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新型网络传销犯罪可以依据是否存在产品分为"新零售"和金融传销两种模式,并呈现出宣传联网、经营联网和发展会员联网三种特质,对传统侦查范式提出挑战。遵循数据思维的前置型、关联型、主动型、服务型的应用逻辑,有助于在网络传销案件中从强化数据共享、破除信息壁垒、公司定性分析和资金流转数据分析等四个方面展开数据思维的具体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2.
山寨币网络传销犯罪是以虚拟货币投资为名的新型网络传销犯罪,此类犯罪的犯罪成本低,具有迷惑性、隐蔽性,轻易就能在互联网上病毒式扩散蔓延。后疫情时期山寨币网络传销犯罪频发,是疫情影响、法律规范不完善、缺少协同治理机制、网络平台责任缺失和参与者盲从心态的共同作用。对此,应当通过完善相关法律规范、落实网络运营者职责、运用大数据强化治理、加强反传销宣传教育以及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等方式构建多元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3.
网络传销活动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直接侵犯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造成诸多不安定因素,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各级执法部门必须加大教育宣传力度,积极采取网络传销案件电子证据的收集和固定等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发的互联网传销作为传统庞氏骗局新变种,不论在宣传手法、运作模式抑或法益侵害属性上均发生本质改变。剖析互联网传销基本构造,对传销与直销、非法集资等关联行为作出准确区分,为司法认定提供判断标准。基于我国刑法主要惩治诈骗型传销,传销参与人在其中既存在受欺骗的被害人属性,同时其参与行为又在不断推动金字塔骗局发展壮大,成为传销犯罪实施者,刑法应当对此类主体进行规范评价并采取相应规制措施。从刑法正向规制与被害人、参与人反向规制两方面进一步完善互联网传销犯罪刑法规制机制,实现对当前高发的互联网传销有效打击与预防。  相似文献   

5.
微信在极大改变人们传统生活交流方式、优化人际社交模式的同时,因其自身尚存的技术缺陷及监管方面存在的法律漏洞,导致微信也在一定程度上逐步成为网络犯罪、金融犯罪、诈骗犯罪等一系列传统犯罪的新型平台。与传统传销模式相比,微信传销作为一种新型犯罪模式,具有更大的迷惑性和隐蔽性,正在向更广域的范围扩散,日益威胁和危害着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公安机关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努力破解微信传销犯罪治理中现存的困境和难题,对其进行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有效遏制微信传销犯罪的泛滥势头。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销犯罪方式不断升级,呈现出隐蔽化、智能化特点,并衍化出许多新的形式。此类犯罪主要有隐蔽性、虚拟性强,电子数据多,借助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传播,智能化、组织化明显四个特点。新型传销犯罪对社会经济秩序的影响更大,侦办案件过程中存在案件线索少、犯罪团伙组织化程度高、电子证据难提取、传销人员管控难、侦查协作难五个难点。为更好地打击新型传销犯罪活动,应借助信息化平台,依靠群众积极拓宽案件线索渠道,提高侦查人员办案水平,加强合作,共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7.
面对一个网络虚拟化、分散化、有组织化的网络传销犯罪,如何发现线索、锁定犯罪嫌疑人、掌握传销组织运作结构,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网络分析法从"关系"角度出发,研究网络传销犯罪组织的成员及其组织结构关系,进行量化和质化研究。侦查人员通过对网络传销案件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和人员流的"关系"信息收集,运用具体社会网络分析法图表和矩阵的思想,构建出整个网络传销组织的"虚实"两层次的社会结构关系,并进行碰撞对比,以分析网络传销组织的成员体系、结构特征、运作框架和行为目标,进而为打击网络传销犯罪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面对一个网络虚拟化、分散化、有组织化的网络传销犯罪,如何发现线索、锁定犯罪嫌疑人、掌握传销组织运作结构,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网络分析法从"关系"角度出发,研究网络传销犯罪组织的成员及其组织结构关系,进行量化和质化研究。侦查人员通过对网络传销案件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和人员流的"关系"信息收集,运用具体社会网络分析法图表和矩阵的思想,构建出整个网络传销组织的"虚实"两层次的社会结构关系,并进行碰撞对比,以分析网络传销组织的成员体系、结构特征、运作框架和行为目标,进而为打击网络传销犯罪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当前,网络传销新型犯罪的资金流转呈现出新特征,具体表现为资金账户多、资金规模大、资金流向复杂,在明晰网络传销组织的资金流转方式的规律和特性的基础上对涉案资金进行穿透式分析将有助于案件的侦办、在办理网络传销案件中的过程中应用资金穿透的方法具体是将传销组织人员作为研判的核心,以资金交易数据为关联,对提取的资金数据进行穿透式分析扩展,在实现逐层打击后由点及面并追踪资金去向,而后从全局角度出发刻画网络传销犯罪框架结构,为网络传销案件的定性、侦查和新型犯罪治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定罪量刑标准的统一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基本要求,亦是实现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要求。因此,网络传销犯罪的认定、处罚标准也应该遵循罪刑法定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当前网络传销犯罪在立法方面存在不够完善、对接错位,以现实社会传销为靶子制定的法律标准难以应对网络传销的问题;在司法方面存在司法人员重点关注客观方面而忽视犯罪构成其他方面,忽略违法性认识在定罪中的影响、量刑标准混乱等问题。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网络传销犯罪数量激增,完善网络传销犯罪认定、处罚标准势在必行。具体来说,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提倡刑法谦抑性、制定司法解释要符合刑法原意、调整传销组织的认定权、加强司法队伍的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11.
现行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在规制网络传销犯罪方面尚存在一定问题,亟待立法作出及时应对。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中"骗取财物"的规定是该罪的本质特征而不是主观构成要素。网络传销犯罪中,互联网平台帮助或者纵容网络传销组织实施该类犯罪的,应承担刑事责任;网络传销犯罪的组织者、领导者以外的一般参与人的行为不具有可罚性。  相似文献   

12.
网络传销犯罪是传销犯罪在网络时代的变化,虽然和传统传销犯罪在本质上相同,但呈现出智能化更强、传播速度更快等异于传统传销犯罪的鲜明特点,造成的社会危害性更大,并给该类案件的侦查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在针对网络传销犯罪特点采取侦查措施予以打击的同时,应建立完善的网络传销犯罪防范机制,消除网络传销犯罪萌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和互联网络的蓬勃发展,网络传销打着慈善义举、扶贫济困、创新战略、民生工程等幌子,扭曲国家的相关政策,肆意进行网络犯罪活动。其不仅给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利益造成了严重侵害和损失,还影响了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谐稳定,已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一大毒瘤。因此,从被害人学的角度研究、探讨、防控和打击网络传销犯罪,阻断和割离被害人与网络传销犯罪嫌疑人之间的传播联系渠道,有效遏制网络传销犯罪快速蔓延的趋势,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网络传销犯罪作为传统传销犯罪的"升级",具有涉众广泛、传播迅速、高度智能和高度隐蔽等特点,相比于传统传销犯罪,网络传销犯罪的社会危害更大,侦办难度也更大。目前,在网络传销犯罪的侦办方面,传统的侦查模式存在着侦查介入过于被动、侦查协作机制不全、侦查取证手段落后和侦查公开把握不好等诸多问题。为有效打击和控制网络传销犯罪,须对传统的侦查模式予以改革,在侦查立案方面,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在侦查协作方面,变"单兵作战"为协同作战;在侦查取证方面,变侦技分离为侦技合一;在侦查公开方面,正确处理侦查秘密与侦查公开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当前,网络传销犯罪在涉案金额、涉案人数等方面都已经超过了传统的传销犯罪,并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在打击网络传销方面存在不足,主要有:法律方面,存在法律失位、法律滞后、法律不细致的困境;侦查方面,出现了案件发现难、主动出击难、证据处理难和协作追赃难的局面。面对网络传销犯罪,可以从法律规制、社会预防和改进侦查三个层面进行侦查治理。  相似文献   

16.
网络传销的特征及侦查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传销迅速地蔓延,严重威胁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传统的传销模式相比,网络传销具有新的特点:传销标的虚拟化;组织策划隐蔽化;管理运作远程化;传销活动高效化;危害结果社会化。侦查机关应根据网络传销的特点,通过情报信息主导侦查,加强电子证据的收集,摸清规律,找准突破口等措施,达到打击网络传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网络对传统宣传思想工作既提供了创新发展的良好契机,也提出了严峻挑战。在互联网时代下,宣传思想工作应当更好地落实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更好地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的目标。网络舆论引导是网络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互联网时代下,宣传思想工作应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具趣味性、互动性的网络直播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疯狂蔓延发展的阶段。时至今日,网络直播已渗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新型传播媒介中占据一席之地,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带来了社会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与此同时,网络直播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也紧随其后,由于监管不力、利益驱动等因素,网络直播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大量触及法律底线的问题,网络直播内容涉黄、侵犯知识产权、公民人权等各种违法犯罪问题纷纷涌现。本文正是基于对网络直播现状及违法犯罪问题的深度剖析,整理网络直播中存在的违法犯罪问题,并以此为基础针对性地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大学生参与传销活动日趋严重,特别是从传销活动的普通参加者向组织者、领导者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从而使传销活动呈现出对大学生群体的危害越来越大、传销活动的方式越来越复杂、传销活动的欺骗性越来越强的特点。只有坚持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择业观教育,加大法制宣传,增强大学生防范意识,高校加强与工商、公安、网监部门的协调沟通,提高工作合力,加强网络传销活动监控,切断网络传销途径等方面的对策,才能对防控大学生参与传销活动起到一定遏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近来,以往被多次打击的传销又开始抬头,并有大肆蔓延之势。公安部门投入了巨大的力量,但成效短暂。传销屡禁不绝有其比较深刻的社会原因、经济原因、法律原因等。为此,建立打击传销的长效机制必须做到:加快立法进程,完善立法;理顺公安、工商的协作关系;健全机构;广泛宣传;进行反“洗脑”工作;加强情报信息工作;促进“无传销社区的建设”;严格监管直销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