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说,有一天庄子去见鲁哀公。鲁哀公很瞧不起庄子,便对庄子说:“鲁国可以说是儒士的天下,但是很少有人信奉先生的学说。”庄子却不以为然地说:“鲁国真正的儒士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鲁哀公接着又说:“全鲁国之人都穿儒服,怎么能说人少呢?”庄子又回答说:“我听说过,儒士当中如果戴圆帽子的,了解天时;穿方形鞋子的,知道地理。不过,我觉得,如果你有某种学问或技术,不一定要穿什么特殊的服装才能显示出来。其实,穿起特殊的服装并不一定就有某种学问或特长。如果你想检验一下儒人的真假,不防向全国发出一道命令:没有儒士…  相似文献   

2.
“战略”还是“忽略”?四川王让新近听友人说:凡是被人们放在战略地位加以强调的问题,都是在实践中被忽视的、得不到很好解决的问题。乍一听。感觉有些怪;细一想,又觉不无道理。比如我们早就把教育放上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但在实际中的...  相似文献   

3.
梁朋 《瞭望》2004,(19)
干旱时浇灌农田,如果水渠很长又维护不好,水在渠中一路渗漏挥发,最终只有很少的水能真正浇到田里,这就是俗话说的“水到田头干”。当前我国对“三农”的投入也与此类似,本  相似文献   

4.
郑卫国 《党政论坛》2008,(18):49-49
“功利”型战略创新。有些领导者在推动领导战略创新时总是存在着某种不正当的功利心理,急功近利,尤其是把提拔当做唯一的追求,有利于提拔的事便不惜代价地去做,不利于提拔的事便不做,在工作中不是把重心放在群众的需要上,而是放在琢磨个人的进退上。最为突出的是把领导战略创新指向制造“政绩”,一切创新都围绕“政绩”展开,对修大马路、立大高楼、建大广场情有独钟,对百姓疾苦、群众困难却漠不关心;对容易看得见的“政绩”乐此不疲。对默默无闻的艰苦工作却不愿投入精力;对见效快的项目催促上马,对长远的发展却无暇顾及。  相似文献   

5.
水论种种     
宇航员发现,从太空上看地球,地球上最多的物质就是水了。科学家们解释,水是无机物,又是生命的摇蓝,是人类活动须臾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则有另一种“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如何识“水”,怎样弄“水”,古往今来的政治家持论各异。现将这“水性”诸论罗列如下,权作公仆们的耳边鼓。一曰舟水论。始持此论者为战国时的苟况,这位儒法兼容的大师告诫人们:“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说的是王霸之业要依赖民众,但对民众也不能掉以轻心,藐视民众。“水”可以为利,也可以为害。民…  相似文献   

6.
蟾蜍与女娲     
朱忠鹤 《侨园》2023,(3):46-47
<正>蛇衔蟾蜍筒形陶罐,距今8000年,出土于辽宁阜新的查海遗址。对于查海遗址,一直以来,我们将目光重点放在了遗址中出土的石堆龙、玉玦上,我们从中破解“龙的起源”“玉文化的滥觞”等宏大课题,但却低估了这件陶罐所潜藏的文化与历史价值。这是一件具有艺术美感的陶罐。筒身上,两个独立刻画却又互相呼应的蟾蜍与蛇衔蟾蜍的浮雕形象,  相似文献   

7.
桑柳 《党政论坛》2013,(8):29-29
1.我们鄙视“拼爹”族,却又“恨爹不成刚” 我们身边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人:工作有爹安排,房子老爹给买,车子从爹那儿开,票子说来就来。他们撞人了,对受害者说“我爸是李刚”;他们考挂了,对老师说“我爸是局长”。当身边的这些人在我们面前炫耀着自己爹的威风,自己爹的厉害,有爹万事皆小菜时,我们在心里总会严重地鄙视之:有爹有啥了不起,又不是自己的本事!  相似文献   

8.
锦句     
刘培林 《党政论坛》2014,(14):32-33
你为什么点“赞”?——1.看到你发的内容了;2.希望保持联系,又缺乏勇气害怕尴尬;3.不想说啥,点“赞”表示礼貌;4.不愿“昧着良心”说好话,点“赞”来还人情;5.当朋友出糗时点“赞”调侃  相似文献   

9.
同那些政工“老革命”们相比,25岁的我顶多算个乳臭未干的小丫头,但我却同他们一样,打心眼里爱上了这一行,因为这其中虽清贫如水,却有“精神高于一切” 的享受;虽辛苦有加,却能感受到人世温暖真情。现在的我,也像一位“老革命”说的那样,每天不写点什么,心里就像少了什么东西似的。 1998年3月,我放下手中的游标卡尺,拿起这千钧重的“笔杆子”,走上通讯报道干事的岗位。几年下来,姑且自我评价一番吧。“懒” 乃本人工作之最大特色,便是不用“笔” 写字,“鸟枪换炮” 咱改用电脑干活。以往写一篇小稿子,往往是写了抄…  相似文献   

10.
方形模式 “在周长等值的四边形中,以正方形的面积为最大。”这个数学命题,启迪了人的一种特殊的“方形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1.
社会无论如何发展,总有一些今不如昔的东西。张爱玲说:“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这话似乎就是在说当前,你看,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是提高,幸福指数却降低了;国家综合实力增强,贫富差距却拉大了;经济发展了,丑恶现象也泛滥了。我们的时代,就是处于仓促与无序之中。  相似文献   

12.
给老师送礼     
给老师送礼张林岚读小学的孩子说,近日班上办了个“敬师礼品展览会”。可能是社会上的送礼风刮进了学校,倒也可以看出世俗人情之一斑。就教师来说,初衷是提倡尊师重教,也有点将孩子们的奉献“公之于众”的意思;但在学生中却造成了互相攀比的空气,千方百计,出人头地...  相似文献   

13.
一位中央传媒的资深记者日前‘下网”了。她说上网近一年来,每个月都要花一百多元钱,但似乎并没有什么“回报”,除了发为数甚少的电子邮件之外,就是测览信息;由于自己英文不好,在目前中文网站很少的情况下,要在英文世界里“来去自如”,的确费劲。更多的人还是在“上网”:由中国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截止今年6月30日,我国已有网民400万,较年初将近增长了1倍。网络业内人士如今格外关注这样两类人;一是像那位记者一样上了网又“下网”的“危险网民”;一是目前徘徊在网络之外,想上网却又总不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14.
2010年4月21日《人民日报》刊文说,化解社会矛盾是当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首要任务。将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是各级基层政府的政治责任。群众上访,主要是希望自己的事情能被领导特别是“一把手”重视。由此,稳控不应该放在“盯人”上,而是要放在“盯事”上。只有事情得到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15.
一度轰轰烈烈却又虎头蛇尾的减负,又再次被推上前台。几年前因倡导素质教育而力推为中小学生减负,尚不曾放开手脚,就被无形的力量“拨乱反正”。今次中小学减负东山再起,还会不会再度偃旗息鼓?现时恐怕还难以乐观测之。因为与减负角斗的无形力量十分强大,仅靠行政强势推动,未必有胜算的把握。  相似文献   

16.
人生三境说     
王国维有人生三境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孔子也有人生三境说:“少年人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中年人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相似文献   

17.
庄子贷粟     
庄子家贫,一次去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好吧,我正要向老百姓征收赋税,获得邑俸!到时候一定借你三百金,可以么?”庄子一听,非常生气,说:“我昨天来的时候,半路上有个声音叫我,我回头一看,原来是车辙中的一条小鲫鱼。我问:“小鲫鱼啊,你在这里干什么》”它说:“我是东海的水官,现在困在这儿,您老先生能给一点儿水救我一命吗?”我说:“那有什么不可以!我就要南游吴越,我将请求吴越之王激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你看怎么样?”鲫鱼听罢气愤地说:“我一不小心离开了水,困在这里,急需斗升之水就能活命,而先生您却这样…  相似文献   

18.
敢于说“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是新形势下特别需要发扬的战斗风格。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目的和职责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具有高度的原则性和生动、鲜明。尖锐、毫不吞吞吐吐的战斗风格。它要求我们在进行思想教育时,从具体情况出发,既要“疏”,又要“堵”;既要开“绿灯”,又要亮“红灯”;既要说‘好”,又敢于说“不”;既要坚持正面教育、正确引导、耐心说服、表扬为主的方针,又要对消极、阴暗面勇于揭露和批评,对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言行敢于批判和抵制。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不可。在一定条件下,大声疾…  相似文献   

19.
只听有“说大话”不花钱的,可近闻有些地方“说大话”还能升官得奖励呢。下级与上级一个愿说,一个爱听,各得其所。这似乎不合清理,但仔细一想,却又言之有“理”,目的都是为了一个字——“上”。下级为了“上”不惜向自己脸上贴金,“以一当十”;上级为了“上”,则巴不能下级说大话,以显得自己政绩也大。为了一个“上”字,不少人放弃了党性原则,丢掉了做人的起码品质,黑的可说成白的,群众称之为这脸不盖屁股,前脚走后脚捣着你的脊梁骨;为了一个“上”宇,上下级之间竟心照不宣,相互利用,上级不但怂恿而且包庇下级的浮夸风,…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婚姻家庭观念处于多元混杂的状况,既有相当强的传统观念,在年青人中又有不少“现代观念”;既有不少健康文明的成分,也有不少损人利己却又貌似有理的“理论依据”;既有戕害人们生活与灵魂的糟粕,也有亟待廓清的糊涂模糊观念和行为模式……总之,社会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