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园贷在推广之初,因为宣传获取资金便捷、无需担保、利率较低等种种优势,获得了很多学生的认同。然而,随着借贷而来的是利率奇高无比,催收方式暴力,甚至裸条催收,这种种违法的行为,已经对校园安全、学生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鉴于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校园网络借贷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网贷平台的监管,对暴力催收等违法行为严惩不贷。此外,高校也应充分普及金融知识,使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一旦发现有受害学生及时予以心理干预,并提供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中国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P2P网贷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业态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由于准入标准不明确,监管不完善,P2P网贷平台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为实施非法集资的工具。民间投融资活跃的浙江省成为P2P网贷平台非法集资案件的高发区。作为新型犯罪,P2P网贷平台非法集资案件具有欺骗性大、投资人员众多、涉案金额巨大等特点。为了有效打击此类犯罪,公安机关应主动出击,快速查封、扣押涉案钱款,构建完善的情报信息网络,做好电子数据的收集和勘查工作。相关部门则应强化平台运营监督,加强宣传教育,提升投资人防范能力,遏制非法集资活动的滋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3.
晋江报告     
近年来,随着中国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P2P网贷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业态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由于准入标准不明确,监管不完善,P2P网贷平台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为实施非法集资的工具。民间投融资活跃的浙江省成为P2P网贷平台非法集资案件的高发区。作为新型犯罪,P2P网贷平台非法集资案件具有欺骗性大、投资人员众多、涉案金额巨大等特点。为了有效打击此类犯罪,公安机关应主动出击,快速查封、扣押涉案钱款,构建完善的情报信息网络,做好电子数据的收集和勘查工作。相关部门则应强化平台运营监督,加强宣传教育,提升投资人防范能力,遏制非法集资活动的滋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4.
网络赌博作为当前网络犯罪的主要形式之一,存在成本低、辐射广、隐蔽性强、取证困难、参与人数众多、涉案金额巨大等鲜明特征。迅速蔓延的网络赌博犯罪对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乃至家庭和谐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受制于当前相关立法的缺失以及司法实践的阻滞,对网络赌博犯罪的打击工作还相对滞后。有效治理网络赌博犯罪可以从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力度、强化网络监管、建立协同治理机制、完善官方公益博彩事业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金融不良校园贷给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良好价值观的树立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不良校园贷的产生与蔓延和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嬗变、互联网金融市场环境的异化以及高等学校校园治理弱化等因素密不可分。治理大学生不良校园贷,应当通过健全防范不良校园贷的教育体系、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体系、完善研判不良校园贷的预警机制等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当前,非法集资活动异常活跃,其背景十分复杂,案件数量及涉案金额巨大,犯罪手段多样,打击难度大。非法集资活动呈现出涉案面广泛化与案发地集中化并存,名目繁多化与手段欺骗性并存,行业多元化与领域延伸化并存,担保、信托等与其他机构参与并存等特征。为此,应提升政府对非法集资活动的监管能力,以融资创新培育草根金融健康发展,完善治理非法集资的法律法规,提高公安机关打击处置力度,通过宣传提升群众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招生规模的增大和互联网普及双重叠加因素影响,高校校园贷出现了新的情况,需要我们对其内涵、社会功能、管理等进行新的审视。面对高校校园贷的新发展,相关部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引导和规范,但是仍存在"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政府支持力度不足"、"对校园贷款机构监管不到位"、"贷款机构内部管理不善"等问题。对此,应当采取"理念引导,为校园贷款机构良性发展奠定思想基础"、"思想教育,为校园贷款机构的良性发展奠定思想基础"、"担保措施,为校园贷款机构和大学生之间建立良性互动的平台"、"监管措施,为校园贷款机构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四项措施,对高校校园贷加以规制,"疏堵结合",引导其在法治的轨道上良性发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AI换脸”为代表的“深度伪造型”新型犯罪具有极易发生电信诈骗、滋生网络谣言、证据不易保存等特点,冲击人伦道德、冲破法律底线、干扰正常监管,社会危害严重,法益侵害极大,给案件侦破带来诸多困扰。公安机关需结合个案特点,提高侦查工作的技术应用,加大打击力度,强化法律规制,完善对平台运营商的管理,实现对“深度伪造型”新型犯罪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
校园"裸贷"现象既冲击了社会道德底线,也频触法律红线,社会影响恶劣;其背后投射的则是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与法治意识的匮乏。从民法、刑法、行政法角度对"裸贷"行为逐一剖析可见:从民事法律关系看,"裸贷"属无效民间借贷、放贷人应对自己的侵权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网贷平台与借贷双方基于居间法律关系难辞其咎;从刑事法律关系看,放贷人涉嫌多种犯罪;从行政法律关系看,政府监管部门对民间借贷行为负有行政管理职责,公安机关依法应当加大打击力度。因此,校园"裸贷"行为的非法性和危害性没有争议。政府部门有义务加强对网贷平台的监管和打击,社会大众、高校和家庭等外部力量需要协同,以有效防治校园"裸贷"乱象。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学生消费方式多样化、消费水平的提高,贷款消费在大学生中间越来越普遍.这种消费需求催生出各种各样的网络借贷平台(如借贷宝)和金融分期付款服务(如京东白条、蚂蚁花呗).但是,我国对于校园借贷的相关立法规制并不完善,以致于校园借贷畸形发展导致裸贷事件的发生.本文拟从裸贷的概念解读和特征分析出发,着重从刑法规制角度为裸贷的有效治理提供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国际毒品犯罪形势加大了我国毒品犯罪防控压力,也对我国毒品犯罪的种类、形式、手段、分布产生影响。超大城市毒品犯罪整体下降,以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为主,新精神活性物质等新型毒品占比增加,中心城区毒品犯罪案件占比相对校多,但存在总体数量减少和向郊区转移的趋势。检察机关参与毒品犯罪治理面临从传统的依托刑事检察职能的“打击”逐渐走向四大检察综合履职的“治理”和从打击供应为重点向打击供应和需求干预并重的两个方面转变。从“供给侧”治理毒品犯罪面临国际毒品犯罪激增压力和依法严厉惩治毒品犯罪“边际效应递减”困境;基于毒品刑事犯罪案件办理面临新毒品种类增多和贩毒方式转变所带来的查处难、取证难等挑战;从“需求侧”探索毒品犯罪治理路径面临更重任务。应借助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建立对毒品犯罪的全链条打击模式;依法严厉惩处毒品犯罪同时,从“需求侧”开展毒品犯罪治理;加大对新型毒品犯罪和利用网络实施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大对毒品替代物质的监管力度,建立涉毒品犯罪信息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洗钱和发行虚拟数字货币(ICO)等金融犯罪活动,严重影响了我国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通过分析区块链金融犯罪的历史轨迹发现,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系在法律制度、监管主体责任、技术手段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因此,为有效打击区块链金融犯罪,维护我国金融秩序的健康运行,必须从监管主体、法律体系、技术创新以及国际警务合作这四个层面进行全面制度优化,以确保我国金融秩序及货币体系的稳定和安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网络借贷行业迅猛发展。P2P网贷平台数量的快速增长,导致发生问题平台的数量也随之增多,其引发的风险以及监管问题得到有关监管部门的重视。2016年8月24日,中国银监会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以规范网络借贷的乱象。为有效打击与防范P2P网络借贷型经济犯罪,应借鉴美国等西方国家P2P平台信用风险评估与管理风险量化理念,围绕行政监管、行业自律、征信体系建设、刑事司法处罚等多维度地开展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以大学生消费、创业、助学为核心业务的"校园贷"快速增加,特别是一些线下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和个人参与其中,经营质量良莠不齐,缺乏规范有效监管,加之大学生盲目追求消费,宣传教育不到位,由此诱发了大量犯罪案件并引发不稳定因素,对公安机关侦查机制提出了新挑战。公安机关应加强分析研判与创新侦查、预警、防控对策,密切加强与监管部门协调配合,实现惩治犯罪与维护社会稳定并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洗钱犯罪活动日趋猖獗,严重威胁着各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为了预防洗钱犯罪活动,维护金融秩序,遏制洗钱犯罪及相关犯罪,我国颁布了反洗钱法。要加大对洗钱犯罪的打击力度,必须强化金融机构的预防和控制作用,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加强对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员的反洗钱监管,以及加强国际间的反洗钱协作。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网络借贷平台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为大学生的各类消费、自主创业等提供资金渠道,但由于部分平台虚假宣传、各方面监管的缺失以及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不成熟等,致使不良网络借贷现象频繁出现.文中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分析大学生网络借贷的现状及特点,探究不良网络借贷的危害及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校园贷"类P2P平台与传统借贷和信用卡相比,具有门槛低、零首付、额度大、放款迅速和快捷方便等优点,同时也存在信息审核不严、高利率、高违约金等风险,并会进一步衍生暴力逼债、高利贷、非法经营、交易欺诈等违法违规问题。应切实加强"校园贷"类P2P平台监管,明确P2P平台监管主体,完善监管制度规范,全面排查风险,强化宣传防范和分析预警,开展专项打击,督促"校园贷"类P2P平台加强行业自律、守法经营,堵塞监管漏洞,推进"校园贷"P2P金融服务平台规范运作。  相似文献   

18.
"校园贷"类P2P平台与传统借贷和信用卡相比,具有门槛低、零首付、额度大、放款迅速和快捷方便等优点,同时也存在信息审核不严、高利率、高违约金等风险,并会进一步衍生暴力逼债、高利贷、非法经营、交易欺诈等违法违规问题。应切实加强"校园贷"类P2P平台监管,明确P2P平台监管主体,完善监管制度规范,全面排查风险,强化宣传防范和分析预警,开展专项打击,督促"校园贷"类P2P平台加强行业自律、守法经营,堵塞监管漏洞,推进"校园贷"P2P金融服务平台规范运作。  相似文献   

19.
作为最严厉的法律责任形式,刑事责任的适用要求严格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轻重与重罪。以此考察互联网金融刑事治理“风暴”,发现其面临如下困境:人们虽然意识到互联网金融蕴含犯罪风险,但在其异化过程中由于没有清晰的底线标准,即使是法律专业人士也未能对其刑事法律风险防范提供可操作的指引;互联网金融的刑事治理表现为“事后诸葛亮式”的滞后反应;当“普遍违法”状态下“唯后果”进行“选择性执法”时,刑事治理的权威性受到质疑;在严厉惩治的背景下,司法实践中的经验判断是否突破了罪刑法定值得探讨。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强调要明确适度监管的必要性;构建中央与地方的分级监管体系,赋予地方对互联网金融预防风险与及时处置的权限;在“穿透式”监管需求下,提高互联网金融科技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20.
网络犯罪是一个犯罪学概念,具体是指犯罪行为人以网络作为犯罪工具和犯罪中介,或者作为犯罪场所、犯罪对象而实施的违反法律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当前网络犯罪出现了新的特点。为此,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应当创新防范打击网络犯罪对策,公安机关应当与银行、网络运营商等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建立防范预警机制,进行社会治理,从源头上遏制此类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