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具有重要的治理功能,对内有助于规范权力运行、提升管理精细化程度,对外则是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目标的重要举措。分析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的实施情况,可以发现,编制和披露年度报告不但有助于落实公开要求,也有助于推动落实政府信息公开的治理效应。未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仍应回归内外均衡的价值属性,充分发挥其对内摸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底数和对外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的功能,并应积极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面向社会治理,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进程中极具里程碑意义的跨越,这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具有了可操作性的法律规范。信息公开与保密是政府信息化工作中两个同等重要的课题,公开是为了促进政治民主,社会和谐,保密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商业、私人利益。政府信息公开的豁免虽只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例外,但在大力倡导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发展民主政治的国际形势下,信息保密的问题也值得关注。保密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施行拉开我国政府向公众公开财政预算的序幕。公开政府预算信息,打破政府对预算信息的垄断,是现代民主国家保障公民知情权和监督权的应有之义,也是打造“阳光政府”的必由之路。本文在阐述政府预算信息公开的必要性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政府公开预算信息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政府职能改革的稳步推进,如何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信息资源,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几年来,按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各级政府在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业务数据库建设、网上信息公开、跨部门信息共享等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提高政府透明度主要是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信息公开制度有利于增进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同时也有利于帮助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但真正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为了使政府信息公开落到实处,真正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化,必须实行信息安全与信息保密并举;推进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的政府信息公开体系;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先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质就是推动政务上网,实现政府信息化。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政务网站体系。将需要公开的政府信息资源及时发布到网上,实现政府部门内部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政府政务公开的一种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7.
刘建芳 《唯实》2009,(5):58-61
改革开放以来,环太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也带来了诸如外来人口急剧膨胀、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环太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在转型过程中环太湖各市既要注意大产业间的同一性又要注意同一产业间的互补性和关联性,以最大化地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差异性竞争和互补性促进,尽可能地避免新一轮的同质化竞争。  相似文献   

8.
肖锐 《唯实》2007,(4):72-75
环太湖地区苏州、无锡、常州、嘉兴及湖州五个城市的功能与优势各有所长,必然导致以互补为特点的城市群的出现,必然导致五个城市的功能与优势的有效整合。因此,推进环太湖地区五个城市建立环太湖都市圈经济技术协作联合会;构建环太湖地区都市圈统一的经济运行与管理机制;塑造以市场一体化为核心的城乡流动格局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我国电子政府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电子政府,人们有不同的理解,但其最重要的内涵及精髓,是建构一个“虚构政府”,即跨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务体系,从而实现政府的网络信息化、政务公开以及电子政务。它的主要含义是:政府从网络上获得信息,推进“网络信息化”;政府在网上向公众提供非保密政府信息的检索服务,以便“政务公开”;实行电子化的政府服务,建立网上服务系统,使政府在网上与社会公众互动处理,即“电子政务”。一、实现电子政府的现实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府是社会最大的“信息处理企业”,政府治理的过程便是信息化收集、加工与处理的过程。实现政府…  相似文献   

10.
政府信息公开是公民实现宪法权利的保障,也是监督政府依法执政的基础,是公民知情权的体现。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构建,有利于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化,增强政府管理及政府间的透明度;有利于建设一个公开、透明的服务型政府,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有利于广大公民参政议政,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提升政治文明。图书馆是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与出版发行、大众传媒等机构共同承担着各类信息的传播任务,也是提供政府文献信息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政府信息公开化过程中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戴鸿 《福州党校学报》2009,(2):34-36,72
电子政务给政府和公民创造了一种新的技术环境,使政府在这种技术环境中可以更便捷地与社会各种组织和群体进行沟通,接受社会监督,对他们诉求做出回应,并在更广的领域里为社会提供政府的服务。福州市政府在推进数字福州的建设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电子手段,构建集信息公开、政策发布、舆论引导、民意诉求、公开办事和绩效评估等为一体的“网上政府”,在实现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中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柳俊 《学习月刊》2013,(16):9-10
政府信息公开其实也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要有效完成政府信息公开,应主动遵循传播规律、想方设法实现信息公开的目的。西方善治理论告诉我们:要使公共利益最大化.其本质需要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既然我国农村乡镇政府公开信息公开出现了困境.就需要遵循传播规律.根据善治理论.依法对信息公开实行合作管理,让公共信息给群众带来最大化利益。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政府网站建设成为促进政府效能建设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政府网站的概念出发,对政府网站建设的特点进行了描述,并结合本省近年来政府网站建设情况,重点从政府网站的政府信息公开、在线办事能力、网上互动及网站功能四方面对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规范政府网站的运行与管理,健全、完善政府网站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网站的整体效益,促进政府效能建设;加强省政府网站的内容保障工作,深入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扩大民主参与渠道,构建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桥梁;大力开展网上办事服务。政府网站建设的重点是内容建设,政府网站的内容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协同共建,协同共建的基础是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及政府网站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建议。最后,阐述了建设好政府网站的重要意义,并就政府网站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前全国许多地区的政府机关都在推行政务公开。有的地方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和特点,探索实现政务公开的形式,开展得比较好,收效比较大,社会反响很好。也有的地方由于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力,致使政务公开流于形式,形成表面的公开而实际上的未公开。因此,很有必要探讨如何有效地推进政务公开。 明确公开的内容 一般讲,政务公开是全面的。全方位的公开。既包括政府机关具体行为过程的公开,也包括其行为所依据的信息资料的公开。既包括在本系统、本机关内部的公开,也包括向社会的公开。具体说来,其公开的内容有:第一,与国家政府机关政务…  相似文献   

15.
政府信息公开是当今信息时代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档案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政府信息公开的查阅场所,较之公共图书馆和行政机关信息中心既有优势,也存在诸多问题,必须扬长避短,认真加以改进,使之更好地担负起政府信息传播工作,为公众服务。  相似文献   

16.
赵林林 《党史文苑》2009,(12):61-6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政府网站建设成为促进政府效能建设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政府网站的概念出发,对政府网站建设的特点进行了描述,并结合本省近年来政府网站建设情况,重点从政府网站的政府信息公开、在线办事能力、网上互动及网站功能四方面对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规范政府网站的运行与管理,健全、完善政府网站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网站的整体效益,促进政府效能建设;加强省政府网站的内容保障工作,深入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扩大民主参与渠道,构建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桥梁;大力开展网上办事服务.政府网站建设的重点是内容建设,政府网站的内容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协同共建,协同共建的基础是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及政府网站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建议.最后,阐述了建设好政府网站的重要意义,并就政府网站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公开政府预算信息,打破政府对预算信息的垄断,是现代民主国家保障公民知情权和监督权的应有之义,也是打造“阳光政府”的必由之路。我国预算公开制度尚不成熟,需要采取政府信息公开文化建设、公开预算内容“平民化”、强化人大预算监督以及推进财政电子政务的发展等策略,以加强制度建设,突破现实公共预算公开中的瓶颈。  相似文献   

18.
李倩 《求贤》2009,(12):56-56
瑞典:公务员买房要登广告 瑞典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政务公开的国家,甚至连《保密法》也避免了相关部门以国家安全为由而拒绝群众监督的情况出现。信息公开的表现之一,要数公务员买房需登广告了。在瑞典,不管是政府高官还是普通公务人员,都要按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9.
论财政信息公开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政信息公开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也是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公开财政信息,可以有效地打破政府对财政信息的垄断,是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应有之义,也是打造"阳光财政"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对财政信息公开进行深刻理论思考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政府在公开财政信息方面的初步实践,分析了财政信息公开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财政信息公开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与当代》2009,(3):52-53
潘洪其在1月9日的《大河报》上撰文指出:1月7日,上海律师严义明递交了两份《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分别要求国家发改委公开4万亿元“救市”资金的来源去向,要求财政部改变在全国人大召开时才公开头年中央财政决算和当年财政预算情况的惯例,在今年全国人大召开前两周,公开去年中央财政决算和今年财政预算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