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人真狷狂     
大学者钱锺书淡泊名利,清高孤傲。文革期间,江青等人为表礼贤下士,大年初二去给钱锺书拜年。敲开门一边说着春节好之类的话,一边正要跨进门,不想钱却堵在门口说:"谢谢!谢谢!我很忙,我很忙!"1991年,全国18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录》,钱锺书也在名列之内,谁知他得知后婉言拒绝了。主办单位告诉他说拍摄后会有酬劳,他只是淡淡一笑,说:"我都姓了一辈  相似文献   

2.
谈“很熟”     
正"我跟某某很熟",几乎成了工作应酬中的一句俗话。两人见面,你刚刚自我介绍,对方立刻就准确道出你上级的名字,并且漫不经心地说:"我跟你们那位老方很熟!"当然也许是老李、老赵、老刘,反正只称姓不叫名,这并非为尊者讳,而是为了显示亲昵。他说完这话,就忻忻然,得意而受用地看你肃然起敬的样子。假如你懵懂如我,不知道这个"很熟"到底熟到什么程度——是像法国人吃牛排只要三五分熟,还是像华小栓吃馒头  相似文献   

3.
正《孔子家语·好生》中记载,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闻之,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据说楚王打猎时丢失一张弓,但他阻止下属去寻找弓,他说:"我失弓,得弓的也是楚国人,何必去寻找弓呢?"楚王能有"王民合一"的境界,值得称赞。但孔子却认为楚王的境界尚不够大,他说":失弓的是人,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我到怀柔区北宅村采访,看到党支部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面锦旗,上写着"扶贫帮困,与民同心"几个金字。我问村党支部书记谢长明是怎么回事,他给我讲了如下的故事:那是2001年10月,一天早晨,该村青年村民魏某来到村委会,声称取一封来信,可是一村干部给找了半天,也没找到。魏就来横的了:"你当头儿是咋当的,你得给我找去!"他吵吵一阵子,就气囔囔地走了。要说这位村民脾气不好是出了名的,他打小妈就死了,不好好念书,终日游逛,爱打架敢下手,拿刀砍过人,因触犯刑律曾"进去"过。"出来"后虽结了婚,但坏脾气不改,还是爱打架,在哪儿也没干长过,所以家里日子也过得不咋样,越过得不咋样他就越没好气,破罐子破摔了。第二天早上,他又来了,还是为头天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这年头儿农民难管,动不动就告状,我不这么看。就农民告状的情况来看,多数人不是随随便便瞎告状。来我村的市区领导多了,他们都接触村民,可还没有告我的呢。那回一位市领导来村里,几十口子村民在街上呼啦把他围上了。我们区领导直担心村民缠住市领导告状。结果一个告状的也没有,都夸村支部好:"我们书记可不容易呀!"有时候我上电视了,村民都觉着挺自豪,互相转告:"嘿,咱书记又上电视了!"我体会:当书记的,把事做进人心里,凡事别把自己摆高了,村民反你啥呢?有这么个场面让我至今难忘,村里一家娶媳妇,这家人缘不大好,没几家喝喜酒去。那天我特意去了,那小子爸爸看见我来当时一征,"扑通"就跪下了:"说啥也没想到您能来呀!"我心里热乎乎的,老少爷们儿把咱一举一动看得多重啊!  相似文献   

6.
魏晔玲 《前线》2010,(11):21-22
<正>"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什刹海街道92岁高龄的张淑英老人一边吃着免费送上门的香喷喷的饭菜,一边对记者说。而什刹海街道的党工委书记则说:"我们狠抓党建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群众得实惠,我们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相似文献   

7.
不凑巧     
正这天,憨二来到乡政府找李乡长,在乡长办公室门前敲了半天门也没人应声。这时,从隔壁办公室出来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问:"您有什么事吗?我姓戴,是李乡长的秘书。"憨二答:"我老父亲的宅基地被人占了,我要找李乡长解决问题!"小伙子说:"真不凑巧,李乡长下基层去了!"过了几天,憨二又来找李乡长,从乡长办公室隔壁又钻出那个姓戴的小伙子,小戴问:"您有什么事吗?"憨二答:"我要找李乡长,还是宅基地被强占的事儿!"小伙子说:"真不凑巧,李乡长去县里开会去了!"  相似文献   

8.
把关     
正最近,我们局要召开一个大型会议,我是办公室秘书,按照分工,领导的讲话稿由我来写。熬了一个通宵,讲话稿总算起草好了,我打印了一份让办公室主任把关。主任对材料一窍不通,看了半天,只改了几个标点符号。然后,他让我拿着去让领导过目。我们领导对材料要求很严格,我怕讲话稿写得不好挨批,就说:"主任,还是你去吧,我不能越级见一把手啊!"主任大概也怕材料过不了领导那一关,就哈哈一笑说:"没事儿,没事儿!给你个机会,多接近接近领导!"  相似文献   

9.
正自从接到南热电要写一封家书的通知,燃运公司除灰一班的吉召辉就开始抓耳挠腮了。想了好几天,看他还是无从下笔。作为旁观者的我急了。我说:"小吉,给家里写封信有这么难吗,把你在南电的工作生活写出来就好了呀,不用难成这样吧!"小吉默不作答,挤出了一个苦涩的笑容。我说:"你这是什么表情!"他近乎哀求着我说:"我的姐姐,咱们私聊好吗?这么多人在呢。"  相似文献   

10.
医生的心愿     
一天夜里10点多,我做完手术,照例去看我的病人。我的习惯是,无论下手术多晚,也得看一圈自己的病人再回家,这样才放心。一个老病人看到我大吃一惊:"大夫,这么晚还没走?医院每个月得给你开多少钱啊?"我一边检查她的伤口,一边开玩笑地问她:"你觉得给我开多少合适呢?"病人认真地想了想,"怎么也得万儿八千吧?""那  相似文献   

11.
关上房门,美丽的少妇陈晓丽自豪地摇了摇头,精神抖擞地朝着火车站的方向走去。 “都结束了。”她想,终于分道扬镳了”……而且,不是他离开了我,而是我离开他而去。这是我生命中第一次自我决定,也是我一生中最开心的事情。我高兴地对自己说:“我自由了”。我自豪地走了—一只拎着属于我的一只小皮箱子。我一边走,一边琢磨着:“现在我自己可以主宰我自己了,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高兴的话,我就去看五彩缤纷的电影,情绪好的时侯呢,我就  相似文献   

12.
深夜,一位女友打来电话,她迷茫地说:"这些年工作换来换去,害得我工作10多年了还是个初级职称,现在我想报名参加经济师职称考试,可一想自己都33岁的人了,考题又太难,可能没希望。""那你可以去努力嘛,给自己一点压力就是给自己一次机会呀!"她叹了一口气:"难啊,工作这么忙,何况自己平时就很少摸书本,要是我再年轻几岁,如果一切能从头再来,我会重新选择自己的人生。"  相似文献   

13.
正"投不投无所谓,谁上台都一样,还不是乱糟糟的"。不过每年拜票的小礼物,他总是照收不误。才一见面,老赵就开始怨声载道。这个58岁的台湾本省人,刚从总经理的职位上退下不久,正准备参加11月底举行的"九合一选举"。作为里长候选人,老赵还有两名竞争对手:一个拥有黑道背景,一个是政府公务人员,拥有厚实的人脉和政治资源。相比之下,作为无党派人士的老赵,都显得势单力薄。我们在一家餐厅共用午餐,两个多小时里,老赵一直在向我倒苦水,细数自己参选的各种郁闷。  相似文献   

14.
<正>我的同事好友老赵对我说,说不清楚到底是家乡把他丢了,还是他把家乡丢了。他说他好眷恋那句"妈妈,如果有一朵浪花向你微笑,那就是我"的歌词!他在努力地回忆着,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数说着……家乡是妈妈怀你生你的地方吗?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大跃进"年代,妈妈怀我在关内,为了填饱肚子,妈妈一路乞讨生我在关外。不知是妈妈丢了家乡,还是家乡丢了妈妈。没"坐月  相似文献   

15.
<正>"背篼法官"郭兴利常常讲起他第一次独立办案的经历,那是1991年9月的一天早上,两个村民因为山林地纠纷闹到法庭。郭兴利耐心地给双方讲解着法律规定,其中一人却突然打断他的话:"算了,郭法官,不要再说了,附近有个庙,我和他去赌咒!"郭兴利还来不及劝阻,另一人却马上响应:"赌咒就赌咒!"当事人竟然不信法律而信神灵,这让年轻的郭兴利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在他日后成为剑阁县法院开封法庭庭长后,也不断用这件事告诫自己要恪  相似文献   

16.
正一次,我们查处了一名任职多年的乡镇书记,他资历高,有份量,子女也在执纪执法岗位上,面对调查,他"告诫"我们:"有的人还年轻,要走的路还很长,得给自己留条后路,我那些子女还是争气的,以后看得到的还多……"  相似文献   

17.
正有这样一则寓言。上帝想改变一个乞丐的命运,就化作一个老人前来点化他。他问乞丐:"假如我给你1000元,你如何用它?"乞丐回答说:"这太好了,我可以买一部手机呀!"上帝不解,问他:"为什么要买一部手机?""我可以用手机同城市的各个地区联系,哪里人多,我就可以到哪里去乞讨。"乞丐回答说。上帝很失望,又问:"假如我给你10万元呢?"乞丐说:"那我可以买一部车。以后,我再出去乞讨就方便了,  相似文献   

18.
据齐桥桥回忆,粉碎"四人帮"后,她父亲习仲勋复出,重新担任领导职务。对于曾经伤害过他的人,他总是抱以宽容。他听说其中一位住房有困难,就请有关部门解决。听说一位因病住院,他就主动去看望,感动得那个人泪流满面,哽咽无语。他安慰那人说:"你也是身不由己,我能理解,不要再提了,安心养病吧!"  相似文献   

19.
讽刺幽默     
只敲一次门某地发生水灾,一位上帝的虔诚信徒爬到了屋顶,等待上帝的拯救。不久,大水漫过屋顶。刚好有一艘独木舟经过,舟上的人要带他逃生。这位信徒举棋不定地说:"独木舟太小太危险,还是等上帝来救我吧!"独木舟离他而去。  相似文献   

20.
正要说一个人好,那真是方方面面都不赖。"老百姓光钱包鼓了还不够,得把姑嫂城村打造成一个精神家园!"老赵的话让记者颇为惊讶,不敢相信这句话会出自这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之口。在农村,个别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虽说是小事,但要是汇集起来就是大事。欲正人,先正己。老赵带领村"两委"班子建章立制,不折不扣地落实"四议一审两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制度,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村民的民主决策意识,使全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增强。在老赵的倡导下,姑嫂城村把村民议事厅搬到村民家里的炕头上,找那些素质比较高、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