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协天地》2015,(Z1):75
改革开放以来,应该说我们的创新活动是越来越活跃,特别是近年来,技术发明像雨后春笋一般,特别是跟移动互联网相关的各产业,技术创新确实是活跃起来了,但是回头来看,这些创造发明的产业化状态很不理想。问题的症结,就是我们这一套对于创新的体制和政策系统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政府主导。政府决定科学研究闯关,然后有了技术发明以后指定产品的方向、技术路线,再由政府来组织人力、物力资源进行转化。这么一套办法抑制了创新和创业的积极性、创造  相似文献   

2.
<正>社会管理创新的自治之维显示的是改革顶层设计中的"结构——功能"的科学思维,适应改革新时期政治社会结构调整与关系重构的需要,不可不省察之。当前,"社会管理创新"成为政界、学界热议的重大主题。这一主题归属于中  相似文献   

3.
产品创新是技术与市场的结合,对技术研究的专注追求,往往会导致企业集中于内部活动,降低对外部技术和市场因素的敏感性;另一方面,创造性发明需要小型、有活力的组织,相反,产品开发需要大型、稳定的组织,同一组织难以既适合创造发明又适合产品开发。这是创新在技术领先和组织上的两难困境。日本企业运作经验表明,网络创新是克服这两重困境的有效方法。创新网络的使用可以带给正在以创新开创未来的中国企业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4.
<正>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往往基于重大科学发现。这个规律从十九世纪下半叶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以来就已形成。中国要成为领跑未来新技术革命的国家,就应该努力成为科学思想的重要发源地。中国曾有过"四大发明",但那时的技术进步基本不需要科学。科学揭示的是事物的原理、本质和规律,而技术发展出的是装备、工具和工艺。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在十九世纪时技术全面落后于西方,主要是因为近代科学产生于西方而不是中国。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但没有追究磁力的本质,更没有意识到磁场中的运动  相似文献   

5.
在上海这座已经迈入老龄化的城市中,有群老人的退休生活格外丰富多彩,他们是上海老科协旗下科学创新沙尼的老发明家们。这群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国企等企事业单位退休的老人们热衷公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创新科技发明,继续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相似文献   

6.
高校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应当成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作为保障实现这一目标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机制是一种"自由激励"机制。这一机制由自由机制和激励机制两部分组成。自由机制包括:营造创新意识的支持系统——即从精神和观念层面营造对创新意识及其特性的支持和氛围;形成创新意识的培养系统——通过教学自由和学习自由实现创新意识的培养和训练。激励机制,就是建立相应的制度保证在评价体系和标准上,肯定和奖励具有创造性和独特性的品质和活动。通过大学生在参与学校和社会活动以及学习成绩的评价标准中增加创造性的要求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影像产品的出现和演变过程为案例,通过对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进行梳理,探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关系。文章认为科技创新的全部努力,就是要把"认知"类科学知识注入到产品中去;能否注入,则取决于对"认知"类科学知识能否做到"交叉","交叉"是在知识经济方式下产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政策瞭望》2009,(11):49-54
为进一步弘扬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营造"解放思想新探索、科学发展新实践"的浓厚氛围,促进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实施,总结、宣传、推广全省各地党政工作的创新典型,带动和引导各行各业创业创新,鼓励和推进各地积极探索促进科学发展的新实践,由省委宣传部、省委政策研究室、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广电集团、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等单位共同组织的"创新典范·浙江最具影响力党政工作创新典型"评选活动,经广大群众网上投票和专家评选,共评出"创新典范"30个。本刊从这一期起分三期予以刊登。  相似文献   

9.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产品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产品同构性明显,导致了“实体经济层面资金紧缺、金融经济层面资金过剩”的普遍困境。创新信贷产品,扩大信贷边界对于实现实物经济和金融经济的对称运行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产品体系及创新的现状,并从几个创新案例中引申出信贷业务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李志榕  ;王希俊 《求索》2007,(7):65-66
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产品创新是“灵魂”。虽然成功的产品创新带来回报,但是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伴随着风险。加强新产品开发的风险控制,降低新产品开发的风险,提高产品开发的成功率,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流程控制来管理产品开发过程,是本文关涉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政策瞭望》2009,(10):50-54
为进一步弘扬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营造"解放思想新探索、科学发展新实践"的浓厚氛围,促进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实施,总结、宣传、推广全省各地党政工作的创新典型,带动和引导各行各业创业创新,鼓励和推进各地积极探索促进科学发展的新实践,由省委宣传部、省委政策研究室、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广电集团、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等单位共同组织的"创新典范·浙江最具影响力党政工作创新典型"评选活动,经广大群众网上投票和专家评选,共评出"创新典范"30个。本刊从这一期起分三期予以刊登。  相似文献   

12.
王俊  范赟 《青年论坛》2014,(3):51-56
高校共青团作为中国共青团的一条重要战线,在整个共青团系统中具有基础性的战略地位。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的组织环境发生变化,传统的"建制覆盖"和"嵌入覆盖"方式面临挑战,团组织需要在"覆盖主体的有效建设"、"覆盖内容的有效供给"、"覆盖主客体间的有效互动"三个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从公共产品供给的视角出发,这三个创新和突破可转化为高校共青团公共产品的生产流程优化、供应方式创新和产品质量保障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科技发展与创新而生有了好的科技发明创新,怎么使它产业化,以创造经济利润和社会效应呢?资金,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可是在科技发明或创新没有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之前,上哪儿去找资本?有了资本又怎么使它有效地发挥作用,促使科技发明创新从构想到产品的一次“飞跃”?创业投资(包含创新投资的功能,下文一律只称创业投资)就这样应运而生,在企业草创或高新技术产业化关键阶段进入,弥补这一阶段巨大的、难以由传统融资方式获得的资金需求,并且不断发展成为一种产业和国家的事业,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孵化器”和“发动机”。创业投资一般是由若…  相似文献   

14.
谢维营《哲学的魅力——思想探索的快乐》一书提出了不少新观点、发明了一些新概念、运用了一些新方法,能从“思想创新”的高度把握哲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从科技角度看,人类历史是一部创新史。到目前为止,全球发生了五次科技革命,其中两次是科学革命,三次是技术革命。如果翻翻这段历史,你会发现五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突破,而依靠科技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创新发展模式,是摆脱危机的根本出路。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被认为是1930年经济大萧条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危机,这是否意味着又一场新科技革命即将到来?科技革命源于两种驱动。第一种是现代化进程强大需求的驱动。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末,以伽利略、哥白尼、牛顿等为代表的科学家在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带来了第一次科学革命;18世纪中后期,出现了以蒸汽机发明应用及机器作业代替手  相似文献   

16.
CDIO是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的教育思想,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知名大学近年来共同研究出来的一种全新的工程教育理念和最新教育成果.本文尝试从对文化产业类高职大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的初步研究成果入手,对文化产业类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创新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进行讨论,对科学、规范地进行大学生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实践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所提高,但稍加留意,我们就会发现,许多国外品牌充斥着中国市场。新年伊始,由央视推出的“创新盛典”节目评选出手机、电脑等五大领域的创新设计产品共26伟这其中只有夏新DV手机A660爱国者P891MP4播放器等7件产品是国产品牌,所占比例不足全部获奖产品的27%。  相似文献   

18.
王华超 《群众》2000,(1):36-36
科技创新不是纯粹的科技概念,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科学发现和发明,而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观。通过科技创新,把科学技术转变为产业竞争力,转变为整个国民经济的竞争力,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新跨越,才能确保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立于不败之地。环顾当今世界,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经济强国必然是科技强国。有远见的国家都感到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要性,纷纷制定相应的战略决策,世界潮流不可阻挡。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农村公共产品分配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遥 《湖湘论坛》2008,21(2):82-84
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性困难和弊端日显突出,因此,要从制度层面着手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进行创新,从而促使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气候变化引发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国家作为新气候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不容忽视,从国家层面研究气候政策创新对于气候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界定气候政策创新的概念与内涵,梳理国外气候政策创新的发展进程——从减缓政策到适应政策,接着从政策发明、政策扩散和政策评估三种视角考察了国外气候政策创新的来源、动力和影响,最后对国外气候政策创新的研究现状和不足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我国气候政策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