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着力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推动天水骨干企业提升发展优势、带动天水突破发展资源瓶颈、培育区域产业发展新动能、提升区域后发优势。天水市应借鉴发达地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聚力重点产业、提升创新能力、完善扶持政策、打造良好生态、注重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集聚等经验,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大,大力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完善投融资体系,着力优化产业发展生态。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当前我国在产业发展的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但仍存在现代化水平不高、产业体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应坚持制造业主攻方向不动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数实融合;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坚持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3.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2008年,世界主要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纷纷制定新兴产业发展战略,2010年中国政府正式部署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近5年,国资央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其领域范围随着时间推移会发生调整变化,具有先导性或前瞻性、战略性、倍增性和辐射性、可持续性、国际竞争性等特征,发展周期分为孕育阶段、不稳定阶段、转换阶段和稳定阶段,不同阶段对创新要求不同。国有企业需客观认识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科学合理谋划资本投入,落实好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打造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原创技术策源地,借助创新联合体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加快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济南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鲜明的特点。从推动济南市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看,需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增强企业家作用、整合产业布局、提高科技创新和发展民营经济。加快推动济南市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搞好企业家队伍建设;依靠产业集群集聚效应构建完整产业体系;以战略新兴产业为主导形成区域产业优势;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民营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乐山市委、市政府加大对"一总部三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乐山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不断增加、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制约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乐山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加强产业规划和宏观调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6.
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对探索构建安徽区域创新体系意义重大。本文从合肥、芜湖、蚌埠三市推进试验区建设的现状出发,围绕如何加快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以“联”字为切入点,从创新战略、战略性创新产业、创新型企业的引进和培育、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公共创新服务体系、集聚创新型人才、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试析我国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的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区域创新体系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根本动力,两者存在必然的联系。目前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尚未形成完整的区域创新体系。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需要,必须加快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的有效结合,提高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新区作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力量,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载体,是集聚创新创业资源的重要阵地,是吸纳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是开放创新合作的重要平台。探索以城市更新推动郑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是郑州在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分工定位趋于稳定的条件下,立足新发展阶段,适应全球新兴产业空间形态新需求,实现高新区集约集聚发展,提升高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提供高水平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国家科技部明确提出,高新区应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济南市高新区经过20年的建设与发展,在发展环境、科技创新能力、教育和人才资源集聚等方面已形成明显优势,但在技术控制力、研发转换速度、研发投入强度等方面也有明显不足.对济南市高新区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的载体功能进行研究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既有利于济南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有利于济南市高新区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新区已发展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重要栽体.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促进了我国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集聚能力、区域创新体系和产学研合作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是我国高新区自主创新的重要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我国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和溢出效应是当前我国高新区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1.
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演化与区域产业发展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但如何突破行政区划对产业协同的体制障碍,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立足于空间治理带来的制度红利,围绕中心城市的最优规模、产业分工和协作机制、区域空间治理体系构建展开研究,并指出推动区域空间的尺度重组、做大成都产业规模与能级和构建产业创新发展共同体是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如何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充分发挥贵州的优势;拓宽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抓好新兴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聚集;创新政府服务机制,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相似文献   

13.
人才队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当下,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整体供需矛盾分化明显且人才的产业供需矛盾分化突出,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匮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产业人才队伍、人才载体呈现"南多北少"区域分布,苏南地区存在一般人才过剩、新型高端人才稀缺问题,而苏中、苏北地区技能人才、管理人才、科技型人才供不应求。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发挥市场与政府作用,建立全省产业错位发展机制,形成跨行业、跨区域的产学研协同体,坚持与产业需求接轨,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协同网络,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结构,促进其在产业和地区两个维度上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与区域资源错配程度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中国35个大中城市2007~2018年的面板数据,引入知识技术溢出效应、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共同集聚水平作为调节变量,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不同集聚模式影响区域资源错配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专业化集聚水平上升会缓解区域资源错配程度,多样化集聚会加剧城市之间资源错配程度,知识技术溢出效应能显著强化改善效应、削弱负面影响,产业共同集聚水平提升在多样化集聚下会进一步加剧区域资源错配。最后,提出以层级分工专业化集聚为主引导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环境、依据市场化水平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错位集聚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海洋科技合作是为更大程度地追求科技创新耦合效应、提升自身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一个学习过程。文章以浙江省为研究视角,对海洋科技创新的现状、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浙江省海洋科技创新合作的战略重点应该放在强化开发性金融与海洋战略产业培育融合、立足再造强化营销打破创新的"印象锁定"、塑造根植产业特色集聚与专业发展优势的科技合作模式等方面。最后就推进浙江海洋科技创新合作,给出了"双层"联动助力载体提升、自我提升与借梯登高并重、目标聚集和手段创新同进等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区域发展的典型事实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空间格局的均衡性逐步提升,区域发展差距日益缩小,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更加完善,同时大规模劳动力流动也重塑了区域比较优势,城市群和区域性大城市成为主要经济空间载体,但当前也存在区域发展分化引起的人口集聚空间失衡、部分省份“去工业化”和经济结构“服务业化”的产业空间不匹配问题,还面临日益频繁的外部冲击挑战。为促进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十四五”时期中国应立足要素集聚的客观规律,统筹好区域发展和人的发展,强化城市功能分工,引导劳动力就业空间均衡化,推进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培育新的区域增长空间,不断完善国内生产网络和壮大国内消费市场,促进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增强区域发展韧性和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7.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金融危机之后全球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立足当前现实,保增长调结构的必然选择,也是着眼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政府作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意义重大,借鉴波特钻石模型理论,我国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中积极作为主要着力点有创造并提升生产要素、刺激并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发展并完善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激发并维护企业战略和同业竞争,针对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产业发展状况,找准着力点,探讨政府作为路径,将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宋本江 《人事天地》2014,(12):21-25
<正>2010年8月底,湖南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湖南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湖南省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规划》,正式确定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节能环保等七大产业为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盲目上马和重复建设问题,反映了产业培育政策存在的缺陷。应对市场失灵是制定产业政策的主要理由;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致力于打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促进不同所有制、不同区域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要建立和完善产业政策的决策机制,减少决策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以个体行为在本国产生的外部经济效应为依据,确定产业政策的扶持对象;调整政绩评价体系;制定和落实知识产权、环境保护法规;深化改革、加强服务,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战略性新兴产业被提升到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高度,成为各地在城市综合实力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支点。厦门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精心选择、积极培育符合厦门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厦门市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载体和推动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本文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阶段及厦门市经济的现实情况出发,尝试建立厦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评价指标体系,为厦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统计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