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会展和航运中心,是世界上规模和面积最大的都会区之一,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上海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公共安全问题。平安上海的建设为完善上海公共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现有立法,上海在大型城市反恐、突发事件应对、公共交通安全等地方立法上尚且存在门类不全、结构不完整、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补充和完善上海公共安全领域地方立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外滩是上海的象征,是上海母亲河——黄浦江最成熟的经典岸线,也是上海最具标志性、最经典的城市景观区域,百余幢历史建筑素有“万国建筑博览”的美誉。而位于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的外滩源是上海开埠历史的起点,上海近现代贸易、商业和金融业在此蕴育生长;这里是海派文化的源头,中西方文化于此交融积淀。至今保存完好的14幢近代优秀历史保护建筑,集中了欧洲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装饰艺术派和现代主义等多种建筑风格,虽历经140年的风雨洗礼与沧桑变革,依然散发着华贵典雅的气息。  相似文献   

3.
今年夏天,上海律师做了一件让人惊讶而钦佩的事情:开车上高原,捐车给西部。青藏高原是一个令人向往而又叫人感觉神秘而有些不敢涉足的地方。然而,上海律师涉足了,上海律师跨上去了。7月28日,上海六位律师江宪、潘跃新、翟建、聂鸿胜、马建军、袁国华与上海法制报和劳动报两位记者,驾驶三辆桑塔纳从上海出发,经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最后到达西藏拉萨,行程7000余公里,历时约20多天。三辆车分别捐给了青海律师协会、西藏律师协会及西藏雪域律师事务所。一路风尘,一路风光,既遭遇了中部地区的车匪路霸,也饱览了西…  相似文献   

4.
《中国律师》2013,(10):44-44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的决策和一系列战略步骤在上海这块改革热土掀起了阵阵热浪,在上海律师界引起了强烈的震撼。为帮助上海市律师从专业的视角了解上海自贸区,为上海律师业的新一轮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上海市律师协会律师学院于9月22日举办专题讲座。上海市人大法工委主任、华东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自贸区筹备工作参与者丁伟教授,为大家作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法制建设问题”的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5.
上海话题     
上海话题本刊记者孟天序上海引人注目的事情太多,有关上海的话题也就多。无论褒贬扬抑,有一点是共同的:在上海这个大世界里,不管发生什么都不为过。因此,有关上海的话题也是多变的,很少有几件事情能引起人们长久的关注。说过了议过了,也就淡漠了,明天还会有新的事...  相似文献   

6.
张驰 《法人》2009,(3):70-72
作为上海小耘律师事务所的合作人、律师,陈文伟是个名符其实的“空中飞人”,周一在北京、周二又到了天津,周四的时候在日本出现,周末的时候又回到了上海。  相似文献   

7.
上海,是一座极具现代化而又不失中国传统特色的海派文化都市。外滩老式的西洋建筑与浦东现代的摩天大楼交相辉映,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上海大剧院、城市规划馆,又无一不在张扬着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广博情怀。迈入21世纪的上海,繁荣与开放在这里播种,光荣与梦想在这里汇合。上海在将自己打造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过程中,也在培育和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以便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上海、落户上海。一批批优秀的法律人才于是在上海这个极具魅力的舞台上大展身手,律师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个群体。他们感性与理性兼容,缜密与决断并行;他们行走在是与非的边锋。用智慧和理性诠释着法治的力量;他们为上海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为上海经济的腾飞提供强劲动力。在上海近8000名律师当中。又有着许多优秀的个体,孙志祥律师无疑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位。  相似文献   

8.
佳成 《检察风云》2023,(19):4-5
<正>都说电焊是男人干的活,今年50岁的朱瑞霞却在钢铁上练就了“绣花功夫”。从跟着丈夫闯上海的保洁员,到打造国之重器的大工匠,朱瑞霞在江南造船厂的焊接岗位上奋斗20余载,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小女子闯大上海记者:是什么机缘让你来到上海,并跨行接触了焊接技术?朱瑞霞:我是山东菏泽人,1998年,我先生所在的工厂与上海江南造船厂合并了,江南造船厂历史悠久,被称为“中国第一厂”。也许是对大上海和江南造船厂一种莫名的向往吧,24岁的我鼓起勇气跟着先生来到了上海,进入位于上海长兴岛的江南造船厂工作。  相似文献   

9.
《犯罪研究》2010,(1):25-26
今年上海的头等大事,是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实现平安世博,是上海政法战线的首要目标。要将上海的世博会开成一个平安世博需要上海社会各界的努力,其中预防犯罪是平安世博的重要内容,而预防和减少犯罪一直是上海市犯罪学学会的主要研究课题。涉黑犯罪对于社会的影响尤为严重,对此深入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2003年下半年,上海在全国范围率先提出构建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从积极防范的要求出发,按照“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行、社会多方参与”的总体思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积极推动了社会化管理,并由此在上海诞生了全国第一批专业化、职业化的司法社会工作者。这标志着上海社会管理已经突破单一的行政管理模式,正朝着架设多元化的社会管理平台方向努力,也标志着上海构建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有了突破性进展。这足我国预防犯罪创新的一大重要举措,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界也在“上海闸北社工论坛”等专家论坛上纷纷从法学、社会学等不同层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可谓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为此,本刊组织一组笔谈,拟从多个视角对司法社工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外滩是上海的象征,是上海母亲河--黄浦江最成熟的经典岸线,也是上海最具标志性、最经典的城市景观区域,百余幢历史建筑素有“万国建筑博览”的美誉。位于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的外滩源是上海开埠历史的起点,上海近现代贸易、商业和金融业在此蕴育生长;这里也是外滩建筑之源,中西方文化于此交融积淀。至今保存完好的14幢近代优秀历史保护建筑,集中了欧洲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装饰艺术派和现代主义等多种建筑风格,虽历经170多年的风雨洗礼与沧桑变革,依然散发着华贵典雅的气息。  相似文献   

12.
《刑警与科技》2005,(2):137-137
2004年10月20日,上海奇偶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新产品发布会在上海海仑宾馆成功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主要是经销商、工程商和系统集成商。会上,上海奇偶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学庆先生向与会者介绍了公司概况,特别是大陆DVR市场硬压缩技术占据市场主流的情况下,奇偶的软压缩技术在市场上仍占有一席之地表明了充分的信心。  相似文献   

13.
《检察风云》2010,(19):F0002-F0002,1
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临港集团)成立于2003年9月,注册资金30亿元,是承担上海临港产业区开发建设任务的大型国有多元投资企业,主要负责上海临港产业区的土地开发、基础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和功能配套等工作。  相似文献   

14.
利阑服饰制品(上海)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精品及高档产品研发、制造及营销的一体化企业。公司位于上海北大门的交通要道,外环线(A20)沪太路出口处,毗邻轨道交通7号线,紧靠上海最大生态公园——顾村公园艮通十分便捷。目前公司已通过了ISO900:2011质量体系认证,信用资质AAA企业、全国质量诚信品质单位、  相似文献   

15.
张鸣 《政府法制》2012,(20):5-5
杜月笙是旧中国上海的青帮老大作为帮会头子.走私贩毒、包娼包赌,肯定是要做的,他手眼通天,全国的军政要人、帮会同道、土匪马贼都买他的账。,在上海,杜老板进到哪个舞厅,所有人会停下来恭敬地看着他,乐队马上改奏迎宾曲。杜月笙的本事在于他经常能做点好事,上海所有大学,他是校董。  相似文献   

16.
上海男人会做菜,本来是一种优秀品质,但想不到成了全国人民的笑话。好在上海男人内心强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照样乐此不疲,手上的功夫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7.
顾蕾 《检察风云》2011,(15):82-83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企业从严管理的重要内容和迫切需要,也是凝聚企业员工的重要保证。为此,2011年,中建四局上海分公司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突出成绩。上海分公司党组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8.
光路摄影     
上海是中国抽象艺术开展最早的城市,中国最早的抽象摄影沙龙也诞生在上海。眼前这组名为“非常摄影”的抽象作品,在不久前被光路社带进了汇聚时尚的上海恒隆广场。  相似文献   

19.
许春明 《检察风云》2012,(18):36-37
2012年7月1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发布《上海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新战略纲要”),标志着上海在顺利全面完成全国第一个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上海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4-2010年)》各项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进入了第二轮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实施。 新战略纲要的制定正处于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并且,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已于2008年颁布实施以及各兄弟省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也已纷纷出台,因此,新战略纲要必须在前一轮战略纲要领先全国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不应是国家战略纲要的翻版,更不应是兄弟省市战略纲要的克隆,应做到接轨国家战略、体现上海特色。  相似文献   

20.
上海开埠后迅速发展远东第一大都市,其最直观的表现就是高楼林立、通衢交错。这些都离不开房地产的发展。由于上海形成了近代房地产产权制度,以及由于历史原因形成各地资金汇聚上海,使上海房地产业的发展超过同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