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检察风云》2011,(24):73
1.对于自己常犯的一个错误:a.会因此厌恶自己,承认自己是个无用的人。b.敢于承认和面对这个问题,会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努力慢慢改正。c.如果不是因为时运不济,或者有人故意捣乱,我是不会犯这样的错误的。2.当你听一个人对你讲述他的见解时:a.一边听一边自惭形秽,感觉别人都是很有主见的。b.认真地倾听,专注地感受他的感觉,思考他的想法。c.很快就可以发现他的不足之处,可能没等他说完就迫不及待地发表对他的指导性言论。  相似文献   

2.
这一期要给读者推出的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一篇著名辩护词。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生于雅典的石雕世家。作为一个哲学家,他经常在雅典市场上和人谈话,批评现状,探索真理。他认为文字不如口头表达那么灵活,因而极注重口才,一生好谈论而没有著述。 公元前399年春天,雅典举行了一次轰动一时的审判,70岁的苏格拉底被雅典检查官、民主派政治家阿尼图斯、雅典悲剧诗人梅勒土斯等控告。所告罪状是:一怠慢神、二蛊惑青年。审判苏格拉底这天,法庭上聚集了500名审判官,还有许多旁听的群众。在嘈杂的法庭上,苏格拉底作了这篇著名的自我申辩。本文着重介绍苏格拉底在辩护时向控诉人提出的反问;为自己的辩护;以及表明自己对判决的立场。整篇辩护全用日常谈话的方式来表达,不仅问答自如、雷辞恳切,而且逻辑性强、反驳有力。他非常自信,对死无所畏惧。法庭最后判他死刑,一代哲人苏格拉底饮鸩酒屈死在狱中。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青梅 访客:彩色泡泡(大学生)、新起点(学者)、紫水晶(企业高管)、笑沧海(法律专业人士)、水立方(法官) 青梅:如果有人面对面地问你:"你怎么能证明你没死?"你十有八九会认为这人"有病".我一个大活人就站在你面前,还需要证明吗?但是,现实中确实有这样一种制度,它规定说:你每年必须亲自跑到政府职能部门,向他们当面证明"你还活着";或是将自己"右手摸着左耳朵"的照片交给他们验证你还没死;甚至要求他们到公证处公证自己还活着……听了这些,你一定会觉得很诧异吧.  相似文献   

4.
《法律科学》2015,33(1)
修辞妨碍真理实现,这是自苏格拉底审判以后流传的成见.柏拉图通过反思苏格拉底审判,得出了修辞是“通过语言蛊惑听众”的诡辩术这一结论.就苏格拉底审判而言,从技术层面看,苏格拉底为了追求真理,在辩护中期待以“去修辞”的方式说服民众,实现自己的抱负.实际上,苏格拉底的“去修辞法”是一种修辞;苏格拉底拒绝背法而逃,追求以死服法,用生命叙说守法的正当性和合理性;苏格拉底审判以一种隐喻的方式,指出缺乏真理追求的制度只会存有“回光返照”似的光明,冲击了雅典政治,是典型的行为修辞.苏格拉底审判一开始就将真理与修辞关系之争拉上了历史序幕,并用自身的生命论证修辞必须是追求真理的修辞.苏格拉底审判看似是对特定公民的审判,实际上却是对雅典公民的审判;是德性之争,更是真理之辩.修辞本身应当是价值无涉,它是一门关乎说服的方法,并非是遮蔽真理的技艺.  相似文献   

5.
偷窥,古已有之。随着技术进步,又出现了偷拍。现在,我们就来谈谈偷窥和偷拍的话题。PeepingTom偷窥狂偷窥在英文中叫PeepingTom。Tom是一个人的名字,汤姆。很早以前,在英国一个镇有一个地方官,他制定了各种税,老百姓就非常恨他。他的妻子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劝他免收一些税,他不听。他的妻子很生气,就说:“如果明天我骑着马一丝不挂地在街上走一圈,你能不能免了这些税。”这个地方官说:“好,如果你真这样做了,我就免除一些税。”这件事被镇子上的人知道了,他们被官员妻子的行为感动了,大家约定她赤身上街时谁都不许看她。第二天,大家果真按…  相似文献   

6.
我曾在去年《人民司法》第四期发表了《在民主的制度下苏格拉底为何被判死刑》一文,探讨了苏格拉底被判死刑的原因,借以说明现代司法理念与民主的联系与区别。文章发表后,湖北省的徐先金法官在第八期发表了《重温苏格拉底的慎重》一文,他主张苏格拉底是为了尊重法律而赴死。而我则认为苏格拉底之所以选择死亡并不是为了尊重法律,恰恰相反,他之所以选择死亡就是拒绝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利。他选择死亡是为了所谓的“殉道”,是对民主雅典的嘲弄。我之所以这样认为,是根据我对《斐多篇》和斯东  相似文献   

7.
未来是互联网的世界。我们和电脑的关系将越来越密切,电脑像冰箱、沙发一样,成了家里的必需品。除了物质上的便利,我们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得到信任,得到自由,得到友情,得到爱情,得到安全。谁都在歌颂这样有趣的时代。 不知道你有没有收过一个漫画电子邮件,楼下的妈妈通过Email告诉楼上的孩子:我们已经很久没有看到你了,你可以出来吃饭吗? 你是一回家就开电脑的吗?你有没有因为互联网而和家人大吵了一架?你是否曾进去一个不应该进的网页,看了不应该看的东西,感到内疚,但是又控制不住自己再次“拜访”?你有多久没有打电话给朋友了,听到他的声音,和他们一起逛街吃饭,或因互联网而推掉朋友的约会?你有多少个在网上结识的朋友,你了解他们有多深?你相信他们说的每一句话吗?你向他们撒过谎吗? 你有多久没有和妈妈爸爸姐姐弟弟说一声早安了?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的早期对话录之一《克力同》篇,忠实反映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其中大段虚拟的雅典法律与苏格拉底之间的对话,蕴意深刻。它们围绕着“法律”这一核心,提出了理性、正义、公民守法的道德依据等诸多发人深省的问题,而且,通篇对话的推理论证方法也值得关注。凡此,无论于法律本体意义上,还是在法律方法论层面上,《克力同》篇既开启了西方法律思想之源,同时又对我们今天作法律的思考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
教育TIPS     
《检察风云》2013,(11):75
作为父母,当你们有这些情况时,需要引起注意了:对孩子的某些特点特别敏感;特别不能忍受孩子的某些特点;对孩子的某些特点特别欣赏;完全不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努力想纠正孩子的行为却发现越来越糟;亲子之间无法沟通。如果我是这样的父母,怎么办?如果你恰巧是这样的父母,那在你前面就有两个功课需要做:一是处理自己的情结,二是重新认识孩子。  相似文献   

10.
佑晶 《政府法制》2009,(12):25-27
主持人:青梅 访客:彩色泡泡(大学生)、新起点(学者)、紫水晶(企业高管)、笑沧海(法律专业人士)、水立方(法官) 青梅:如果有人面对面地问你:“你怎么能证明你没死?”你十有八九会认为这人“有病”。我一个大活人就站在你面前,还需要证明吗?但是,现实中确实有这样一种制度,它规定说:你每年必须亲自跑到政府职能部门,向他们当面证明“你还活着”;或是将自己“右手摸着左耳朵”的照片交给他们验证你还没死;甚至要求他们到公证处公证自己还活着……  相似文献   

11.
你在北京可能遇见过我: 我是你在300路公共汽车上看到的那个神情漠然的人; 我是和你一起在中关村卖盗版VCD的那个小心翼翼的人; 我是在地铁给你让座的那个有礼貌的人; 我是那个在燕莎桥下骑车闯了红灯被警察呵斥的人; 我是在小区贴租房广告的租房人; 我是你在北京从不交谈的陌生邻居…… 这是一群人,在空间和状态上有着相似点——北京·漂泊;这也不是一群人,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不认同这样的归类;或者,”北漂”并不能作为他们中很多人生活状态的重要特征,因为很多人已在北京生活多年,在北京买了房,安了家,有了自己的一片天空,“北漂”一词对于他们的意义似乎只是形式上的一张纸——户口本。可  相似文献   

12.
一位英国人这样对记者说:“你真该去采访一下王宁,他是中国人的骄傲,世界第一大拍卖行——苏富比拍卖行建行254年来,他是第一个来自中国内地的文物鉴定、征集拍卖的专家。” 7年前,在旧货充斥的英国一个小镇的跳蚤市场,王宁用6英镑买到一件中国古董“灯笼尊”赝品,这使王宁认识到自己对古董知识的浅薄。凭着一股钻劲,他立志要成为中国古董鉴赏行家。  相似文献   

13.
巧对指责     
一天上午,波士顿市政办公室的霍华德打开当天的《波士顿晨报》开始浏览起来,突然在14版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一篇短文,隐隐约约感觉这篇短文在指责市政管辖下的一项工程,而这项工程正是他负责的.霍华德是一个极其敏感的人,他又将文章细细看了一遍,越发感觉此文正是在批评市政办公室,批评自己.霍华德坚信自己负责的这项工程没有任何问题,文章中的指责和贬损都是不实的.他立即来到市政办公室主任埃弗雷特面前,将报纸递给了主任,并气愤地说道:“我们应该马上给报社打电话,告诉他们这位记者人品有问题,让他们公开道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律师》2003,(7):74-74
你80%的时间应花在建立客户关系上:1.每周至少与你现有的客户联系一次。2.列出案源介绍人的名单,定期致电或拜访他们。3.列出至少三名你潜在客户的名单,半个月至少与他们联系一次。记住:至少要联系七次后,他们才能记住你。4.你自己或叫助手着手研究你的潜在客户,制定如何为他们解决问题或抓住机遇的方法。5.让朋友/家人/社会关系清楚你所的业务所能力。6.与本所的其他合伙人/专业人士建立良好关系并经常交流。7.列出一份本所以外可能成为你案源介绍人的其他专业人士的名单。8.给你的客户、关系户和案源介绍人的其他专业人士的名单。9.给你的…  相似文献   

15.
梁婷 《法制与社会》2010,(35):309-310
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确立了人类的主体性,并提倡人们追求知识,过有道德的生活,而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智慧的代表,他们的精神危机却并未随着教育程度的增加而减轻。作为流传千古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对于大学生的我们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如何正确认识你自己是大学生真正的智慧。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说,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的确,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法律几乎无所不在:当你网购了不满意的商品,没关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告诉你7天内可以无理由退货;当你的成年子女常年不见踪影、让你孤单寂寞,不要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提醒他们常回家看看;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又没钱打官司,别着急,法院可以帮你寻求法律援助……由此看来,法治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给予我们帮助、关心、温暖,使每一个人受益.  相似文献   

17.
假如你是一个焊工,没有上岗证,就可能上不了岗,但到职业培训学校上两天课,就可以"软过",很快拿到上岗证.天下真有这等好事?重庆市大渡口区一些职业培训学校就是这样操作的,因为每培训一名这样的农民工,就可以得到500元政府培训补贴.  相似文献   

18.
在一篇题为《村民急盼交管部门安装红绿灯》的报道中,有一个令人泪奔的细节:一名3岁男童坐在熟睡的母亲身边,把手机贴近耳朵给爸爸“打电话”:“爸爸,你在哪里?” 男童的奶奶看到这一幕后,觉得自己的心“像被刀子剜了一样”疼,因为男童的爸爸,也就是她的儿子再也无法接听饱含亲人思念的亲情电话了.  相似文献   

19.
尊严,即自己的人格和权利能被他人所尊重.尊严,既是一个人的心理感受,也是所有人共同的精神需求.一个人没有了尊严,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底气和信心.一个人能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看其是否具备完美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的形成,要靠自己的发奋努力,也要靠自己的悉心修养. 自小就没有右手手指的河南女孩郑桂桂,第一次见到钢琴就迷上了.她仅用了两年时间,就练会7首钢琴曲.在央视的《我要上春晚》节目中,她用优雅而美妙的琴声感动了观众.特别是主持人董卿问她:"现在你最想得到什么,是全国人民的掌声?赞美?鼓励?还是帮助?"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最想得到的是尊重".她的回答,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20.
上一期我给大家讲了如果孩子丢了,要尽快做三件事:一是广播,二是报警,三是追赶。这些是孩子丢失后的补救措施,这一期我将在预防上教大家几招,以及孩子被骗后如何自救。教孩子认识方位大人们往往忽略了孩子们的能力,认为他迷路后回不了家。其实不然,如果你教了孩子认识方向,他就有找到家的能力。关键是你要教给他们认识八个方位。其实,我儿子大概三岁的时候就走丢过一次。有一天,我带他到一个小公园玩儿,我在一边站着,他自己玩儿。我让他在附近转圈,转一圈就到我这里来报个道。前几圈还行,他转着转着就忘了,半天没过来报道,这下我可毛了。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