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期待会谈——基辛格同苏联大使一起漫谈,他为自己“手里拿着对方根本不知道的牌”而感到无比欣慰;周恩来拟就《关于中美会谈的报告》交中央工作会议讨论  相似文献   

2.
黄海 《党史纵览》2005,(1):19-21
1949年12月. 毛泽东刚刚胜利指挥完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就匆匆踏上了苏联"老大哥"的国土,开始了他一生中第一次行程万里的出国远行.对于毛泽东在这次苏联之行中与斯大林会谈的一些情况,多家报刊曾经作过介绍,本文向大家叙述的是当年曾作为贴身卫士跟随毛泽东访问苏联的李家骥所回忆的一些鲜为人知的轶事.  相似文献   

3.
1950年5月16日中午12时,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应正在莫斯科访问的联合国秘书长赖伊之约,与他进行了大约半小时的会谈。关于这次会谈的情况,赖伊在5月17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作了介绍。在回答记者提出的"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大使王稼祥的谈话是否具有积  相似文献   

4.
蛛丝马迹 1950年初,毛泽东准备访问苏联,与斯大林举行两国首脑会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毛泽东临行前,国民党保密局北平潜伏台向台北发了密码电报,急报了这一情报。  相似文献   

5.
1959年9月30日,赫鲁晓夫访美结束后,匆匆率苏联党政代表团访华,参加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祝活动,并于10月2日同中国领导人进行了会谈。然而,在这次会谈中,双方发生了激烈争论,以致赫鲁晓夫提前结束访华回国。此后,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关系开始急剧恶化。当时,我们作为中办翻译组的成员,参加了1959年赫鲁晓夫访华的接待和翻译工作,见证了中苏关系史上这不平静的一幕。1959年赫鲁晓夫访华的历史背景从1958年下半年起中苏关系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诸如毛泽东拒绝赫鲁晓夫提出的“共同舰队”建议、中国人民解放军炮轰金门、苏联撕毁《国防新技术协定》…  相似文献   

6.
《世纪桥》2012,(14):24-24
1958年7月31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访问中国。访问期间,赫鲁晓夫同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讨论了国际形势和中苏关系等问题,并发表了《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会谈公报》。在这以前,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于4月份致函中国国防部长彭德怀,建议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  相似文献   

7.
姚运 《湘潮》2006,(12):52-53
赛福鼎·艾则孜,1915年3月12日出生在新疆阿图什一个著名的爱国实业者家庭。1935年,他为追求真理,远赴苏联留学,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熏陶。1937年,赛福鼎·艾则孜毕业回国后,被军阀盛世才视为“激进”。1948年加入新疆人民民主同盟,任宣传部部长、《前进报》总编辑,后任新  相似文献   

8.
此文是根据苏联学者杰柳辛和A·C·科斯佳耶娃所著《中国1925—1927年革命:问题和评价》一书中的“苏联历史著作对革命结局的评价”一节(莫斯科1985年版第227—234页)编译而成。文中介绍了苏联学者对中国第一次大革命时期一些重大问题的不同看法,反映了苏联史学界对中国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的现有研究水平。作者杰柳辛系苏联东方学研究所中国研究室主任、历史学博士;科斯佳耶娃系该所历史学副博士。本文的大小标题均为译者所加。  相似文献   

9.
1952年8至9月斯大林与周恩来会谈经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2年8至9月,周恩来访问莫斯科期间,斯大林同他曾举行会谈。会谈速记录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这是继毛泽东来访后,斯大林生前策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在莫斯科会见中共中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层代表。8月20日,周恩来与斯大林举行第一次会谈。下面援引会谈速记录。“斯大林:我们也应当感谢中国人民在进行正义的斗争。中国方面的巨大援助还在于中国向我们提供了橡胶。所以我们要感谢中国。周恩来:很遗憾,中国对苏联的援助是不够的。斯大林:你们取得政权晚了,晚了30多年。周恩来请求允许他谈一谈中国代表团来访的目的。他说毛泽东的电…  相似文献   

10.
汪辜会谈     
1993年4月27日,是海峡两岸关系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日子。这一天的上午10点06分,在新加坡海皇大厦会议厅,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的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从此,隔绝40多年的海峡两岸关系终于跨出了重要的一步。经过两天的会谈,双方就两岸民间经济与文化往来达成了一致协议,并签署了《汪辜会谈共同协议》、《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和《两岸挂号函  相似文献   

11.
1995年俄国《远东问题》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米高扬秘密赴华使命(1949年1—2月)》的文章,作者列多夫斯基,现任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文中披露了米高扬写给苏共中央的关于他1949年访问西柏坡时同毛泽东会谈情况的报告。报告中谈到,斯大林曾于1949年2月5日发给毛泽东这样一份电报,内容是:“随着中共执政,形势会发生根本变化。苏联政府作过决定,一旦同日本签订和约,继而美国撤离日本,它就废除这个不平等条约并把军队撤出旅顺口。但是,如果中共认为把苏军立即撤出旅顺口地区为好,那么苏联就准备…  相似文献   

12.
1949年1月30日至2月6日,毛泽东和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就中国战况、联合政府筹备工作、中共党史、中共内外政策、中苏合作等问题,在西柏坡进行了七次会谈。会谈由米高扬向苏方报告,其中部分内容,曾在《党的文献》1995年第6期、1996年第1期和第3期刊发的《米高扬与毛泽东的秘密谈判(1949年1—2月)》中有所披露。2005年,莫斯科历史思想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历史文献司和俄罗斯联邦档案局合作编辑的《20世纪俄中关系》第5卷《苏中关系1949--1950》,公布了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和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档案中的相关会谈记录。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王福曾根据俄罗斯方面公布的档案,翻译了这些会谈记录。本刊分两期刊登俄方公布的这些会谈记录,该记录不能替代中方档案的内容,谨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3.
革命先驱李大钊在就义前5年的一个初夏时节,曾在古城保定旅居几日,古莲池畔留下了他的音容笑貌和战斗身姿。 1922年6月7日,第一次直奉战争刚刚结束不久,李大钊便由北京乘火车来到保定,与吴佩孚商谈时局问题。有关李大钊与吴佩孚保定会谈的记载,主要见于《白坚武日记》和《胡适日记》。白坚武在其1922年6月  相似文献   

14.
1958年7月31日至8月3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秘密访华。7月31日、8月1日、2日和3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同赫鲁晓夫进行了四次会谈。俄罗斯《近现代史》杂志2001年第1期刊登了费德林、菲列夫所作的这次会谈的第一次和第四次谈话俄文记录。这两份记录由不同的译者译成中文,分别发表在《中共党史资料》2001年总第79辑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研究》2001年第4期。阎明复和朱瑞真当时作为中方翻译人员,分别参加了毛泽东同赫鲁晓夫的四次会谈和赫鲁晓夫访华的接待工作。他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当时中方的会谈记录摘要,对1958年赫鲁晓夫访华的情况,特别是毛泽东同赫鲁晓夫的四次会谈进行了回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酝酿成立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国际的代表各起了什么作用,这是中共党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苏联史学界认为:“在共产国际的代表于1920年春到达中国之前,无论是李大钊、陈独秀,还是中国别的社会主义的拥护者,都还没有实际考虑过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是在苏联共产党人的直接参加下出现的。”([苏]K·E·舍维廖夫著:《中国共产党成立史》,原载苏联《远东问题》1980年第4期。) 台湾省的王健民等人也在其《中国共产党史稿》(一) 中认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1972年5月26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和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签订了《美苏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简称《反导条约》)。它于同年10月3日生效,无限期有效,是美苏限制和削减战略武器会谈的主要成果之一。条约规定,双方均可部署两个反弹道导弹系统,一个保卫首都,一个保卫导弹发射场。除此之外,双方不得部署全国性的反弹道导弹系统或其基地,也不准使非弹道导弹系统得到反弹道导弹的能力。按本条约的规定,苏联保留了莫斯科的发射场,美国保留了阿拉斯加州的发射场。 1974年7月,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又在莫斯科签订《苏美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条约议定书》,规定双方只能在本国首都周围或者在一个洲际导弹发射基地周围,建立一个反导弹系统。 《反导条约》虽然是美苏双方的条约,但是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为了吸收苏联在建设民族新音乐方面的丰富经验,为了研究俄罗斯古典音乐,冼星海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去了苏联。1940年12月,他抵达莫斯科,受到苏联音乐界的热烈欢迎。他向苏联朋友介绍了《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情况,并和苏联同行互相交流和切磋音乐艺术,同时酝酿和准备从事新的音乐创作。不料次年6月,苏  相似文献   

18.
俄共老布尔什维克米哈伊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作为苏联援华顾问(实际上也是代表共产国际),从1923年8月来华到1927年7月返俄,参与了中国大革命的全过程,任何研究和论述中国大革命的历史著作都很难完全避开他的名字。但是,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苏两国出版的有关中国大革命史的论著中,竟然很少提到他。 1993年12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丁言模著《鲍罗廷与中国大革命》一书。该书资料翔实,立论公允,视角新颖,文字优美。它系统地记述了和评论鲍罗廷与中国大革命的关系,可称为一本填补空白的力作。  相似文献   

19.
蛛丝马迹1950年初,毛泽东主席准备访问苏联,与斯大林举行两国首脑会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主席临行前,国民党保密局北平潜伏电台用密电码向台北急报.我军委某部监听台收到这个电报,准确破译出其内容,及时向毛主席作了报告.毛主席指示公安部要迅速侦破,在他回国前要镇压这些反革命.公安部长罗瑞卿正在疗养,副部长兼政治保卫局局长杨奇清亲自挂帅,组织公安部和北京市公安局的同志全力侦破此案.  相似文献   

20.
正列宁的《论国家》是他在斯维尔德洛夫大学讲演的记录。斯维尔德洛夫大学全名是斯维尔德洛夫共产主义大学,是苏联培养党政干部的第一所高等院校。这所大学的前身是1918年雅·米·斯维尔德洛夫倡议成立的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附属鼓动员和指导员训练班。1919年1月,该训练班改成苏维埃工作学校,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以后又改组为中央苏维埃工作和党务学校。1919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