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佐剂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AA)大鼠的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大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诱发大鼠AA模型,进行多发性关节炎评分,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含量,同时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AA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eritoneal macrophages, PM)产生的TNF、IL-1β进行检测.结果:大鼠免疫后2周,PNS腹腔注射给药2周,可降低AA大鼠多发性关节炎指数(P<0.05),抑制血清TNF(P<0.01)、IL-1β(P<0.05)产生;PNS体外分别给药0.8,0.4,0.2 mg/ml,作用24 h,可不同程度抑制LPS诱导的AA大鼠PM产生TNF(P<0.05,P<0.01)和及IL-1β(P<0.05).结论:PNS可能通过抗炎及抑制血清、PM释放炎性细胞因子TNF、IL-1β对AA大鼠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白细胞介素(IL)1β抑制作用及其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37名RA患者IL-1β基因启动子区511位点CT多态性进行基因型检测,同时进行PBMC培养,用脂多糖(LPS)刺激培养细胞,并给予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甲素处理PBMC,收集培养上清液并抽提细胞中总RN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1β蛋白。结果:携带IL1β511T/T纯合子基因型PBMC经LPS刺激后,IL1β的分泌量明显较非T/T纯合子为高(P<0.05);雷公藤甲素能显著抑制IL-1β蛋白的分泌;并且,低剂量雷公藤甲素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非T/T基因型PBMC分泌IL-1β(P<0.05),但对T/T基因型的抑制作用不明显(P>0.05)。结论:I-L1β基因511CT多态性与IL-1β的分泌量相关,雷公藤甲素能抑制IL-1β分泌,但对不同基因型的IL-1β抑制作用有差异,这可能是导致雷公藤药理作用出现个体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蠲痹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n=28)和针药并用组(n=35),分别给予单用中药和温针中药相结合治疗.结果:针药并用组临床疗效和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中药组(P《0.05或P《0.01).结论:温针配合蠲痹汤加减能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通络中药新风胶囊(XFC)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例活动期RA患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采用XFC,对照组20例采用雷公藤多苷片,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均治疗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CD4^ 、CD8^ 、CD4^ /CD8^ 、细胞因子(IL-l、TNFα、IL—4、IL—10)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指标的变化。结果:XFC在总有效率、改善活动期RA关节症状及部分实验室指标方面与雷公藤多苷片作用相似,但在改善全身症状及治疗脾虚湿盛、血瘀证候,调节CD4^ /CD8^ ,调整细胞因子平衡及降低VEGF方面显优于雷公藤多苷片;而且XFC药物不良反应(如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的积分值显低于对照组。结论:XFC可综合改善活动期RA的关节及全身病变,无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是调节T细胞免疫功能,下调致炎因子,上调抑炎因子,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血管增生,促进微循环和保护胃黏膜。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中医学病机为脾胃虚弱、湿浊内生;气血不足,营卫失调;痰瘀互结,脉络阻滞.中医证候呈现脾虚湿盛、虚实夹杂的特征.中医治法为健脾益胃,调补后天;扶助正气,益气养血;急则治标,祛痰化湿.RA从脾论治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其机制为免疫抗炎,维持免疫功能平衡;调节细胞因子,降低血管通透性;恢复滑膜、胸腺有序的细胞凋亡;保护胃黏膜.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益气活血通络方含药血清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 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MCP-1)及金属基质蛋白酶-1(metal matrix proteinase-1, MMP-1)表达的影响,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方对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SD大鼠30只,中药灌胃,制备含药血清。体外培养HUVECs,MTT法检测不同时间点、不同浓度葡萄糖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将HUVECs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益气活血通络方低、中、高浓度组,高糖刺激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益气活血通络方含药血清干预,收集上清及细胞,ELISA法检测IL-6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IL-1β、TNF-α、MCP-1及MMP-1蛋白的表达。结果 细胞培养48 h 后,33.3 mmol/L高糖组(模型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5);高糖刺激可引起IL-6、IL-1β、TNF-α、MCP-1及MMP-1蛋白的高表达(P<0.05),益气活血通络方含药血清显著抑制IL-6、IL-1β、TNF-α、MCP-1及MMP-1蛋白的高表达(P<0.05)。结论 益气活血通络方可抑制炎性因子的高表达,对高糖损伤的HUVECs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外周血清和关节腔中IL-6、IL-10、TNFα的影响,探讨雷公藤内酯醇治疗CIA的可能机制。方法:以胶原诱导的W istar大鼠关节炎为动物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2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雷公藤内酯醇组。雷公藤内酯醇按40μg/kg BW肌注给药,每3 d 1次,31 d处死动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和膝关节腔液中TNFα、IL-6和IL-10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CIA模型大鼠关节腔液和血清中TNFα、IL-6含量升高IL-10含量降低(P<0.01),经过雷公藤内酯醇治疗后,关节腔液和血清中TNFα、IL-6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模型组与治疗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变化而达到治疗CIA,这也可能是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肺阴虚证和肺气虚证大鼠血清TNFα、IL-6、IL-8的变化,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选用W 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肺气虚组和肺阴虚组,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TNFα、IL-6、IL-8的含量。结果:肺气虚组和肺阴虚组TNFα、IL-6、IL-8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肺阴虚组与肺气虚组TNFα、IL-8有升高趋势。结论:TNFα、IL-6、IL-8作为重要的细胞因子,在肺气虚证和肺阴虚证的发生中,引起细胞因子网络失衡,从而造成大鼠的免疫调节紊乱,诱发或加重支气管的炎性反应和肺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佐剂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 AA)大鼠肺功能、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及新风胶囊对其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氨喋呤(MTX)组、雷公藤多苷片(TPT)组和新风胶囊 (XFC)组,每组12只,分别向除正常组以外的其余动物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0.1 ml致炎,致炎后第19天开始给药.正常组及模型组均给予9.0 g/L氯化钠注射液,其余3组分别给予MTX、 TPT、XFC.观察各组大鼠肺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MTX组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25%肺活量的最大呼气流量 (FEF25)、50%肺活量的最大呼气流量 (FEF50)、最大呼气中段流量 (MMEF)、最大呼气流量(PEF)显著降低(P<0.05,P<0.01),TPT组的FVC、PEF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XFC组的FVC、FEV1、FEF25、FEF50、MMEF、 PEF显著升高;与XFC组比较,MTX组的FVC、FEV1、FEF25、FEF50、MMEF、 PEF显著降低(P<0.05,P<0.01),TPT组的FVC、FEF50、MMEF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NFα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XFC组TNFα显著降低(P<0.01),而与其余两个治疗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L-10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XFC组IL-10显著升高(P<0.01),而与其余两个治疗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佐剂关节炎大鼠存在通气功能及小气道功能障碍,新风胶囊能改善AA大鼠肺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新风胶囊下调致炎因子(TNFα)、上调抗炎因子(IL-10)、抑制致炎效应、增强抗炎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抗炎、止痛机制.方法:将24例AS患者随机分为熏蒸组(14例)和非熏组(10例),分析AS患者治疗前后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观察熏蒸疗法对急性炎症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A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的含量变化,分析熏蒸疗法对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SR、CRP、TNFα及ICAM 1含量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熏蒸组患者ESR和血清ICAM 1含量降低更显著.结论:中药熏蒸疗法治疗AS的机制可能与其显著抑制炎性细胞因子ICAM 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护肾固精方(Hushen Gujing Fang,HSGJF)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s, MsC)增殖及其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大鼠MsC和血清药理学方法,分为HSGJF血清组(高、中、低3个剂量亚组)、LPS病理组及空白组,采用MTT法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MsC增殖和TGFβ1含量.结果:HSGJF血清对MsC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50,100,200 ml/L浓度的血清在作用24,48 h后与正常大鼠血清比较,能明显抑制大鼠MsC增殖(P《0.05或P《0.01).MsC经LPS刺激后,TGFβ1蛋白含量明显升高.而3种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抗 LPS诱导的MsC分泌TGFβ1的增加,这种抑制作用随用药时间及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结论: HSGJF对肾小球MsC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显著干预活化的肾小球MsC分泌细胞因子,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艾灸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抗炎消肿的作用,探讨灸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方法: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用特制小艾条悬灸。炎症肿胀度用跖围表示,采用放射免疫法和生化法测定血清中细胞因子(INF、IL-1、IL-2)和自由基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艾灸足三里、肾俞穴能消肿散瘀、减小跖围、预防或减轻大鼠多发性关节炎;能降低TNF、IL-1和NO含量,提高IL-2水平。除IL-1外,与模型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显(P<0.05)。两腧穴的治疗作用差异不大,与雷公藤多苷的治疗效果相近。非穴组艾灸作用不明显。结论:艾灸足三里、肾俞穴有抗炎消肿作用,其机制与灸疗降低促炎症细胞因子含量、纠正机体免疫紊乱及调整自由基代谢失衡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疗法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抗炎消肿作用,对其抗炎作用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采用自制大鼠熏蒸装置进行分组处理。关节肿胀度用T管容积法测定,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关节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法和生化法测定大鼠血液中炎性递质(IL-1β、PGE2、NO)水平。结果:中药熏蒸能显著改善AA大鼠足跖和关节肿胀状况,可明显减轻病变关节局部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和滑膜细胞增生等病理改变,能显著降低AA大鼠血液中PGE2和NO水平。结论:中药熏蒸疗法有抗炎消肿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液中多种炎性递质的水平有关,同时蒸汽的温热作用也是熏蒸疗法抗炎消肿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对细胞因子系列(IL-1、IL-4、IL-10及TNFα)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新风胶囊组,雷公藤多苷片(TPT)组和甲氨喋呤TX)治疗组,每组10只,制备完全佐剂并分别向除正常组以外的其余动物右后足跖皮内注射0.05ml致炎,观察各组血清中各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新风胶囊治疗组,TPT治疗组及MTX治疗组治疗后大鼠的关节炎指数(AI)显降低(P<0.05或P<0.01),新风胶囊治疗组给药后体质量增加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性(P>0.05);TPT治疗组及MTX治疗组给药前后体质量增加值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新风胶囊治疗组(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新风胶囊治疗组的IL-1,TNFα显降低,IL-4,IL-10显升高(P<0.01),并与其余两治疗组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新风胶囊与MTX,TPT一样能降低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AI,而在增加大鼠体质量方面优于TPT和MTX,新风胶囊可能通过下调致炎因子(IL-1,TNFα),上调抗炎因子(IL-4,IL-10),抑制致炎效应,增强抗炎效应,从而达到降低AI,消除肿胀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具有慢性、进行性、侵袭性特点,致残率高.笔者在传统医学理论研究基础上,运用"透痹转气法",将中医内治与外治有机结合,系统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4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芪白平肺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痰瘀阻肺证模型大鼠肺部炎症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脾氨肽组、芪白平肺胶囊组.采用强迫游泳、被动吸烟和低氧环境复合方法复制COPD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状态;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细胞总数和炎症细胞比例;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检测各组大鼠第0.3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0.3 seconds,FEV0.3)、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EV0.3占FVC比值(FEV0.3/FVC).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情况较差,肺功能明显降低,肺组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泡间隔明显增厚,支气管壁可见明显黏液腺增生,管腔变窄;BALF中细胞总数、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IL-1β、IL-6、IL-8、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芪白平肺胶囊组及脾氨肽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明显改善;BALF中细胞总数和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及血清IL-1β、IL-6、IL-8、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FEV0.3、FVC、FEV0.3/FVC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芪白平肺胶囊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脾氨肽组.结论 芪白平肺胶囊可明显改善COPD痰瘀阻肺证大鼠肺部炎症,改善大鼠肺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相关炎症指标及肺部炎症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透痹转气法"对佐剂性关节炎(RA)大鼠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RA模型,设立模型组、透痹转气法组(TBZQF)、雷公藤(TPT)组、透痹逐邪胶囊(TBZXC)组;测定各组大鼠足跖肿胀抑制率、关节炎症指数;观察病变关节滑膜病理改变,并检测炎症关节滑膜组织中的Fas、FasL、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BZQF组、TBZXC组、TPT组大鼠足跖肿胀抑制率、关节炎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而TBZQF组疗效比TBZXC、TPT组更显著(P<0.05),且起效时间快,疗程短;各治疗组均能改善RA大鼠滑膜充血、水肿,减轻大鼠滑膜炎细胞浸润,而TBZQF组更为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Fas、FasL的表达显著增加,Bcl-2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TBZQF与MTX组、TPT组比较,上述指标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TBZQF治疗方案在改善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关节炎症状、抑制炎症方面优于TPT和TBZXC的单一中药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bcl-2基因表达调控Fas/FasL系统,促进增殖的滑膜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生脉片防治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软骨细胞培养的方法,应用IL-1β诱导软骨细胞产生内源性NO,分空白对照组、生脉组、L-NAME组和IL-1β组观察生脉片对软骨细胞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结果:生脉组和L-NAME组的NOS活性明显低于IL-1β组(P〈0.01)。结论:生脉片能够抑制IL-1β诱导软骨细胞合成NOS,具有防治骨性关节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正清风痛宁治宁类风湿性关节炎 (RA)的疗效。方法 :采用正清风痛宁治疗 5 2例RA ,并设雷公藤多苷片治疗 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正清风痛宁和雷公藤多苷片均可改善RA的症状、体征与实验室检查指标 ,正清风痛宁组 (P <0 .0 5 )总有效率 94 .2 3% ,雷公藤多苷片组总有效率 76 .6 7% ,治疗组较对照组为优 (P <0 .0 5 ) ,且毒性和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正清风痛宁治疗RA疗效好。  相似文献   

20.
笔者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研究成果,特别是补体(comp lem ent,C)的影响作一阐述,并探讨补体受体、补体调节蛋白在RA诊治中的作用。1补体在RA发病中的作用一般认为RA是由于某种外来抗原作用于有易感基因的个体,机体对外来抗原的免疫反应的同时,通过分子模拟或诱导自身免疫耐受的破坏而导致自身免疫反应。补体在RA发病中也具有重要作用[1]。补体是存在于机体细胞外液中,具有酶活性和发挥免疫学效应的一组蛋白质。它经抗原抗体复合物等激活后,其裂解产物启动免疫功能,使细胞膜溶解、破坏,但同时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