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春梅 《友声》2011,(4):20-21
【正】7月15日,《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整整10周年。这是中俄两国关系史上划时代的重要文献。条约在对中俄关系发展史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突出和平思想和发展理念,将两国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共同愿望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确定了双方要坚定相互支持、始终不渝地扩大各领域务实合作的方针,为中俄关系  相似文献   

2.
陈林山  董航 《传承》2014,(1):129-131
2001年,中俄两国签订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的关系纳入框架协议和正轨。中俄关系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双边框架下发展态势良好,总体健康平稳。但并不能由此认为中俄之间没有任何摩擦,毕竟国与国交往中,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才是双方的最终目的。因此,只有符合各自国家利益,中俄关系才能长久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苏联解体之后至今,中俄两国关系不断巩固发展。当前两国关系被认为是自中俄建交历史以来发展最好、最稳定的时期,合作、共赢成为中俄关系的关键词。随着两国交往程度的不断深化,从长远来看,中俄关系发展前途广阔而光明,但短期还面临很多挑战和制约。文章分析了在当前国际与地区复杂局势背景下,中俄关系的现状和新时期发展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陈艳平  盛辉 《人民论坛》2014,(11):247-249
苏联解体之后至今,中俄两国关系不断巩固发展.当前两国关系被认为是自中俄建交历史以来发展最好、最稳定的时期,合作、共赢成为中俄关系的关键词.随着两国交往程度的不断深化,从长远来看,中俄关系发展前途广阔而光明,但短期还面临很多挑战和制约.文章分析了在当前国际与地区复杂局势背景下,中俄关系的现状和新时期发展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2002年12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聚首北京,就中俄两国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广泛、重要的共识。两国元首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并出席了两国间有关合作协议的签字仪式。中俄两国首脑高级会晤确定了两国关系今后的发展方向,标志着中俄关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总统普京最近的访华,大大充实了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两国首脑决定准备签署不具结盟性质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可以预见,未来的10年,中俄两国将在政治和经济领域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中国和俄国两个伟大的邻邦正是从“战略”的高度来塑造两国关系,把握两国关系发展趋势的。中俄关系的发展有助于世界的战略稳定,有助于世界力量的均衡发展,有助于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物     
《小康》2018,(18)
正访华者普京据新华社消息,6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两国元首一致同意,秉持世代友好理念和战略协作精神,拓展和深化各领域合作,推动新时代中俄关系在高水平上实现更大发展。两国元首听取了中俄各领域合作委员会负责人及两国外长的汇报,并就朝鲜半岛局势、伊朗核问题等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见证了多项双边合作文件的签  相似文献   

8.
3月22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俄罗斯联邦总统事务管理局局长科任。 李克强说,中俄互为最大邻国,近年来,两国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双方发展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中方一贯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眼光重视发展中俄关系,始终将发展中俄关系作为中国外交的主要优先方向之一,愿同俄方一道,推动两国关系实现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俄关系谱新章淡泊俄罗斯是我国最大的邻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有核国家,中俄两国都是世界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对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友屡,对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无疑是积极的贡献。新型的国家关系几年...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俄罗斯友好协会主办的“中俄中小企业合作座谈会”于1997年11月26日在北京举行。俄罗斯国际科学文化合作中心应邀派团参加了座谈会。 近年来,随着中俄关系的顺利发展,两国在政治、经  相似文献   

11.
张晓玲 《传承》2014,(6):100-101
2013年4月23日,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签署第412号总统令,任命安德烈·杰尼索夫为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第四任驻华大使。如今,新大使履新已一年有余,其为继续推动中俄两国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努力。一国政府的驻外机构及驻外大使在推动国家间关系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俄罗斯驻华大使是推动中俄关系发展的关键人物。  相似文献   

12.
《时事资料手册》2006,(3):42-43
应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邀请,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于3月21-22日对我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在36小时的短暂访问期间,普京与胡锦涛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广泛地交换了意见,达成广泛共识。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涉及政治、经贸、文化及所有双边热点问题,重申继续加强中俄关系是两国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两国元首共同出席中国“俄罗斯年”开幕式及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并发表了讲话。普京还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中方领导人举行了会见。3月22日下午,普京还专程到河南嵩山少林寺欣赏了蕴含东方哲学的少林功夫。  相似文献   

13.
徐葵 《同舟共进》2015,(3):51-53
1989年5月,时任苏联总统和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前来中国进行正式国事访问,5月16日与邓小平在北京进行了历史性会谈,这次会谈使破裂多年的中苏两国和两党关系恢复了正常。自此以后,两国关系包括自1989年5月至苏联解体前的中苏关系和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的中俄关系,一直在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03年,中俄关系是在兴奋与忧虑中度过的。令中俄双方兴奋的是,胡锦涛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后,第一个访问的国家就是俄罗斯,两国元首强调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深化中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都将是两国外交政策的战略优先方向。两国元首也强调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开创两国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新局面,双方将遵循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精神,履行好双方签署的协议,保证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将不因人事变动而改变。但是,“安大线”(安加尔斯克——大庆)石油管道的改道风波还是对中俄两国关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要闻点击     
8月8日,江泽民主席在会见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小约瑟夫·拜登一行时强调,中美两国合作则两利,对抗则俱伤。8月8日,江泽民主席就中美关系、反导问题、中俄关系、台湾问题以及与中国党和国家建设有关的一些重要问题,接受了美国《纽约时报》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声明如下: 国际形势的发展充分证明,1998年11月23日中俄最高级会晤时发表的《关于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的联合声明、1999年4月14日《中俄关于<反导条约>问题磋商的新闻公报》,以及1999年12月10日两国最高级会晤时发表的  相似文献   

17.
国际     
正9月2日,位于里约热内卢市北区、拥有2000万件藏品的巴西国家博物馆发生火灾。该馆是巴西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也是拉丁美洲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之一。9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两国元首一致认为,今年以来,中俄关系呈现更加积极的发展势头,进入更高水平、更快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是中国北方重要的邻国,中俄关系的发展对两国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人们通过各种途径的了解,对俄罗斯有着鲜明而又并不全面的印象。通过较长时间的亲身考察,对俄罗斯民众日常生活细致而又不乏深刻的观察,对人们更为全面地了解友邻民族不无裨益,也有助于加深国与国之间的民间友谊。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主席11月22日至30日先后对俄罗斯和日本进行访问。在俄罗斯,叶利钦 “不顾医生的劝阻”,坚持同江主席会晤。两国元首共同发表的世纪之交中俄关系《联合声明》,充实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 在日本,江主席高屋建瓴地阐述了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面向21世纪发展两国长远友好关系的重要意义。双方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宣布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合作伙伴关系。 国际舆论认为,江主席访俄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江主席对日本的国事访问是中国圆满实施“世界多极化外交的总结”,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江主席的威望。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迈进新世纪开端之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应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邀请,于2001年 7月15日对友好邻邦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7月16日,两国之间经过会谈,共同完成一项对两 国关系发展至关重要的工作,正式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江泽民主席指出:“ 这是中俄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普京总统说:“《俄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非常重要,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一世纪条约的签署,标志着中俄关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 段。1991年底苏联解体,美苏冷战对峙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为探索建立新型国家关系,已经走过10年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