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5 毫秒
1.
一、沉默权制度的演变人类的行动都来源于需要 ,沉默权这一古老的制度来源于人类对权利的渴求和保护的需要。沉默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享有的对司法人员 ,包括警察、检察人员、法官的讯问保持沉默 ,不证明自己有罪的权利。沉默权制度最早存在于英美法系 ,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 ,并由此在刑事诉讼中确立了自白排除法则。从沉默权制度到自白排除法则 ,反映出现代刑事诉讼发展的规律 ,体现了人类在刑事诉讼上的进步 ,也体现了法律对人权的保障。沉默权制度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罗马关于自然正义的司法…  相似文献   

2.
沉默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依法规定的除外条件下,享有在司法工作人员讯问、审判中保持缄口不语而不因此导致不利后果的权利.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所享有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原则,"沉默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被指控犯有罪行或有犯罪嫌疑的人针对司法警察、检察官的讯问而享有的拒绝回答的权利。也就是说,非经本人自愿,司法人员不得以任何手段强迫或变相强迫任何人供述或承认自己犯有罪行。因此,是否回答刑事办案人员提问,是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的法律权利,而不是法律义务。就中国老百姓而言,长期以来,所熟悉的,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刑事政策,这就是"坦自从宽、抗拒从严"。它所规定的,是犯罪嫌疑人和刑事被告人负有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行为与事实的义务。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所遵循的是"有罪推定"的原则。这一原则认为,犯罪嫌疑人和刑事被告人就是罪犯。因此,在法院尚未判决以前,他们就要承担本来应由罪犯承担的义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实施的"米兰达警告"是防止警察强迫被询问人招供、限制警察讯问被讯问人时滥用权力的法律,是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和人权意识在法律制度上的体现.2000年8月我国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人民检察院推出的<主诉检察官零口供规则>首次允许犯罪嫌疑人在接受讯问时保持沉默,由此引出了"零口供"、沉默权与我国司法制度关系的争论."零口供"的司法尝试虽然与我国目前的司法环境还不能完全相融,但它推介的"米兰达警告"式的人权意识和法制意识对推动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所谓“沉默权”,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司法人员的提问有保持沉默或拒不回答,并且不因此受到追究的权利。这也就代表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面对侦查人员、审判人员的讯问时,有权决定其是否作出有利于或者不利于自己的供述。其有权拒绝回答与保持沉默,而没有义务为控诉方提供不利于自身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邵毅超 《世纪桥》2008,(3):70-71
我国现行的刑事简易程序存在着适用范围过窄、程序不简易、被告人权利得不到充分保障等问题。为适应刑事案件的差异性、尊重当事人程序选择权、实现程序正义,我国应从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简化简易程序的全过程以及加强对被告人的权利保障等方面完善我国刑事简易程序。  相似文献   

7.
正在西方影视剧、香港警匪片中,警察在逮捕嫌犯时都会说这样一句话:"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一切都将成为呈堂证供。"这里的"保持沉默"是一种法理体系设立的"沉默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接受警察讯问或出庭受审时,有保持沉默、拒不回答的权利。与这项合法权利相反,现实生  相似文献   

8.
秦颖慧 《唯实》2009,(8):131-134
刑事证明责任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司法机关以及法律规定的部分当事人负有收集、提供证据,以证明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责任。刑事证明责任原则上由控诉方来承担,但特定情形中,被告人也承担一定程度的证明责任。通常情况下,被告人只需对控方的有罪指控的证据体系提出存在合理怀疑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证明责任制度是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刑事证明责任是指司法机关以及法律规定的部分当事人应当收集证据、提供证据,以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的罪行,否则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证明责任制度。刑事证明责任原则上由控诉方来承担,但特定情形中,被告人也承担一定程度的证明责任,但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始终在控诉方,通常情况下,被告人只需对控诉方的有罪指控的证据体系提出存在合理怀疑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沉默权与我国的刑事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默作为现代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目前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接受,联合国在刑事司法领域确立和推行的国际准则也将沉默权作为被告人最低限度的保障之一。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应当承担如实供述的义务,由此可见,在我国立法中没有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沉默权体现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格尊严和自由意志的尊重,反映出一个国家刑事程序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状况和刑事诉讼文明与进步的程度。所以,我国应当顺应世界潮流,通过全面肯定沉默权,促进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的刑事诉讼法中,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很多程序规则是由人名来命名的,如1932年关于犯罪个数的布洛伯格规则(Blockburger Rule);1963年确定重罪被告人有律师援助权的吉迪恩规则(Gideon R ule)等等。一部美国刑事诉讼法,几乎可以用人的名字命名的规则来讲解其主要内容。这除了因为英美法系国家大量适用判例法以外,在我看来,更多的原因是这个国家对那些为权利而斗争的人们的纪念;每一起案件,都是人民正当权利与不适当的公权力的一场较量。在这些以人名命名的规则中,曾经改变法律历史,影响最大、最出名的莫过于吉迪恩规则和米兰达规则。1…  相似文献   

12.
赵通 《学习月刊》2011,(16):32-33
现代文明民主社会的一个显著表征就是日益要求人权保障的法制化,而这种要求在法律中的重点体现在刑事诉讼制度中对被告人诉讼权利的保障。赋予被告人刑事简易程序选择权,并通过制度构建加以完善,将能推动我国的法治体系建设,亦能更为有效的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13.
试论犯罪被害人诉讼地位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刑事司法制度是以被告人为本位的,强调被告人权利、待遇和犯罪的矫正,而对被害人权利保护的规定却没有那么周到。本文从犯罪被害人也是处于刑事诉讼的当事人之一的地位入手,论述了当今世界各国对犯罪被害人刑事诉讼地位的制度安排,评价了我国犯罪被害人刑事诉讼地位、权利保护的现状及不足之处,并从建立一种被害人利益、被告人利益、国家与社会利益协调共存的新的诉讼制度出发,提出了完善我国犯罪被害人刑事诉讼地位及权利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刑事速裁程序作为顺应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发展的产物,不仅有利于“案多人少”司法压力的减缓,更有利于诉讼效益的提高。目前,尽管速裁程序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避免地存在被告人权利保障不足的问题,如被告人的知情权、程序选择权、认罪自愿性有时难以得到保障,值班律师作用发挥受限、被告人最后陈述作用甚微、量刑优惠权规定不明确等。因此,相关法律必须明确规定刑事速裁程序中被告人的知情权、程序选择权,完善认罪自愿性审查程序;司法机关要严格执行值班律师制度,建立健全被告人最后陈述权保障机制及规范化量刑机制,从而进一步优化我国的刑事速裁程序,切实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特别程序相对于普通程序而言,是指“适用于特殊类型的刑事案件和特定的刑事被告人的刑事诉讼程序”。广义的特别程序包括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简易程序、审判监督程序、死刑复核程序等。狭义的特别程序主要指新刑事诉讼法增设的4种特别程序,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和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  相似文献   

16.
论取保候审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书林 《世纪桥》2008,(2):59-60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的缺陷,应该通过立法改革把取保候审确立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非经法定的程序并满足法定条件不得剥夺;同时,应下大力气转变司法人员乃至普通民众的刑事司法理念,以确保立法改革能落到实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取保候审权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7.
沉默权及其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金坤  程宏 《唯实》2002,(6):55-58
沉默权是现代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其基本涵义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于不利于自己的提问可以保持沉默或拒绝回答 ,而审判人员不能从被告人的沉默中推断出于其不利的结论。沉默权目前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接受 ,联合国在刑事司法领域确立和推行的国际准则也将沉默权作为被告人最低限度的保障之一。近年来 ,就我国是否应该在法律上明确设立沉默权 ,学术界及实务界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在我国签署加入《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后 ,这一讨论更为激烈。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以求教于法律…  相似文献   

18.
张鑫力 《求实》2013,(Z1):64-66
<正>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从本法条可以看出,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在侦查阶段、起诉阶段、审判阶段有权利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这也是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起诉阶段、审判阶段有在场权的法律依据。例如,侦查阶段应当但没有为犯罪嫌疑人指派辩护人,在讯问阶段辩护人没有辩护人在场,可以说调查取证违反法律规定,排除证据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9.
<正>取保候审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以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一、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问题(一)取保候审的对象不具体。《刑事诉讼法》对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仅规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  相似文献   

20.
邵希达 《当代贵州》2014,(22):59-59
信息主权是在国家主权概念上演化而来,是信息时代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一个国家对本国的信息传播系统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和维护自己国家信息安全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