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低磁经济视野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趋向选择,也是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引领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种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选择,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发展低碳经济要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战略统一起来、要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统一起来,立足于国情,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涉及面广、牵扯的问题多。转变的方向和重点、对策和措施如何选择,事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进程和成效。笔者认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我国目前经济运行的客观实际,必须努力推进经济方式实现五大转变,形成经济运行五大格局,方能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再论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时期制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任务和应采取的重大措施,需要在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演变中以准确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涵为前提.发展经济学关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结构转变"的等式说明,深刻理解经济发展方式需以深化领悟经济增长方式为逻辑起点.尽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心还在于解决经济增长问题,但它却是基于解决改革实践中的重大新问题,在尊重经济发展研究的逻辑演进基础上,注重从拓展结构优化与升级的内涵体系入手,从更广阔的视野寻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思路.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逻辑递进与理论创新的思路,既符合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规范,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仅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更是研究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逻辑起点.从体制改革的视角梳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自提出以来,重点是新世纪以来的研究文献,对于科学认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解,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科学探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应当涵盖其所蕴含的体制性因素.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制度重于技术,关键在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体制环节最集中地体现在政府改革、财税改革、价格改革与企业改革方面.  相似文献   

5.
白津夫 《奋斗》2007,(12):22-24
党的十七大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提出,并进一步明确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发展的方法、路径,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的目的、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环境的关系等。经济增长方式注重的是规模和速度,经济发展方式注重的是质量和效益。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表明我们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对现实经济的把握更自觉、更主动,表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现科学发展、节约发展、文明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冯学庆 《前线》2008,(6):56-56
把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为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七大报告的创新和亮点。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加全面。十七大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求从粗放型转为集约型,又要求从通常的经济增长转变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粗放型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渐趋恶化,这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由经济增长方式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预示着中国特色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解决我国经济长期存在的诸多结构体制、结构不合理、结构性矛盾、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本途径。金融部门作为国民经济的核心部门,担负着国民经济各部门分配资源的职能,面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的诸多困难,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事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事关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事关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问题。县域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发展得如何,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
县城经济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整体进步,县域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市场作用得到大幅度提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要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只有县城经济转变了发展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要加快县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认真分析思想及理论认识上存在的问题,科学探索实现转变的路径模式,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  相似文献   

1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的要求。将"经济增长方式"拓展为"经济发展方式",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化。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子丰  刘世佳 《奋斗》2009,(3):13-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人们注意到,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一条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3.
邓凯 《新长征》2010,(6):7-8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延边州要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立足经济发展实际,结合谋划“十二五”发展,认真做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各项工作,切实保障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在实践上自觉推进、在措施上大力强化、在落实上竭尽全力:  相似文献   

14.
刘晓光 《奋斗》2008,(5):40-40
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就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狠下功夫。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努力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穿于十二五的一条主线。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目前,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一致认可的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也是我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首选,本文从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出发,对发达国家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发展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以后,特别是在科学发展观正式提出后,党中央提出加强宏观调控、调整经济结构,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党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思想在此过程中得到深化和发展。十七大着眼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着眼于抓紧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正式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思想,并进一步明确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党中央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更加深了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提出必须抓住重点,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使这一思想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党中央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近年来。青海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  相似文献   

18.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因素很多,既有经济运行方面的问题,也有政府管理方面的问题.只有从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入手,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9.
低碳经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健 《理论研究》2010,(3):30-33
低碳经济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紧要关头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对中国既是压力又是挑战。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定长远期发展战略,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通过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以非农经济为主导,以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为目标,具有城乡一体化特征的复合性的新型经济。要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必须以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为抓手,以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制度创新、鼓励农民就业、培育现代企业为重点,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入方式,打破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进一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