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认知图式既关联着现实生活,又关联着教育者,还关联着受教育者;既有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各自对现实生活的认知,又有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认知,还有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认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认知图式的交互作用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结构及其历史演进。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有实效性,就必须充分研究和把握教育过程中的各种认知图式及其相互关系,讲究一些基本的教育技巧。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任何矛盾的两方面都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转化的。思想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矛盾双方平等相处,感情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这种双边互动关系使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 ,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它特有的结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是一个由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基本阶段和基本环节共同构成的立体动态结构。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由教育者 (教育主体 )、受教育者 (教育客体 )、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四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  相似文献   

4.
张盼盼 《学理论》2012,(23):263-264
思政教育工作的主体性是指在思政教育工作中遵循教育客观规律的要求,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尊重和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从而调动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行为.在思政工作主体性研究中要正确认识教育者的主体性、责任;还要正确认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从马克思实践视角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精神实践,其主体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客体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受教育者之间,构成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体间性关系以及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思想政治素质的主客体关系。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依然存在主客体关系。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步骤的影响。根据受教育者对教育过程的有无意识,教育可以分为有意识教育和无意识教育。有意识教育是指受教育者意识到自己是在受教育;而无意识教育是指受教育者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受教育。无意识教育与有意识教育的根本区别就在这里。作为教育者本人,不论进行那种教育,都是有意识的,只是无意识教育不让受教育者意识到自己在受教育。而有意识教育则让受教育者意识到自己在受教育。究竟是采取有意识教育,还是无意识教育,这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7.
在梳理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内涵争论的基础上,从有无教育状态下的主体、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教育关系中的主体和自我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分析,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内涵,指出从地位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者处于主体地位,受教育者处于客体地位;从属性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客体关系是相互的,进一步加深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认识,力求达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平等相处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往阐释及其意义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体之间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为媒介通过对话而达成一致的精神交往。经由交往的新视域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的全新理解,确立回归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成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理性选择。回归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话语权;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贴近生活世界;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实践理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林波 《各界》2008,17(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教育理念发生着变化、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也在发生悄然的变化,教学服务的重要性逐渐凸现,如何搞好教学服务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着重思考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张婧 《党政论坛》2012,(9):37-39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既是参与者,也是活动开展的两极,他们主体性的发挥就是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显现的,并且,在其互动碰撞中彰显其张力,适度的张力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有效发挥的重要保证,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性之间进行耦合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唐丽华  刘海涛 《学理论》2015,(7):220-221
主体间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解放对人的约束和束缚,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的发展,在高校学生工作中运用主题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既能充分尊重教育者的主导地位,也能尊重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在日常管理中唤醒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提高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张婧 《党政论坛》2012,(17):37-39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既是参与者,也是活动开展的两极,他们主体性的发挥就是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显现的,并且在其互动碰撞中彰显其张力,适度的张力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有效发挥的重要保证,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性之间进行耦合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经济的飞跃发展以及中国快速发展经济的需求,必然决定了滑坡的成人教育要加速改革,有效地提高成人素质。改革除了迅速更新知识外,关键的问题就是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有机配合。对教育者来说,除了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及时掌握科学领域的前沿知识而外,还需要掌握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受教育者的基本状况和需求。对受教育者来说,接受教育和自身水平提高的程度,取决于受教育者现代化意识的强弱和接受教育的效果。当受教育者意识到,改革是大浪淘沙,如果不迅速提高自己的…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35)
自我决定论认为,人在一生中会不断地追求三种基本的心理需要:自主性、胜任感、归属感。人的行为动机有五种调控方式,即无调控、外部调控、内摄调控、认同调控、整合调控和内部调控,它们形成一个连续体。从无调控到内部调控,个体的自主性、归属感、胜任感不断增强,相应地,个体实施相关行为的持续时间也不断加长。研究表明,当人的上述三种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时,人的整合性动机和内部动机更容易得到激发。教育者可以借鉴自我决定论的研究成果,培养受教育者的整合性调控动机和内在动机,使受教育者自愿地把外在的道德要求和标准整合与内化到自己的价值体系中,并持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5.
博弈论是研究复杂条件下人类行为的一种工具,廉政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行为之间也存在着博弈现象。廉政教育者应重视运用博弈理论的方法与策略,寻求积极主动的方式,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充分考虑受教育者"对策"选择,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让教育者的"政策"与受教育者的"对策"在思想交流交融中趋同。运用博弈论分析廉政教育过程,为廉政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路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所谓平等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在对社会成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民主平等、互为主客体的原则,运用柔性的教育方法,去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的教育方式。平等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在包含着如下方法论原则:———在教育的价值取向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社会主义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均居于主人公的地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绝大部分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这就决定,我们应当把受教育者的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坚持以人为本,是平等式的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17.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保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矛盾转化过程中的两次飞跃,维系教育过程不断得以进行、保障教育效果不断得到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需要有核心动力作为保障,因此,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保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动力保障机制的建立,需要在教育主体和客体间的互动中对教育者进行激励、约束并最终归于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通过激励,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约束,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通过自我教育,提高受教育者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实现教育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8.
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个前提性和基础性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活动.适时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可以更好的促进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的瓦动,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5)
情感作为人的一种心理活动,是认知到行为转化的桥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情感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情感产生和变化的主要影响要素了解受教育者的情感需要,满足兴趣爱好,引导和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态和性格,提升教育者人格魅力,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社会印象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社会印象理论有利于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有利于规避受教育者的认知偏差,有利于引导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社会印象理论应当遵循社会印象理论中社会印象形成及印象整饬等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