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张颖 《学理论》2013,(32):330-331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问题日趋严峻。为此,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成为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所面临的共同课题。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对社会实践重视程度不够,家长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支持力度不足,学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力度不够,社会没有形成一体化社会实践体系等。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社会实践的顺利进行,才能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创造优良的实习环境,让学生在社会中不断接受锻炼,丰富社会阅历,增长自身才干,提升专业素养,真正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2.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途径。当前多数高校的大学生在毕业前进行集中或分散形式的实习,但是毕业实习却存在一些问题。在分析大学生毕业实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校内实践基地,把社会实践和校内实践相结合的观点。以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文化传媒系英语专业的博文翻译社为例,提出了要建立稳定高效的大学生校内实践基地,不断完善学生考核体系、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监督和评价体系以及各个专业的校内实践基地之间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文章以S高校实习生为例,通过实地访谈和调研,从大学生实习这一过程得出了几对重要的关系,这些关系中有很多彼此紧密相关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实习的状态与效果以及在较长时间内影响着毕业生的择业和就业问题。把握好不同因素的影响;审视和检验大学生教育效果和就业能力这一关键渠道;架构在实习和在校教育中的桥梁;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笔者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吴填 《学理论》2011,(36):259-260
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真实展现了当今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实状况,并结合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实际需求,对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剖析,从而提出从建立评价体系及与就业的结合两方面来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韩燕平 《学理论》2010,(29):228-229
校外实习就业基地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承担者。对高职校外实习就业基地进行绩效评价能提高基地的管理效率,为学校的宏观发展战略提供参考。在评价过程中要把握科学性、经济性和四位主体原则。客观的绩效评价是建立在科学的评价体系基础之上的。根据实习就业基地建立的宗旨,设计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并确立了各指标权重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的大学生成长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互联网全球化社会背景下,受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发生了一定变化。既有多样化、兴趣化、准备充分化的优点,同时也存在着功利化、理想化的就业价值取向偏差。深入挖掘影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的原因,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合力,着手于课程体系、制度体系、实践运行体系建设,对于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实现个人价值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拓展大学生就业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都比较严峻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就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的就业素质主要指大学毕业生在参与就业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素质、职业素质和求职技能的总称.大学生就业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大学生能否成功就业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来拓展大学生的各种就业素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技能,以使其增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的适应力和战斗力,从而成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材,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针对女性特点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对于缓解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提高女性社会地位是非常必要的,又是迎接中国女性创业时代来临的重要举措。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从理论上来说,丰富了高校的创业教育理论,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发展了社会性别理论;从实践上来说,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推动女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有利于引领女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思路,有利于提高女性的社会独立意识,促进个人发展。  相似文献   

9.
谢开贤  刘和平 《学理论》2011,(17):228-229
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发挥这一作用,应着眼于推进大学生就业,建立专门的指导机构及队伍,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机制,健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制,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机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10.
当前的大学生法制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脱离,导致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法制教育没有受到重视.把法制教育和就业指导充分结合起来,对大学生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法制教育,能够使大学生掌握与就业有关的法律规定,增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用性,提高大学生解决就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法制教育,应当注重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教育,加强社会法方面的教育,注重诉讼与维权方面的法律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26)
生涯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因此构建有效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提高高等教育中教学课程的实践效果,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就业,应树立生涯教育理念:明确生涯教育课程定位;确定生涯教育体系内容;构建生活教育课程培训系统;构建生涯教育课考核、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促进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高校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大学生就业难在地方普通高校文科专业体现最为明显,而志愿服务作为重要的社会实践载体,对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性正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其对文科专业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文铮宇 《学理论》2013,(18):306-307
随着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大学扩招造成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海外实习项目受到越来越多高校和学生的欢迎和重视。试以韩山师范学院日语专业海外实习项目为例,分析探讨海外实习项目对培养面向经济全球化社会的国际化日语人才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责任感是德育的核心要求。受多种因素影响,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和功利化倾向明显。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增强大学生的责任主体意识、责任自觉意识、责任实践意识,构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体系、实践体系、协作体系和评价体系,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27)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大学生就业问题始终是我们社会中的大问题。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为青年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势必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用哲学思维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从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分析,在就业的社会历史变迁中找到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观念和心理,辩证地看待全球化和科技对就业的潜在影响,力求从大学生个人出发,兼顾学校、社会的支持,不断优化大学生就业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杨小城 《学理论》2011,(33):252-253
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综合能力的现状,论述了高校金工实习对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的重要性,由此提出了通过金工实习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创业能力、就业能力的几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李传先 《学理论》2012,(7):176-177
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应提高认识、明确定位,做到普遍动员,争取全员参与,同时注重与社会实践、学生就业、社会需求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8.
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忠芳 《学理论》2009,(9):103-104
大学生就业时出现各种复杂心态和矛盾心理,社会实践的思想教育性可以让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正确认识自我。提高综合素质,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心理认知具有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11)
提高日语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既是社会发展对日语人才的要求,也是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型日语人才,成为应用型大学日语教学研究和改革的重点。以应用型大学为研究对象,以日语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服务地方经济为视角,通过整合"课堂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以期构建出一套完整的日语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王宇鹏 《学理论》2013,(20):317-318
大学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严峻,就业工作已经引起社会、政府和高等学校的普遍重视。建立高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新模式是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重要任务。高校要通过就业信息网建设、合理规划专业设置、完善就业指导体系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要在就业指导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