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寻常疣是皮肤疾患中的常见病。虽无疼痛,但影响美观。造成精神上的不良刺激。近十余年来,笔者用火柴治疗寻常疣41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41例中,女11例,男30例;年龄20~40岁;病程4个月~5年;单发者27例,多发者14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相关性尿路可逆性结石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例近期使用头孢菌素后尿路出现可逆性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有静脉注射头孢菌素用药史,疗程1~3 d,用药后1~6 d全腹部CT平扫显示尿路多发高密度可逆性结石影,6例停药后7~16 d腹部CT随诊显示尿路可逆性结石消失(4例)或明显减少(2例),1例行手术治疗。在CT图像上,观察可逆性结石的部位、数量、形态、密度和伴随征象,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肾结石7例,双侧发生5例,单侧2例,结石均为多发,呈结节状或泥沙状;输尿管结石6例,双侧发生1例,单侧5例,其中5条输尿管各发生2枚,2条单发,结石共12枚,2枚呈结节状,10枚呈圆柱状或条状;膀胱结石3例,单发2例,呈小结节状,多发1例,呈泥沙状;2枚结石密度不均匀,其他结石密度较均匀,各个结石之间密度不甚一致,全部结石CT值范围为47~667 HU;6例患者共7条输尿管发生梗阻性尿路轻度或中度积水。结论头孢菌素相关尿路可逆性结石由于其形成时间短,结构松散,在尿路中容易铸型,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在怀疑头孢菌素相关尿路可逆性结石时,应注意询问用药史并应在短期内影像学复查,以便明确诊断,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脾阴浅析     
一、脾阴之说发展过程 脾阴乃贮于脾中之营血、阴液和脂膏,是组成和濡养脾脏的特殊形质,其为水谷精微所化生,为脾脏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 脾阴一说早在歧黄之典、南阳圣书中已初见端倪。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脾气不濡”,《灵枢·本神》说:“脾藏营”。而张仲景用麻子仁丸治疗脾约证诚开脾阴不足证治之先河,首次从临床上明确了脾阴不足的病理及证治特点。对此清代程应旄曾有过颇为精彩的阐发:“脾约者,脾阴外渗,无液以滋,脾家先自干槁了,何能以余阴萌及肠胃,所以胃火盛而肠枯,大便坚而粪粒小也。”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简称IBS)是胃肠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临床以腹痛、腹泻、便秘、大便习惯改变及伴有其他神经衰弱表现为主要特征.本病多发于中青年,在我国女性略多于男性.中医认为本病多与脾、肾、肝诸脏失调有关.治疗多以抑肝扶脾补肾之法.导师张小萍教授根据中医脏腑相关理论,着重从肝脾论治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AS患者骶髂关节的MSCT表现,对其进行分期.结果 82例中,双侧骶髂关节正常9例,单侧受累6例,双侧均受累67例...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所论述的脾在形态、位置、色泽等方面,更接近于西医学脾、胰两脏的结合;在生理功能方面,脾的"主统血,为谏议之官"功能与西医学脾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系统中的作用有相似之处,脾主"主运化,为仓廪之官"的功能和西医学胰的功能有密切联系;在用药规律方面,归脾经的药物,对胰腺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糖尿病的中西医治疗方面,很多归脾经的药物都具有调节胰岛功能或促进胰岛再生作用;西医学研究认为,脾脏可提供成体前体细胞,促进胰岛细胞再生.中医学的脾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西医学的脾、胰二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绞股蓝总皂苷 ( gypenosides ,GPs)对小鼠Lewis肺癌肿瘤生长、脾淋巴细胞数及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体动物的抑瘤试验、脾淋巴细胞计数及NK细胞活性测定。结果 :GPs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剂量 10、2 0、4 0mg/kg腹腔注射 (ip)给药条件下 ,其瘤重抑制率 (TWI)分别为 ( 2 9.8± 1.3) %、 ( 51.4± 2 .2 ) %和 ( 50 .0± 1.6) %。同时 ,GPsip给药后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总数明显增加 ,外周血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 ,脾NK细胞活性也明显升高。结论 :GPs的抗肿瘤作用与其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脾不独主运化 "脾主运化”是脾脏最主要的生理功能.此说于今人已成准绳,今之方书已皆释为脾对于水谷具有消化、吸收、转输和布散的作用.每论及此,皆以<黄帝内经>之说为依据.<素问*六节脏象论>云:"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然细考之,则难以令人信服,<素问*六节脏象论>所云"转味而入出者也”之功能乃脾、胃、大肠、小肠等脏腑相互配合而共同产生的,非独脾也;<素问*经脉别论>着重强调了脾之转输、布散精气的作用,而其化物功能则未明言,不能以错简遗漏之说释之,因经文已明言"游溢精气,上输于脾”,可见,饮食物在未经脾运化之前已化为精气.因此,"脾主运化”确实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视频电子阴道镜对宫颈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视频电子阴道镜对1 782例宫颈疾病患者行单点或多点活检,并将其与病理检查相对照。结果:1 782例中视频电子阴道镜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34例、宫颈癌5例、宫颈息肉245例、宫颈尖锐湿疣35例、宫颈炎1 457例。病理诊断CIN 39例、宫颈癌9例、宫颈息肉254例、宫颈尖锐湿疣32例、宫颈炎1 457例。两者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18%、55.56%、100%、91.43%、100%。结论:视频电子阴道镜检查是诊断宫颈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参地颗粒治疗脾肾亏虚证慢性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CGN脾肾亏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并设正常对照组20例.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检测两组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计数,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6.7%、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63.33%(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IL-6和TNF-α显著降低(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尿RBC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降低血清IL-6和TNF-α水平,可能是参地颗粒降低脾肾亏虚证CGN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临床症状,降低24 h尿蛋白和尿RBC计数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