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和代际整合是社会整体价值观分化和整合的重要方面,无视这一点,社会整体道德价值观的分化和整合就得不到完整和科学的说明。笔者认为,现代社会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是客观存在、不容置疑的,道德价值观的代际整合也是一种客观的和基本的事实。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和代际整合与未成年人道德建设问题的凸显直接相关。这种相关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使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尤显迫切,同时也十分艰巨;二是道德价值观的代际整合应该成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和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冲突也日益突出,如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主流价值观与非主流价值观、价值目标的理想性与世俗性的定位冲突。本文认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未成年人成长,回归真实的社会生活,在未成年人中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能够使他们妥善处理好价值冲突,从而健康成长,并顺利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众文化价值观的有机融合,最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大众文化,直面当前中国文化发展的最大现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升和引导.二是雅俗共赏,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大众文化价值观的契合点.三是本土视野,以人为本,聚焦现实,积累文化发展的“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文化实践正经历着一场深刻而又复杂的转型与重塑,集中体现为社会转型期文化价值观的深刻变化,对此予以关注、审视、剖析与反思,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大众文化实践的当代展开与大众文化价值观的复杂变  相似文献   

5.
邓名瑛 《求索》2011,(8):109-110,11
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人的精神生活构建一个"意义世界"。文化与价值观紧密相联,负载不同价值观的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不同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大众文化发展迅猛,但其良莠混杂的状况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也是积极与消极并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建设,提升大众文化的品位,促进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是一个紧迫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6.
吴凯 《传承》2011,(10):46-47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全球化给未成年人所处的文化环境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西化”“分化”意识形态的渗透、黄赌毒不良文化的侵蚀,未成年人正确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已经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江苏省如皋市在全市未成年人中大力开展积极向上的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讲道德、做好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状况与社会环境的优劣状况密不可分。未成年人的成长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发展和相互作用。一方面,社会环境决定、影响和制约着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与社会环境的优劣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人具有自主能动性,未成年人综合素质的高低也会反作用于社会环境,未成年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增强是形成社会环境良好状况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郑敏燕 《传承》2011,(12):70-71
大众文化既然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文化形式,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作用也是最直接和最深刻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大众文化正在校园之外对当代大学生实施着另一种价值观教育。因此,通过理性、多角度、综合地分析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大众文化的密切联系,从而阐明研究大众文化的必要性,进而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大众文化价值观研究,这个命题如果演绎成一味的价值观导向研究,似乎很难脱离好为人师却未必受人欢迎的精英主义立场,或者说,从20世纪30年代就崭露头角的大众文化批判立场。在1960年代大众文化(mass culture)被努力正名为popular culture之前,"大众文化"的基础是"大众社会"(mass society)。它的前提在于大众是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1.
吴凯 《传承》2011,(26):46-47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全球化给未成年人所处的文化环境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西化""分化"意识形态的渗透、黄赌毒不良文化的侵蚀,未成年人正确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已经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社会的文化及意识形态领域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特点。其中,大众文化的产生、发展和繁荣就是一个突出的表现。大众文化所显示的弱意识形态性、非强制性等特点,对新时期的意识形态传播工作提出了挑战。如何回应大众文化发展的挑战,并从策略上作出相应的调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过程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一、大众文化的产生及其评价市场机制是大众文化产生的内在根据。改革开放为市场机制合法地进入我国社会生活提供了条件,并直接催生了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大众阶层,这是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3.
我们正在亲历的大众文化是每时每刻环绕周围的生活现实:购物广场、时装、汽车、化妆品、麦当劳、牛仔裤、动漫影视、商业广告、时尚杂志……在社会意识形态与人的自由发展之间,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趋势和问题之所在,是关心中国现状与未来的人士必须思考的。譬如,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14.
大众文化的繁荣,就中国20世纪的情况而言,应该说是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序幕拉开而五彩缤纷的。因此,大众文化的出现是一个社会观念开放、思想解放、理论活跃的标志。就大众文化为社会增加的活力来看,它无疑是判断一个社会是否开明、进步、大气的重要价值尺度。鉴于此,本期大众文化瞄准的视点主要是:大众文化何以会自发、自觉、自立地发展起来?大众文化会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引异大众文化走向健康消费?  相似文献   

15.
广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和资料收集等办法,对广东沿海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未成年人总体上表现为积极、现代的思想道德状况,他们具有鲜明、积极的政治价值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社会参与意识,乐观自信的人生价值观和海纳百川的胸怀,现代公民意识迅速增强,个性特点也比较突出等特点。主要存在问题是个人信仰迷茫、部分未成年人信仰缺失;民族传统美德继承不足,对传统美德认同感减弱;责任心欠缺,耐挫力差;违法犯罪行为和偏差行为迅速增长等。调查发现,未成年人中不同年龄群体思想道德差异较大,年龄越大对自身群体的评价越低。  相似文献   

16.
今天,恐怕谁也无法否认,大众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文化现实。作为当代中国产量最高、观众最多、影响最大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不仅在塑造普通大众的价值观、世界观、生活方式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也在塑造和巩固主流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不可否认,大众文化领域的畸型与混乱,也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因此,加强大众文化运作规律研究,提升大众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淮北、巢湖、安庆、黄山、宣城等8个城市(农村)的2426名未成年人进行了价值观的调查与比较分析,研究探讨了当代城市未成年人与农村未成年人道德观现状与特点,分析了其同一性与差异性,并深究了其中的原因,祈望对引导未成年人道德观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自古就有“不知荣辱,乃不成人”、“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的传统道德观念。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未成年人树立怎样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直接关系着祖国的兴旺和民族的前途。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未成年人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提供了标准,成为未成年人的行为规范和处世准则,使未成年人文化素质思想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有了明确的方向。当前,中国处于转型期,在文化多元、思想多样、信息渠道不断拓宽的同时,一些未成年人缺乏是与非、美与丑的辨别能力,其思想行为容易偏离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另外,一些地区和学校受…  相似文献   

19.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探索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路径,是这一课题的题中应有之义。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路径主要有: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领导,进一步把握好文化建设领导权;坚持教育为本,把青少年培养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力军;重视知识分子群体,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和引领文化产业、大众文化的发展,并以文化产业和大众文化的发展为契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借重法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法律制度保障;把中国梦的具体实践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状况与社会环境的优劣状况密不可分,未成年人的成长与社会环境、社会教育相互影响、作用和发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是把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未成年人的道德意识,并进一步固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因此,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实际上是德育内化与外化彼此结合、互动的过程,是外部的社会道德规范逐渐为广大未成年人所内化的过程。结合本刊与温州市文明办在浙江温州联合召开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论坛,特别推出本期策划,希望为进一步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带来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