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995年6月12日,黄州市上巴河镇发生一起杀人劫车案,作案后犯罪分子移尸到该村一处藕塘中,经现场勘查,除血迹外无其它痕迹物证.后抽干藕塘中水,发现塘中深土泥面有一趟赤足脚印,延伸至尸体旁边,判断该脚印系罪犯移尸过程中形成,选取其中一枚用石膏制模提取.同年6月15日,在侦察中发现上巴河镇八组村民马××有重大作案嫌疑,在相同条件下提取了马××右足赤脚立体印痕,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用静电吸附法提取平面物体上的粉尘脚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对遗留在釉面砖上微弱粉尘脚印的提取,效果不够理想,我们做了数百次的实验,研究出了运用粉末显现提取釉面砖上微弱粉尘脚印的方法,并在实际案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 粉末的选用 附着在釉面砖上的粉尘物质,颗粒细且松散,但都带有不同程度的微弱粘性。经对多种粉末进行实验,发现具有强粘附能力的精矿粉(含银110:1,规格300目)显现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脚印检验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对同一人穿不同鞋子同一认定技术的出现,对现场脚印提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立体脚印的提取,特别是对粉尘立体脚印和沙土立体脚印的提取,仅用一般方法拍照,然后再灌取的方法,已不能适应检验工作的需要。本文使用GB15DIN证件胶卷,利用闪光灯作主光源,可增强脚印花纹特征的立体感及清晰度,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2004年3月,在本市某区发生了一起平房入室盗窃案。在中心现场留有多枚残缺不全的平面脚印,笔者提取了其中2枚比较完整的右脚平面脚印。在室外,院墙出入口的内、外地面上笔者又选择提取了4枚完整的立体脚印。  相似文献   

5.
张丽 《刑事技术》2003,(3):23-23
1999年12月14日,某村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案发一天后报案。由于现场已严重遭到破坏。经仔细勘查在判断为进出口的院墙脚下的柴堆上发现一段本色木上有一枚残缺的尘土脚印。该鞋印系横波浪形花纹解放鞋后跟印。因遗留时间较长,又在室外,脚印上尘土已大部分脱落,直接拍照效果不理想。经试验决定对该枚脚印用喷水法显现拍照,从而拍出了清晰明显的脚印,介绍如下,供参考。固定好三角架,调整好焦距。在脚印边加上比例尺。选用一个雾化效果较好的喷雾器内盛清洁水,喷出的水应为雾状均匀降落为佳。将喷雾器置于痕迹一尺左右位置,如印痕客体平置,可从…  相似文献   

6.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案例1:某市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件,现场勘验确定为1人作案,案犯攀爬跳窗进入室内,其跳落的地面存在明显脚印,脚印附近散落了少量白色粉尘状颗粒,提取该检材进行DNA检验。案例2:某机关办公室发生一起保险箱被撬案件,结合视频确定为1人作案。提取保险箱所在地附近的粉尘状检材进行DNA检验。  相似文献   

7.
罗劲松 《刑事技术》2003,(Z1):46-47
1案例资料2002年8月12日晚,通城县发生一起凶杀案,一名卖淫女子在一偏僻的薯地里被杀。案发的第二天上午8时接到报案,由于现场位于野外,当日凌晨1时下过一场中雨,现场可供提取的痕迹物证不多,野外薯地里的脚印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现场分为杀人现场和抛尸现场。杀人现场位于沙石路上,抛尸现场位于沙石路东侧的一藕田边,中间隔一块宽1.4m的薯地。由于当天早晨雨下得较大,沙石路上和藕田边的草地上都很难发现脚印,而中间的薯地是两天前除草时翻过的地,它真实地记录着薯地翻新后到勘查现场时一段时间的印痕,薯地上的土块为小粒的黄泥土,由于黄…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勘查百起爆炸杀人案件现场中,遇到一起罕见的爆炸案,在爆炸现场上发现提取了一种参与爆炸物质,做了整体分离痕迹检验,认定了案犯,供同行们借鉴。1981年4月29日2时30分许,原锦西县山神庙子乡青龙沟村村民娄庆和家被爆炸,类庆和等3人被炸死。现场勘查中发现、搜集、提取爆炸后存留的参爆物质为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铸铁碎块1121块,重3.3公斤。该物质在现场上的分布特点是:炸坑及炸点附近遗留较多,抛射后在各种客体上形成孔洞痕迹。侦察中发现原锦西县钢屯镇贾家沟村村民陆文林(独身)与娄庆  相似文献   

9.
直接捕获犯罪嫌疑人 警犬追踪是一种查找命案犯罪嫌疑人,有效手段.能起到直接破案的效果。现场勘查后。如果现场具备使用警犬条件,能提取到犯罪嫌疑人遗留的脚印或物品的气味作嗅源,即可果断使用警犬追踪。2006年9月2日凌晨,深圳市公安局宝安区分局东周派出所辖区发生一起凶杀案。接警后,深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警犬队民警郑毅、张勇琪分别携带警犬迈特、琪琪在中心现场提取了被害人的血迹作为嗅源.指挥警犬进行追踪。琪琪追出约1000米到达一片杂草丛时兴奋异常并重嗅该处。带犬民警走近细看,发现草叶上有少量血迹。  相似文献   

10.
武立志  储璇 《刑事技术》2013,(6):32-32,35
1案件简介某年7月29日,某村农民王某上山砍柴时发现树林里有1名女孩的尸体,遂即向公安机关报案。经现场勘查发现死者下身衣裤不整,尸体有被猥亵的迹象,系机械性窒息死亡。现场除提取一双崭新的40码黄绿色解放鞋外,未提取到其他有价值的痕迹及生物检材。经调查走访及家属辨认,确定了死者的身份:邓某,女,15岁,县中学初二住校生;  相似文献   

11.
人体脚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人体脚骨定形后长时间内不再发生变化。五趾的排列、形状及位置关系亦具有稳定性,但是在静止状态下和行走运动过程中,脚型有时会发生变化。我们在办案中曾遇1例: 1990年元月~1993年10月,我县东部四乡镇结合部先后发生拦路强奸案30余起。其中二人被杀,多人受伤。勘验现场时共提取脚印40余枚,40余枚脚印中分别有穿解放鞋、胶底鞋、手工布鞋、手工布棉鞋和赤脚印所留。利用鞋底磨损特征检  相似文献   

12.
为了调研错捕而导致的国家赔偿案件的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我们本次共抽查12件国家赔偿案件。其中,5件属于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案件,占国家赔偿案件总数的41.7%。另外7件属于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案件,占申请国家赔偿案件总数的58.3%。一、错捕案件反映出的主要问题(一)受“疑罪从有”观念影响,未严格执行逮捕条件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逮捕的,应具备三个条件:(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2)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3)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因此,正确理解、掌握逮捕条件,是做好逮捕工作、提高逮捕质量的关键。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否则不能认为犯罪事实已经有证据证明。但在实践中,上述规定在“疑罪从有”观念影响下,个别检察人员对规定打了折扣.致使犯罪嫌疑人在没有确凿充分证据证明其犯罪事实的情况下,被错误逮捕,最终引发国家赔偿。如某县人民检察院以涉嫌强奸、抢劫对马某等三人批准逮捕时,证明三人有犯罪事实的主要证据就是犯罪嫌疑人口供,公安机关虽然也收集了一些现场提取的证据。但因这些证据或者是因为无法作出统一比对。如现场提取的受害人衣物.经与三犯罪嫌疑人的血样DNA检验鉴定,因检材DNA含量过低.鉴定结果无法做出同一的比对:或者是因为未进行同一比对。如现场勘验时发现的脚印是否与犯罪嫌疑人的一致.公安机关没有没有和犯罪嫌疑人的脚印进行比对。以上这些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的证据未经查证属实。在此情况下,某县人民检察院作出了批准逮捕三名犯罪嫌疑人的决定,这显然是不符合法定的批准逮捕条件的。也违背了刑事诉讼法关于“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规定。以致该案两次退回公安机关.后该县人民检察院以证据不足为由对三名犯罪嫌疑人作不起诉决定。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组耀眼的数据:1995年至1999年,湖北省团风县生产总值由3.5亿元增长到6.l亿元,工农业总产值由19.7亿元增长为30亿元,财政收入由29.03万元增长到64.20万元,农民人均收人由lll6元增长为1820元。在这组耀眼的数字背后则是一行行深深的脚印,它记录着一位勤政廉洁的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脱贫奔富的艰难历程。他就是湖北省国风县委书记张永斌。 一间陋室绘新图 位于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的团风县,于1996年5月18日建县,是新县、小县、穷县;又是老区、山区、库区,基础差,底…  相似文献   

14.
法律难题的百年疑惑 案发现场一片狼藉,充满了血腥味道.被害人躺在血泊之中,胸口上插了一把匕首,显然已经死亡.现场有几个若隐若现的血脚印.经过核对被害人所住小区的监控录像,侦查人员确认了外地来京务工人员王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经过比对,血脚印痕迹以及可疑指纹等均在王某处得到印证.侦查人员对王某暂住地进行搜查时,发现了属于被害人的珠宝、首饰等财物.然而,知道真相的人只有两个:被害人和王某.遗憾的是,王某沉默了.  相似文献   

15.
库容量、检出率和生物物证的发现提取率是制约DNA破案率的3个因素。库容量依赖于建库,只要政策具有持续性,其增长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随着仪器敏感度、精度以及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DNA的检出率也逐年稳步增长;肉眼可见的生物物证,只要责任心强,其发现提取不是问题,但肉眼不可见的潜在生物物证的发现提取则是难题。提取潜在生物物证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肉眼没发现,但根据经验进行盲取,二是利用特种光源或显现剂发现后提取,  相似文献   

16.
偶然看到一幅漫画,画的是个刚毕业出来找工作的大学生,身上有无数脚印,画旁有行字:能被人踩,才有踩人的一天.偶然发现,用电脑处理信息的时候,打"事业"二字,还会跳出"失业".算不算是一种宿命.  相似文献   

17.
<正> 高坠致人死亡的法医学检验案例常见。但人在从起飞刚离地的飞机上坠下死亡的法医学检验案例未见报道。本文作者检验一例,现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 某日,一男青年从一架起飞刚离地的波音757飞机上坠下,落在跑道末段的1/3处,呈俯卧位,以右侧头面部贴地,双上肢分别位于身体两侧,右下肢伸直,左下肢折曲(照片1)。在尸体后方30m处跑道地面上有人体组织及一块2×1cm的骨碎片;飞机右起落架仓的内侧壁上发现与死者所穿鞋鞋印相同的多枚脚印。  相似文献   

18.
    
晨曦中的声音 无数次让我 从梦中惊醒 那么动听的音乐 鲜活着我的眼睛 起身 追赶时间的背影 翻山越岭 辽阔的田地 等着农拼 多年的艰辛 我才发现 一头牛 和我们 有同样的人生 踏出深深的脚印:…牛@吴兰保~~  相似文献   

19.
笔者根据现场遗留的一种特殊灰尘脚印——渗透性灰尘鞋印,阐述了硫氰酸法在显现这类鞋印痕迹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统计分析1574例盗窃案件中提取的2496个现场生物检材,为提高DNA在盗窃案件侦破中的应用成效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496个生物检材的类型、现场提取方法、重点提取部位、DNA检测结果等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总结常见类型盗窃案件现场生物检材的主要发现提取部位以及不同方法提取的现场生物检材DNA检出率。结果接触类检材已成为盗窃案件最多见的生物检材类型,但检出率仍然较低,对混合分型应进一步分析筛选以提高DNA的认定率;不同方法提取的现场生物检材在DNA检出率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接触类生物检材以植绒拭子和原物提取的方式为首选;现场生物检材的主要发现提取部位根据盗窃案件的类型不同有所侧重。结论现场勘查人员在盗窃案件中发现和提取到有价值的生物检材是提高DNA检出认定能力的关键因素,应着力培养现场勘查人员的微量生物物证意识,提高现场勘查人员提取和处理微量生物检材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