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曾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全党同志必须从这个总体布局的高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总体布局思想的提出,是我党第一次明确地运用系统论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2.
发刊词     
<正> 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特别强调,精神文明的建设,要为物质文明的  相似文献   

3.
九月二十八日胜利闭幕的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决议分八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任务,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坚定不移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是基础。基础雄厚了,就可以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同样,精神文明又可以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它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成败的大事。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的改革正在由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由过去以单项改革为主发展到全面配套改革的新阶段。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使之互相配合和促进,这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必将在新中国的历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怎样自觉地去迎接和推进这场历史性的变革,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必须用自己的实践来作出回答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在学习六中全会《决议》中,有的同志问,《决议》的特点是什么?通观《决议》的全篇,我们感到它最鲜明的特点是把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改革开放统一起来了,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统一起来了。《决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的高度,进一步确定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大背景下。使我们既看清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也摆正了“一个中心”、“三个坚定不移”之间的关系,而不至于脱离经济建设,脱离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孤立地就精神文明讲精神文  相似文献   

7.
《湖北宣传》2006,(8):4-5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从全局高度、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第一,坚持正确方向。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会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而且会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重大变化。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要一起抓,这是我们党坚定不移的方针。”因此,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会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而且会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重大变化。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要一起抓,这是我们党坚定不移的方针。”近来我们到浙江丽水地区一些企业进行了广泛调查,深感中央这一预见的正确。在经济体制改革中,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同时,又看到只有进一步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保证企业经济责任制的实行。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组成部分和本质特征。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就能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就能保证“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顺利实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能否坚定不移地贯彻邓小平提出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一重要思想,能否在工作中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党政各级领导干部,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的高低,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能否起到表率作用和自身的道德修养。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和职业道德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至关重要。各…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与产出的辩证关系张治国,裴西伟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12.
对外开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孙志刚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坚定不移的方针。我国要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就必须长期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这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是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改革胜利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人们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问题,回答各异。我们以为,对政治体制改革可作多层次多方位的理解,但其最高目标是实现政治民主化。本文所探讨的便是政治民主化作为最高目标对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无产阶级政权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由之路宋才发政治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对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上存在的重大缺陷,进行适度而有效的改革,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15.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我们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议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营造良好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方针和主要措施,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从我们延安的实际出发,尽快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实现脱贫致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位任务,这一点必须坚定不移。与此同时,延安的政治地位也决定了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一点也必须坚定不移。 延安是闻名中外的革命圣地,也是国  相似文献   

17.
正确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的正效应努力开创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龚维平,黄其文,梁肇华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确立,必将极大地牵动整个社会生活发生重大的变化,从而也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许多新的题目...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现阶段,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立足于中国国情,不断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健全法律,完善各项民主制度,坚定不移地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1.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多数同志认为,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既相互区别,各属两个不同的范畴,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不断地发生着相互作用。二者的关系具体可以从下述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方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于城市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其表现是:(1)有利于建立富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管理体制;(2)有利于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20.
实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既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又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严峻的考验。适应经济体制根本转变的新形势,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这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世纪之交指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战略思想,反映了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深刻思考。为了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在提出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的同时,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既要坚定不移地实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又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