪之交贪官阵营中一道荒唐奇特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4.
赖昌星因腐蚀拉拢高级领导干部臭名昭著,另一个叫杨改清的商人在这方面的作为比赖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被捕后,香港一家报纸捕风捉影:杨改清一口气供出50多个高官。 在被杨打倒的官员中,深圳原海关关长赵玉存和他的关系最“铁”。  相似文献   

15.
8月,中纪委宣布,开除原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程维高党籍。至此,十六大以来因腐败问题被判刑或受到党纪处分的省部级高官已达8人。如贪财好色的原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方仁,知法犯法的原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田凤歧,妻儿失教的原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嘉廷等。触目惊心的“一把半”腐败暴露出制度缺陷。  相似文献   

16.
从古至今,人们都把管辖一方的官员称之为“父母官”,其原因,大概是希望这些官员能像父母对待子女一样来对待平头百姓。如今,人们把县、乡、村的领导,都称为“父母官”,并对这些“父母官”寄予厚望。大事小事,都要找“父母官”拿  相似文献   

17.
曾经接触过安徽省巢湖市原市委书记周光全的人都有这样的印象--"周书记特别平易近人,像他这样的高官一点架子都没有,真是难得."  相似文献   

18.
读《检察风云》今年第4期《“赌王”与崔永元实话实说》一文后颇有感慨,也萌生出一些想法。我突然想到,中央电视台的主持崔永元如果能把著名的“红包书记”,已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福建省政和县原县委书记丁仰宁请到演播室来个“实  相似文献   

19.
正如猫的天职是抓老鼠一样,“打假”官员的职责就是要狠狠打击制假者。可在有些地方却出现了奇怪的现象,“打假”官员与制假分子称兄道弟,亲如一家。2000年福建省漳州市纪检监察机关组织查处的诏安县制假护假贿赂窝案就反映了这样一个怪异的现象。在这起案件中,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达25人,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达15人,其中,县处级干部4人,乡科级干部10人。2001年初,这些大大小小“护假”官员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最为瞩目的是诏安县委原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兼县打假领导小组组长吴根源、诏安县原副县长、县…  相似文献   

20.
《江淮法治》2010,(12):46-46
俄最新版《反腐败法》规定,“国家公务员应公开申报他们本人及其配偶、子女的收入、房产、资产和收入情况”,并要求公务员汇报所有与涉腐行为和与潜在腐败行为有关的情况。据悉,作为“政府高官申报家庭财产”的配套措施,俄司法部还将建立“电子资产数据库”。俄政府打算整理政府各部门已有的数据库,建立一个综合电子资产数据库,以方便相关部门掌握个人资产情况。这一资产数据库将暴露中报收入与实际资产之间的出入,从而使一些腐败官员原形毕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