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求实》2015,(6)
晚年恩格斯确认了"马克思学派"的基本观念,构建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内在逻辑,其学术探索并非对马克思思想的重复表达,而是在新时代条件下的理论拓展。他建构的"我们的理论"是否反映马克思哲学特质,是百余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西方马克思学界从不同角度展开的论争各具价值,但都不能否认晚年恩格斯与马克思政治立场的一致性以及晚年恩格斯经典文本的独特价值。回到晚年恩格斯的文本视界,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特质、现实功能及其历史流变,可以把握晚年恩格斯思想的内在逻辑及其传播效力。  相似文献   

2.
吴仁平 《求实》2007,4(10):25-28
在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什么的问题上,马克思认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直观性",因而把旧唯物主义界定为直观的唯物主义。为了克服旧唯物主义直观性的缺点,马克思建立的是一种"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即实践的唯物主义。恩格斯则认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近代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形而上学性",据此,把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进一步则把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推广和运用的结果。恩格斯的这种理解鲜明地体现在我国哲学界长期独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致使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主要缺点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就被遮蔽了。  相似文献   

3.
王金福 《探索》2004,2(2):130-133
对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存在着三种基本的理解解释。可以区分为“实践中介基础论”、“实践本体论”和“实践物质基础论”。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是把实践理解为意识的现实物质基础的唯物主义 ,是从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少年恩格斯入手,分析了这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从唯心主义转变为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的过程。阐述了恩格斯与马克思相识并携手创立马克思主义,并之后又成为马克思主义继承者和完成者的经过。  相似文献   

5.
沈广明 《求实》2012,(7):9-13
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和传统文化"实事求是"的诸多同质性,是毛泽东将两者融合起来的理论前提;毛泽东《实践论》创造性地将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本体论转换为实践认识论,是"实事求是"能够从传统文化的史学概念衍变、升级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原因;中共领导的中国革命的断裂,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6.
位涛 《党史纵横》2015,(2):63-64
《共产主义原理》产生的时代背景《共产主义原理》写于1847年10月底至11月,是恩格斯为德国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第二个纲领草案。这个草案虽然没有公开发表,但却成为《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基石。《共产主义原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实践运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思想观,提出了初步的共产主义的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吸收了19世纪早期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关于未来社会预测的基础上,开始逐渐建立自己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体  相似文献   

7.
邓春莲 《唯实》2003,2(5):9-14
借助经济学语境解读马克思哲学话语的理论平台 ,梳理青年马克思哲学思想与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关系 ,说明对二者关系的唯物主义同质推广论和人本主义同质推广论都没有抓住根本。青年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学理关系应是异质超越 :实践唯物主义超越了直观唯物主义 ,社会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超越了自然的和历史的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8.
研究马克思"新世界观"是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界近年来一直极为关注、探究、争论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三者的科学内涵的辨析,表明马克思"新世界观"硬核具有鲜明的辩证唯物主义性。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革命的立论基础,不是"基于道德原则"和"从生产力原则出发"这"二重性内涵"的相互博弈、此消彼长。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不"基于道德原则"来评判资本主义并由此确定变革资本主义的途径。他们始终坚持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来分析社会历史进程及其变革动因。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既是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也是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分析社会问题并探寻社会变革途径愈益得力和确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旧唯物主义有许多缺点,但其主要缺点不是形而上学性.所以,从缺少辩证法这条思路去寻找旧唯物主义何以没有唯物史观的原因不可能有正确答案.从马克思的观点看来,旧唯物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直观的唯物主义,其之所以没有唯物史观是由其固有的"直观性"这一主要缺点导致的必然结果.而马克思之所以能创立唯物史观,从根本上说,不是因为具有了唯物辩证法,而是由于通过正确理解和把握实践在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确立并贯彻了一条"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路线.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与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的区别和对立,实质上是实践唯物主义与直观唯物主义的区别和对立导致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不同历史时期的一系列文本以及国内外学者的相关论述表明,不断革命理论直接源于其对法国大革命及其后的革命事件的思考,他提出,要在资产阶级革命与政治解放的基础上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与人类解放,恩格斯晚年也一直在坚持着这些革命主张。  相似文献   

12.
自1840年鸦片战争始,中国开始了艰难、曲折、漫长的从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填补了20世纪初中国人在世界观和方法论领域的精神空白,成为中国共产党调动千千万万民众投身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哲学武器.伴随改革开放,实践唯物主义在中国兴起,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调动最广大人口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哲学标志.马克思关于实践是"出发点"、毛泽东关于实践是"第一和根本的观点".贯穿并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历史走向.实践唯物主义方兴未艾、前途广阔.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区别于包括旧唯物主义在内的旧哲学,就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从主体的维度来建构自己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维度来源于黑格尔,尤其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集中体现了其实践唯心主义基本观点。马克思在吸收实践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实践唯物主义的创立在哲学史上引起了革命性的变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三十年来,对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很热烈,观点见仁见智。其实,实践唯物主义只是从另一侧面来称呼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是对唯物主义立场的坚持、对实践观点的强调。弄清实践唯物主义的意义,重要的是做自觉的实践唯物主义者。  相似文献   

15.
李巍  张雪凤 《世纪桥》2007,(11):27-28
福斯特对马克思哲学的重新解释,是致力于重建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为此需要对唯物主义重新理解,不仅要在实践的层面上,而且要在本体论、认识论、历史观上划分不同的唯物主义来理解。这样一来,福斯特就试图将马克思的自然唯物主义思想追溯到伊壁鸠鲁。然而,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乃是:在"把客观世界以及人类的存在作为客观存在"的自然主义的唯物主义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之间还间隔着遥远的距离呢!因为,如果为了重建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最为直接的理论切入点不是重建马克思的自然唯物主义,而是全面呈现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因为正是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为所谓的生态学唯物主义奠定了最为本质的理论根基,同时也是我们今天反思人类中心主义、评述自然伦理、自然价值等热点问题的根本理论基点。  相似文献   

16.
《法兰西阶级斗争》全称为《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是马克思的最重要经典著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第一次运用他的唯物主义观点研究整整一个历史阶段,对法国二月革命的原因、性质和进程  相似文献   

17.
实践是贯穿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的首要和根本的观点,是区别于传统哲学及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根本异质点所在。  相似文献   

18.
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考察和研究的结果表明,马克思实现的哲学变革不是唯物主义,而是实践观.正是实践观成为马克思历史观的核心内容,并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百多年来保持着经久不衰的理论活力和革命精神,成为时代哲学的精华.  相似文献   

19.
朱宝信 《唯实》2004,3(1):4-7
马克思的历史观仅唯物史观一种形态 ,它产生于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形成之后 ;在此之前 ,马克思尚未接触历史观问题。马克思运用异化概念研究的只是当时的异化劳动现实 ,所以 ,异化并不是马克思的历史观范畴 ,而是他的哲学观概念。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的西欧,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形成的。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5-1846年问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经典著作。在这本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基本完成了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批判,清算了以往的主流哲学思想,第一次系统全面地论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变革。该书虽然距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但重温这部经典文献,仍获益匪浅,感受到了它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