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建立及发展,环渤海经济圈正加速崛起。天津在城市快速扩展以及城市内容功能与空间关系的转变过程中,将津城定位于“环渤海经济中心城市、发达港口城市和北方重要金融中心”,天津的城市发展定位及发展战略,未来天津城市空间规划新格局及新城市中心的形成、城市中央金融区所构筑的国际化城市生活为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2.
中央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列为国策,东北的战略意义再度凸显。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地带、环渤海经济圈将在新一轮经济发展战略中得到重新调整 加快中部地区发展,必须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放在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赤峰特色     
赤峰,中国北方内蒙古大草原东部的一个重要城市。虽然城区本身规模不大,但按所辖区域面积计算却是个幅员十分辽阔的城市,它的面积达几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奥地利全国的面积。赤峰市下辖三个城区、九个旗(县),人口共420万,目前汉族人虽占第一位,但从历史及地域特色看,该市仍以蒙古族为主体。此外,还有满族、回族、朝鲜族等民族和睦相处。这个城市的名字,在汉语里是红色山峰的意思,因在市区东北有一座褐红色的石山,故而得名。赤峰,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塞外名城,这里铁路、公路、民航等交通发达,物产丰富,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4.
高波 《学习与实践》2008,(7):105-109
以物质资源开发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已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素质不高,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人力资源的开发滞后、配置机制不健全、流动困难、浪费和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制约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影响了经济发展。本文选择中心城市人力资源战略作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广泛地借鉴和吸收西方人力资源理论和实际成果,结合经济圈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研究经济圈建设背景下的中心城市人力资源开发的规律,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中心城市人力资源战略,以促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问题研究报告(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圈的崛起,是当今世界区域经济竞争与发展的大趋势。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建设和发展武汉城市经济圈,是充分发挥武汉“龙头”作用、带动武汉城市圈和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科学决策,也是建设和发展长江中游经济圈、应对国内外日趋激烈的地区竞争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松州》2015,(3)
"九五"以来,赤峰中心城区城建投资加大、新区初具规模、产业实力提升、人居环境改善,各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产业支撑不强、供水潜藏危机、辐射功能疲软、人才资源短缺等诸多问题。面对国家进入城乡一体发展、京津冀协作加速及自治区战略发展重心东扩的机遇,中心城区应以打造赤峰地区和赤锡经济带发展龙头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城乡一体和质量效益的发展原则,着力建设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蒙冀辽商贸物流枢纽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构建经济繁荣、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新赤峰"。围绕这一创想,本课题提出了七条具体对策,即以增设锦山行政区为重心完善城区主体功能,以推进传统工业新型化为重心构建工业集聚发展带,以建设商贸物流枢纽为重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开发养老娱乐项目为重心打造喀喇沁休闲产业带,以组建产学研基地为重心发展近郊都市农业,以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为重心培育赤峰软实力,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强化城市发展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松州》2010,(4)
<正>赤峰是一座有200多年历史的老城,由于老城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人口非常拥挤,城市发展空间不足,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把赤峰市建设成蒙东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要求,2002年市委政府决定实施中心城区"西移北扩"战略,并于2003年启动新城  相似文献   

8.
《学习与实践》2008,(7):44-48
“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给中部各省市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基于武汉城市圈对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应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本文试将武汉城市圈同东部沿海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经济圈进行对比,通过社会经济、税收等方面的对比,提出一些税收政策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松州》2016,(3)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世界各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影响着城市的社会与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目前,城市道路交通的供求矛盾不断增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经凸显。在此背景下,推进赤峰城区交通畅通工程深入研究也就显得尤为必要。课题的研究是以推进赤峰市城区交通畅通工程为目标,以当前赤峰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拥堵现状为切入点。对影响赤峰城区交通拥堵的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结合赤峰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和城区交通特点,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城市长远规划的角度对推进赤峰城区交通畅通工程提出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松州》2016,(2)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地处东北与华北交汇地带,在环渤海经济圈辐射范围之内。市政府所在地距北京、天津、沈阳等城市均在500公里左右,在"十二五"时期,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扩大内需战略,积极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又好又的快发,为赤峰市加快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但是,由于受到地区经济总量小、支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资源总量不足、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转型升级等因素的制约,赤峰市的经济发展仍存在比较突出的困难。为加快赤峰市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从税收的视角,提出一些建议,为赤峰市市委、赤峰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杨志强 《前沿》2012,(3):20-23
迁安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与京津经济圈交汇处,区位优势明显。对接首都知识创新体系的战略地位,加强与环渤海湾,尤其是首都的经济合作。抓住机遇、因势利导,全力打造中国魅力钢都。积极构建迁安金融支撑、公共技术服务和大物流平台。突出产业发展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经济区域布局的战略设想 最近,在美国西亚图召开的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研讨会,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也为我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关于国际经济合作,近年来人们提出了若干设想,如:华侨经济圈、华南经济圈、东南亚经济圈、环日本海经济圈、环黄海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东北亚金三角开发设想、图门江出海口国际协作  相似文献   

13.
李靖宇  韩青 《中国发展》2010,10(3):64-68
该文认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作为国家战略推进,对于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整体开发环渤海经济圈、完善全国海域经济发展布局和造就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关系,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推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都具有重大的区域价值。因此,不仅要从理论上认证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区域价值,而且还必须创意和采取务实的推进对策来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大城市的经济迅速发展,城市社区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常驻人口和流动人口增加;随着经济、化的高速度发展,社区内各种经济、化、社会组织日渐丰富;随着城市化、市场化和民主化的进程,自然人和法人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既带来了城市的繁荣,也带来了某些城市问题。由于城区政府管辖范围过大,  相似文献   

15.
城市社区是城市人口高度集聚的区域,集中反映着城市现代文明程度和综合管理水平。天津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多年来一直把加强城市管理与改善社区环境,提高人口文明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天津市委、市政府从2003年起,在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实施了大规模的旧楼区综合整修。到2007年底,五年累计投资17.2亿元,整修旧楼小区905个,楼房1.2万栋,受益居民达到82.7万户、261万人。  相似文献   

16.
绥中县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连接东北和华北两大经济区,具有重要的地理优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牢牢把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历史性的机遇,不断强化“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万事之首”的理念,大力实施“工业强县、项目牵动”战略,大力推动全县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进程,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大发展。2005年,我县以“审时度势谋求大发展,只争朝夕建设新绥中”为工作主题,紧紧围绕强县富民的目标,继续实施项目牵动、结构调整、对外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加快工业化进程。首先,把培植工业项目作为我们县项目牵动战略的重中之重。全县上下牢固…  相似文献   

17.
<正>这里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群:京畿重地,濒临渤海,携揽“三北”,面积21.6万平方公里,拥有1亿多人口,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具备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天然基础。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8.
《天津人大》2013,(9):F0002-F0002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都市圈的交会点,背靠华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直接面向东北亚和迅速崛起的亚太经济圈,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通道。  相似文献   

19.
孟宪玲 《前进》2006,(10):25-26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构建“太原经济圈”是太原实现率先发展,提高区域竞争力,带动全省经济腾飞的重大举措。着眼于城市区域经济竞争发展的大格局,不失时机地加快太原与周边城市区域的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积极促进太原与周边城市区域的整体协调发展,建设有特色有活力的“大太原经济圈”,不断增强太原经济圈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是太原应对未来挑战,赢得发展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构建太原经济圈是一个重大的区域经济合作问题。基本的思路是以太原为中心,由太原市区和晋中市榆次区构成核心区,包括太原市域全部;晋中市的多数县、市、区;吕梁市、…  相似文献   

20.
王玉平 《求索》2014,(4):42-46
美国城市经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地理分布有很大变化。早期的商业性城市的经济中心以及工业革帝时期城市经济的中心主要集中在内城区人口密集的区域。郊区化时代善国都市经济开始呈现分散化的局面,中心城区开始出现衰败的迹象。但是在信息时代,中心城区的叹引力再次加强,信息产业、文化产业、以及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在中心城区的发展再一次提升了中心城区的经济地位。本文在回顾善国城市经济地理变化的历史基础上,主要阐述信息时代善国城市经济地理的新特点及成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