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政要闻     
《两岸关系》2013,(3):22-23
张志军同志任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3月17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召开处级以上干部会议,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宣布中央决定:张志军同志任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在国台办政府网站上指出,坚持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2.
陈斌华 《台声》2014,(7):48-49
新华社高级记者、港台部副主任陈斌华作为此次张志军访台随行采访记者,在4天3夜的时间里,他除了亲眼目睹、亲耳聆听到张志军主任台湾之行的点点滴滴,更以一位长期从事对台工作新闻从业人员所独到的敏感和嗅觉,捕捉到新闻事件以外更具本质的东西。现将其每天以手记手法采写出来的文章集中摘发出来,供广大读者进一步深层次地理解张志军访台的重要意义。陈斌华,1993年从厦门大学毕业后进入新华社工作,主要从事两岸新闻和中央时政新闻采访,系大陆首批赴台驻点记者、第五届新华社十佳记者,曾参加汪辜会晤、连宋访问大陆、2004至2012年历届台湾"大选"等重大报道,亲历近20年海峡两岸诸多重大事件。著有《驻点台湾:大陆首批驻台记者手记》、《亲历台湾"大选"》、《自在台湾:一个大陆人的十年行旅》。获聘为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导、本刊专栏作家等。  相似文献   

3.
时政要闻     
<正>张志军:期待两岸越走越近,越走越亲3月5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应邀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台湾代表团全体会议。张志军表示,期待两岸越走越近,越走越亲,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不可阻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他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做好下一步对台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一,指出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九二共识",维护一个中国框架。"九二共识"的核心就是一个中国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主席全面接班后,大陆对台工作人事做了大幅调整,新人新政,大陆对台政策是否会有所更动?各方都十分关切。从中共十八大报告涉台内容,中央台办主任张志军3月在平潭举行的第十一届两岸关系研讨会上的讲话,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论坛会见萧万长先生时有关两岸关系的谈话,约略可以观察大陆对台的政策风向,那就是稳中求进、稳中求变、稳中避险。稳中求进稳中求进,就是在现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上,寻求深化、巩固并开展,这一政策可以由下述大陆文件、领导人与相关官员的谈话中看出。首先,  相似文献   

5.
陈斌华 《台声》2014,(7):59-60
<正>国台办主任张志军终于赶在临近上半年终点的6月25日至28日赴台湾访问。这是1949年以来大陆对台工作部门的"掌门人"首度踏上宝岛的土地,是两岸政治互信巩固深化、两岸交流机制化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堪称"张志军的一小步,两岸关系的一大步",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6.
7月22日上午,中台办、国台办主任王毅到《两岸关系》杂志社调研考察,与杂志社各部门的同志们进行了座谈交流。王毅主任就如何办好《两岸关系》与《台湾工作通讯》(简称“两刊”)发表了意见,使杂志社的同志们深受启发与鼓舞。  相似文献   

7.
杨立宪 《台声》2014,(7):50-51
<正>6月25日至28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首次率团进行为期4天3夜的台湾之行。抵台当日,他说道"从北京到台湾的飞行用时不到3小时,但迈出这一步足足用了65年"。作为大陆涉台部门主管负责人首次踏上宝岛台湾的土地,显然此次台湾行写下了两岸关系发展中新的篇章。此次张志军的台湾行,是对今年2月台湾陆委会主委王郁琦首访大陆的回访。但因今年三四月间,岛内爆发"太阳花学运"而阻挡了原定在此时间内回访的行程。"太阳花学运"作为两岸关  相似文献   

8.
泰文 《两岸关系》2015,(4):67-68
<正>《中国台湾问题(干部读本)》(修订版)出版了,这对当前新形势下加强涉台宣传教育工作很有意义。《中国台湾问题(干部读本)》,是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1998年编写出版的。其作为全国涉台宣传教育的第一个权威读本,对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与实质,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对台方针政策,了解两岸关系自1987年解冻后的变化和发展,各尽所能参与对台工作,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台独"  相似文献   

9.
《两岸关系》2006,(6):F0002-F0002
为了进一步提高各地台办干部和本刊通讯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努力适应对台工作面临的新形势,5月31日至6月3日,《两岸关系》杂志社和山西省太原市台办共同举办了全国对台工作研习班。  相似文献   

10.
李颖莉 《两岸关系》2006,(9):F0002-F0002
8月9日至10日,中央台办“两刊”宣传工作座谈会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对台工作干部15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围绕如何提高办刊质量,进一步做好对台宣传工作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座谈。国务院台办副主任叶克冬、青海省常务副省长李津成出席会议并发表了讲话。国台办宣传局副局长范丽青作了总结发言。本刊总编姬广勤、副总编钟河林参加了座谈会。中央台办“两刊”宣传工作座谈会在西宁召开!本刊记者@李颖莉  相似文献   

11.
《两岸关系》2009,(2):F0004-F0004
《台湾工作年鉴》是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授权台湾工作年鉴编委会、两岸关系杂志社编撰出版的大型对台文献工具书。《台湾工作年鉴》(2007年卷)坚持以往各卷权威、翔实、全面、实用的特色,汇编了2007年一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台湾问题的重要讲话以及中央部委、民主党派、群众团体负责人与发言人关于台湾问题的谈话、声明、文章,收录了一年来两岸重要交流活动报道及大陆涉台政策法规、评论  相似文献   

12.
张稚  陈曦 《中国残疾人》2009,(10):48-48
9月6日,来自全国28个省、市、区残联的180位代表,参加了在吉林省吉林市举办的中国残疾人杂志社编辑委员会2009年年会。中国残联党组副书记、常务副理事长、中国残疾人杂志社编辑委员会主任王乃坤出席会议并讲话。她首先对2009年全国“两刊”宣传发行工作给予了肯定,并着重阐述了残疾人事业宣传和《中国残疾人》、《三月风》杂志发行工作的重要意义,强调一定要在办好刊、订好刊、用好刊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3.
其隆 《两岸关系》2014,(10):6-7
<正>一段时间以来,"台独"分裂势力自我膨胀,不仅污蔑冲击两岸经济合作,还勾结"港独"、"疆独"等各种力量,妄图对抗大陆。面对挑衅,9月5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访问美国时作出了掷地有声的回答,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不会因岛内出现的一些情况而停滞,大陆对台工作大政方针也不会因一些个别事件而改变。两岸同胞有理由相信,两岸关系必将始终保持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4,(4):33-34
<正>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应邀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台湾代表团全体会议。张志军表示,期待两岸越走越近,越走越亲,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不可阻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并希望今年上半年能实现赴台访问。在会议上,张志军听取了台湾团代表意见,介绍了去年对台工作进展和今年的工作要点。张志军表示,今年政府  相似文献   

15.
日前,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王毅接受了《人民日报》记者专访,就2008年两岸关系和今后对台工作回答了记者苏宁的提问。  相似文献   

16.
4月15日,《天津人大》《人大信息》召开2015年度工作会议,总结"两刊"2014年工作,通报2015年主要安排,并进行业务培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天津人大》编委会主任散襄军出席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天津人大》编委会副主任杨福刚主持会议。为开好这次会议,"两刊"编辑人员3月和4月到部分区县人大常委会和乡镇街道走访调研,沟通情况,交流体会,共同策划宣传主题,认真听取和吸纳对"两刊"工作的意见建议,增强了会议的针对  相似文献   

17.
叶林 《两岸关系》2013,(8):20-22
7月1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在东莞调研台资企业,鼓励台商主动转型升级,扎根大陆发展。张志军高度肯定了东莞市委、市政府对对台工作的高度重视,他表示东莞为加强对台经贸合作、推动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做了大量系统性的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这些做法经验值得总结并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8.
木鸣 《台声》2013,(4):65-65
3月22日,大陆海研中心在福建平潭召开第十一届两岸关系研讨会,中台办新任主任张志军与“两岸四地”的学者展开交流对话。作为中共十八大与“两会”后举行的两岸学术研讨会,其意义与所传达出的大陆对台政策新方向,可谓受到各方瞩目。  相似文献   

19.
正5月11日下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张志军到全国台企联走访调研,看望在京台商代表并进行座谈交流。张志军听取了与会台商对大陆出台的"31条惠台措施"的看法,了解了台商台企的生产经营情况及工作建议。张志军表示,大陆出台"31条惠  相似文献   

20.
《两岸关系》2009,(3):F0003-F0003
《台湾工作年鉴》是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授权台湾工作年鉴编委会、两岸关系杂志社编撰出版的大型对台文献工具书。《台湾工作年鉴》(2007年卷)坚持以往各卷权威、翔实、全面、实用的特色,汇编了2007年一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台湾问题的重要讲话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