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2型糖尿病多见于成年人,早期自觉症状少,有些病人出现慢性并发症后才被诊断[1],造成患者预后不佳,寿命缩短.日本学者指出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主要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并称之为三大并发症(简称"三大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均为血糖增高导致微血管病变[2,3].笔者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初步分析,并探讨糖尿病病程与三大并发症的关系,旨在提高医患人员对糖尿病病程的认识,以便早期、合理治疗,阻止并发症的发生、延缓并发症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历史悠久,临床经验丰富,中药及其活性成分疗效稳定,毒性小,不良反应少,可长期使用,特别适用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在于综合作用,即对心脑血管病、白内障、肾病等并发症有着特殊疗效.糖尿病并发症病变呈慢性过程,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是长期的,因此中药治疗尤显优势.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有血管病变、肾病变、视网膜病变以及神经病变等.中药活性成分可通过降血脂、改善血流变、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消除自由基、改善血管的舒张功能、抑制内皮素分泌等来防治和延缓其发生和发展.近年来运用中药活性成分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就此方面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3.
杞菊地黄汤合降糖西药防治老年糖尿病并发症36例常家义梁昌年(安徽省六安地区中医院237006)关键词:杞菊地黄汤;胰岛素;糖尿病并发症中图法分类号:R587.1糖尿病患病率日趋增加,随着年龄增加呈等倍级数递增〔1〕,且并发症多。1993年元月~199...  相似文献   

4.
丹蛭降糖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疗效确切。实验研究表明,丹蛭降糖胶囊主要通过调节血糖、调节血脂代谢、改善胰岛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氧化应激及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从而发挥其疗效。  相似文献   

5.
正11月14日是第六届联合国糖尿病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颜晓东主任医师解释说,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对身体的危害主要是其引起的并发症,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城市人群是糖尿病的高发人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6例常家义(安徽省六安地区中医院237006)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图法分类号:R587.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患病率高达60%~90%〔1〕,甚至可见于全部糖...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代谢异常引起的肾小球硬化症,是DM常见的严重慢性微血管并发症,是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最终发展为肾衰竭.据统计1996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3.21%[1],并且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性肢端坏疽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毛细血管病变,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2例,疗效显著,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血瘀证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分布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以社区90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相关临床信息并进行中医辨证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血瘀证的影响因素。 结果 90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单纯血瘀脉络证165例,阴虚热盛证、湿热困脾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分别为137、135、334、130例,分别兼夹血瘀证55、57、200、101例,各证型兼夹血瘀证的比例明显不同(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高血压并发症、收缩压、体质量、体型是血瘀证的影响因素,舒张压、血脂水平不是血瘀证的影响因素;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并发症、收缩压是血瘀证的影响因素。 结论 血瘀证是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证型,年龄越大,具有高血压并发症,收缩压较高者易于出现血瘀证,尚不能认为病程、体质量和体型是2型糖尿病血瘀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易并发心、血管、脑、肾、视网膜及神经等并发症,目前主要从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外周作用的敏感性,减少肝糖产生和输出、抑制糖异生,延缓糖在肠道的吸收等方面进行治疗.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已积累数千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大量实践证明中医药在改善糖尿病症状、防治并发症上有一定的优势.由于中药复方成分复杂,目前难以阐明其药理机制,人们更多投向单味中药及有效成分降糖作用与机制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现将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笔者1995~1998年采用辨证分型治疗150例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胃轻瘫(DGP)是指继发于糖尿病基础上的以胃动力低下为特点的临床症候群,多见有胃脘胀满、食后胀增、早饱、厌食、恶心呕吐、体质量减轻等症状,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DGP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且缺乏理想的治疗药物与手段,而采用针灸治疗DGP则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将针灸治疗的主要临床研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肥胖病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病症,往往伴有糖尿病、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等并发症.笔者应用腕踝针加耳穴贴压磁珠治疗单纯性肥胖病34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尿路感染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中药对此有较好的疗效,我们应用补肾解毒汤治疗23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灸药并用治疗糖尿病足32例韩瑞英雷磊汪健(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合肥230031)关键词:灸法治疗;药物治疗;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严重致残甚或致死的并发症之一,治疗颇为棘手。我们采用灸药并用治疗本病3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2...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特别是一旦进入临床蛋白尿期,肾功能即进行性下降.在西药控制血糖、降低血压以及限制蛋白饮食等常规治疗基础上,中药在降低DN患者尿蛋白、改善临床症状、延缓DN的临床进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笔者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N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08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血清生化、血细胞分析及血压、胰肾大小与中医辨证关系。方法:对糖尿病患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和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生化、电解质、血细胞等指标。结果: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糖尿病患,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较正常对照组显性降低(P<0.01),而胆固醇无显性差异(P>0.05),血糖明显升高(P<0.01);血清钙离子较对照组显性下降(P<0.01)。阴阳两虚型糖尿病患血压、胰头、肾脏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红细胞、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均较正常对照组显性下降(P<0.01),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结论:阴阳两虚型糖尿病患存在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紊乱,钙离子代谢紊乱,及其血压、胰头、肾脏大小及血细胞明显变化,有助于中医辨证客观化。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为糖尿病患者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比普通人群高2~4倍[1],其病死率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达50%[2]。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临床表现比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严重而且隐蔽,又因其病理改变较非糖尿病冠心病广泛而严重,故常规药物治疗疗效较差。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适合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者较少、难度较大而术后再狭窄率较高[3]。中医认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属“消渴”病及“胸痹”范畴,其在防治消渴病和胸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就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1 病因病机   中医对糖尿病(消渴病)的病因认识,可上溯到《内经》。历代医家多从七情、饮食、劳倦、房劳、外感等方面认识糖尿病的病因。关于消渴病的病机,历代医家不断深化。自秦汉时期《内经》提出病理性质是阳明热结后,历代多有阐发,其中清代叶天士在其《临证指南医案》中将此病基本病机归纳为“阴虚燥热”,对后世影响很大,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对糖尿病的病理机制又有了新的认识,认为:阴虚是糖尿病发生的关键,气虚是糖尿病迁延不愈的症结,血瘀是糖尿病合并症的主要原因,阴阳两虚是糖尿病发展的趋势,湿热阻滞是糖尿病病程中的变证[4]。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病机,主要责之于气虚、阴亏、血瘀,而以血瘀为主。循此病因病机演变规律,认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因病机主要为消渴病日久则阴伤及气,气阴皆虚,气虚则行血无力,阴虚则虚火灼津为痰。若气阴不断耗伤而损及于心,使得心脏气阴亦耗伤。心体受损,心用失常,于是致瘀血、痰浊等实邪痹阻于心脉则胸痹心痛发生。此认识不仅丰富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辨证,亦拓宽了人们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途径。益气养阴活血法成为目前防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macroangiopathy, MA)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107例T2DM患者分为MA组(病例组)46例,非MA组(对照组)61例,对两组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糖化血红蛋白A1c(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 GHbA1c)、高血压(hypertension, HT)和微血管并发症(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MC)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T、MC是T2DM合并M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T和MC是T2DM合并MA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血压和血糖对预防糖尿病合并MA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的病因病机及其病理演变规律,论析活血化瘀治法的利弊,指出血瘀证并非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唯一证型,血瘀证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阶段性病理变化;根据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所处的病理阶段及临床特征的不同,灵活选用清热凉血法、滋阴清热法、益气养阴法、痰瘀同治法、补肾填精法、温补脾肾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