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22年的发展,当代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已经发展成为共产党和工人党之间的多边交流平台。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在团结世界共产党人和各国人民反对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恢复和加强共产党和工人党之间的联系、促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已经不是早期的共产党和工人党组织之间的联合性会议,而是共产党和工人党之间的国际性年会,发挥着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交流、政治、联合、学习等功能,是国际联合的新形式。然而,受到内外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要想未来实现良好的发展并在振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
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普遍认为,近年来帝国主义正发动不断升级的全面侵略扩张并产生了严重的后果;金融危机加剧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竞争与矛盾,是当前帝国主义侵略不断升级的直接原因;争夺自然资源、巩固并扩大垄断资本的利益是当前帝国主义发动侵略的根本原因;虽然当前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与早期相比,却呈现许多新特点,其侵略范围和层次是全方位多领域的,参与侵略的主体更加多元化,侵略的方式更加隐蔽。最后,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一致认为要戳穿帝国主义的伪善外衣,加强国际团结,推进反帝斗争,为实现社会主义而奋斗。  相似文献   

3.
《和平与社会主义问題》杂志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斗爭问題委员会和波兰当代资本主义问题研究所在华沙联合召开了国际讨论会。会议研究了当代帝国主义发展的某些特点。参加会议的有:当代资本主义问題研究所所长拉夫罗夫斯基,研究员科洛泽和帕斯图夏克;美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约翰·皮特曼,伯特·拉梅尔森(英国共产党),阿·萨里姆(苏丹共产党),智利共产党中央委员乌·法西奥,以色列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埃·哈比比等五国共产党驻杂志社代表;苏联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4.
2011年再度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把"私人债务国家化"带到了"国家债务2011国际化"的轨道,国际社会由此开始了一场"危机转嫁与反转嫁"的角逐。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2011年末召开的第十三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为平台,对危机爆发的原因和欧债危机的新形势进行分析和反思,并结合工人阶级参与的反危机实践,得出了诸多新的观点看法:危机本质的两种声音、危机三重严重后果的认识和危机解决方式的两种主张。结合现实与实践,与会各党均强调要在面对危机带来的挑战同时看到机遇,顺应要求,强化自身领导作用并规划下一阶段任务,加强国际团结为即将摘取的斗争成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由华中师范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年鉴(2016)》,是我国学者经过多年努力编成的第一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年鉴,具有原创性、创新性、指导性、前瞻性和后续性的特点。《年鉴》从当今世界约130个共产党、工人党中重点选择26个国家的共产党,写出它们2016年度发展报告,并对四大类地区共产主义运动2016年度发展情况作出了综合性总结报告,展现了2016年世界共产党工人党国际会议的实况。期待这项年鉴工程能够持续出版,力求一年比一年编得更好。希望《年鉴》能够成为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北省的一个学术名牌,并争取出版英文等外文版,在全球范围产生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6.
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阶级的界定,阶级属于政治经济学范畴,而且阶级意识乃阶级的题中应有之义。如今,阶级分析依然是当今发达国家工人党共产党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定位自身与工人阶级关系以及制定相关策略的理论工具。当前发达国家共产党工人党认为,阶级没有消亡,但是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衰弱,内部分裂,除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扩张等外部因素外,工人党共产党自身也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7.
“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通过分析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而揭示的科学结论。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列宁又通过对处于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考察,得出了帝国主义是腐朽的、没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的深刻论断。  相似文献   

8.
在《共产党宣言》中,基于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繁爆发、阶级矛盾尖锐的社会现实,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提出了"两个必然"的重要论断,论证了资本主义最终灭亡的历史命运。自《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宣告资本主义的死期,时间已经过去160多年。为什么资本主义至今还没有灭亡,马克思恩格斯的预言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宣言》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大本大源。中国人民的幸福是在艰苦斗争中获得的,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在全球化条件下依靠全体中国人民不懈努力实现的,两者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从"消灭私有制"到社会主义本质论,从"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以人民为中心,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到伟大斗争,从"自由人联合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均体现出《共产党宣言》与中国共产党人党初心使命之间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0.
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对帝国主义作了这样的定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阶段。这种特殊性分三个方面:(1) 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2) 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3) 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883页)。  相似文献   

11.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两个必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个必然” ,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通过分析人类社会 ,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而揭示的科学结论。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 ,列宁又通过对处于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考察 ,得出了帝国主义是腐朽的、没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的深刻论断。“两个必然”提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 ,是科学社会主义最重要的基本原理之一。然而 ,二战结束以来 ,资本主义不仅“垂而不死” ,反而经过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宣言》与当代资本主义李其庆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周年。年初以来,世界许多国家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由法国马克思园地协会发起的纪念《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周年学术会议是最隆重、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一次国际性活动。这次会议于今年5月13─...  相似文献   

13.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宣言》明确指出共产党的特点:"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  相似文献   

14.
"人民立场"是《共产党宣言》最具生命力的本质内涵,是马克思主义者始终要秉持的政治立场。"人民立场"贯穿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各个历史阶段,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产党宣言》的"人民立场"集中体现在其鲜明的政治立场、科学的实践路径和崇高的奋斗目标上。在新时代继承和发展《共产党宣言》的"人民立场"思想,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致力于解决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基本原理在新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础,是坚持人民立场的逻辑源头,是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的锐利武器,是推进伟大事业的方向引领,是建设伟大工程的理论之基。  相似文献   

16.
沙蓬  阿敏 《台声》2003,(8):10-14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8周年,也是台湾光复58周年。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到来之际,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国华艺音像实业有限公司和台湾夏潮基金会联合摄制完成的8集电视专题片《台湾往事》,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江泽民主席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百年前,1895年4月1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战争的手段逼迫腐败的清朝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强行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使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纪之久。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屈辱的一页。”8集电视专题片《台湾往事》就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对台湾同胞50年抗日斗争做出了全方位的梳理,用大量鲜为人知的史实讲述了日本帝国主义在统治台湾期间,掠夺台湾资源,压迫和屠杀台湾同胞,推行皇民化政策,使台湾同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残酷暴行;再现了具有光荣爱国传统的台湾同胞为抵抗日本殖民统治,反抗专制压迫,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进行不屈不挠、可歌可泣斗争的英雄史实。本刊从《台湾往事》众多事件中节选了三个有代表性的故事,经概括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社会科学战线》一九八二年第二期刊登了仇启华的文章,指出: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垂死性的论断,从经典作者的论述来看,有两个含义:第一,帝国主义是走下坡路的资本主义,或正在走向死亡的资本主义;第二,帝国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前一种含义是从资本主义本身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宣言》的分配正义观是对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的深刻阐述与系统演绎,其逻辑生成在于:对现实的人及其解放的观照构成其逻辑起点与价值依归;对资本主义分配正义的批判与超越构成其建构脉络;解蔽分配正义背后的物质关系则是其根本依据。《共产党宣言》对分配正义的实现进路进行了阐述:外在条件——充分利用"旧社会内部的所有冲突";领导力量——坚持以共产党为组织依托与领导核心;实现策略——以联合的行动,推动"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共产主义运动的进阶。《共产党宣言》的分配正义观蕴含低阶与高阶的双重实践指向。在根本立场、制度依托、动力机制与宏观格局等维度,《共产党宣言》的分配正义观为新时代我国分配正义的构建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阶级斗争思想是《共产党宣言》的重要思想之一。《共产党宣言》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的描述是一种"理想类型"。它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抽象而提炼出来的,它有所有资本主义社会的共性,但又不同于任何个别的资本主义社会。解读阶级斗争要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变化的现实相联系。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宣言》的分配正义观是对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的深刻阐述与系统演绎,其逻辑生成在于:对现实的人及其解放的观照构成其逻辑起点与价值依归;对资本主义分配正义的批判与超越构成其建构脉络;解蔽分配正义背后的物质关系则是其根本依据。《共产党宣言》对分配正义的实现进路进行了阐述:外在条件——充分利用"旧社会内部的所有冲突";领导力量——坚持以共产党为组织依托与领导核心;实现策略——以联合的行动,推动"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共产主义运动的进阶。《共产党宣言》的分配正义观蕴含低阶与高阶的双重实践指向。在根本立场、制度依托、动力机制与宏观格局等维度,《共产党宣言》的分配正义观为新时代我国分配正义的构建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