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试验用感染鸡产蛋下降综合征(EDS-76)病毒的鸭胚尿囊液制备了一种效果较好的用于检测EDS-76的血凝抑制试验诊断抗原。  相似文献   

2.
猫瘟热(又称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国内外已作了大量报道和评价,其中以猫瘟热病毒(FPV)的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较为简单,但存在着粪便样品的HA检出率不高,血清样品的HI阳性标准不统一等缺点,为此我们对Carmichael等(1980)报道的HA-HI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3.
瓷板血凝试验(HA)和瓷板血凝抑制试验(HI)与96孔微量板HA和HI试验相比,瓷板法操作简易,对鸡新城疫有检测诊断价值。定量检测较微量板法平均约低2个滴度,且呈正相关性。本试验在15~25℃室温下,0.5~1分钟内可判定结果,缩短反应时间约60倍。用过的瓷板易于洗净擦干,即可重复使用,不影响再次检验的质量。瓷板法适宜于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诊断传染性牛鼻气管炎(IBR),现已研究出病毒中和试验、免疫扩散试验和酶疫联免吸附试验等方法。目前国内检查IBR以病毒中和试验为推荐方法,但因病毒中和试验本身具有费时、费钱的缺点,所以最近几年国内外为了寻求一种准确、快速、经济的IBR诊断方法,学者们研究探讨了间接血凝试验(IHA)。为了适应我国对该病进行大量普查的需要,我们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研究制造出便于运输,容易保存的IBR间接血凝诊断液。  相似文献   

5.
用马动脉炎病毒(EAV)免疫SPF豚鼠,4周后采血做血凝抑制试验(HI),其抗血清可以抑制血凝抗原对小鼠红细胞的凝集反应,抗原和抗血清在4℃感作24 h后可以检测到最高的HI抗体效价,同时结果显示HI抗体与中和抗体产物呈正相关.对561份来自新西兰、吉尔吉斯、沙特阿拉伯及内蒙古、新疆的马血清用HI试验和微量血清中和试验(NT)进行EAV抗体检测,HI和NT阳性符合率为94.7%,血凝抑制抗体与中和抗体效价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陕西某鸵鸟场发生一种以呼吸困难、严重下痢、死亡率高为特征的疫病,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学检查、病毒分离、治疗性诊断确诊为鸵鸟新城疫(ND).从发病鸵鸟分离到1株病毒,经鸡胚传3代,其血凝性逐渐稳定,致死胚均表现皮肤出血;经血凝试验(HA)及血凝抑制试验(HI)鉴定为新城疫病毒(NDV),这是陕西省首次从鸵鸟分离到NDV.  相似文献   

7.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FPL )的病原是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LV),系细小病毒成员,又称为猫细小病毒(FPV)。本病在我国,据报道(张振兴等,1984)已成为当前最严重的猫病之一,本病可用血凝(HA)试验检测病猪粪便中的病毒而作出诊断。然而,应用新鲜猪红细胞作HA试验存在着不易长时间保存,不同个体的红细胞间有差异,以及有些个体的红细胞存在自凝现象等缺点。所以,我们进行了醛化猪红细胞的HA试验,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鸡新城疫血凝抑制(HI)试验是观察本病免疫动态必不可少的监测手段。自七十年代以来,国外很多学者开始研究微量HI试验方法(Beard等,1973;Auan,1974),同时对微量法中抗原浓度、红细胞浓度、血清和抗原的作用时间等条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探讨(Matbrugh等,1978)。近年来我国一些学者也开展了微量HI试验方法的研究,如平板法(李跃庭,1982;刘尧服等,1984)、平板微量法(王泽林等,1983),但这些方法所使用的器械各不相同,所得的结果也很不一致,从而给制定统一的免疫标准、疫苗比较等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进行了鸡新城疫微量血凝抑制试验标准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应用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检测伪狂犬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伪狂犬病的诊断方法主要为间接血凝(IHA)试验(潘乃珍等,1990;Hap-per等,1980),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蒋玉雯,1988)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李克荣,1989)。有关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PHA)和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RPHI)在伪狂犬病诊断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现将应用单克隆抗体Mab_3致敏的绵羊红细胞(SRC_3)快速诊断伪狂犬病病毒(PRV)抗原和抗体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有效防治猪流感需要借助于准确而快速的检测方法,为了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多重检测方法,本研究应用H1和H3亚型猪流感病毒(SIV)的血凝素(HA)蛋白抗原偶联不同编码的荧光微球,应用间接法检测模式,建立了H1、H3亚型猪流感病毒IgG抗体荧光微球免疫学检测方法,并将该方法与血凝抑制试验(HI)、病毒中和试验(VN)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抗体检测灵敏度比ELISA方法高100~1 000倍;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及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的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且两种亚型血清之间也不存在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表明,批内和批间精密度测试结果分别为10.2%和12.8%。与HI、VN和ELISA方法比较,总符合率分别为97.82%、98.27%和97.83%。综上,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双重检测特性,特异性好、灵敏性高、重复性强,可用于H1、H3亚型SIV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犬细小病毒血凝抑制抗体和中和抗体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8份犬细小病毒免疫的犬血清同时进行中和(SN)抗体和血凝抑制(HI)抗体检测.结果,SN抗体和HI抗体具有正比线性关系,SN抗体近似于6倍HI抗体.其中HI抗体检测可在3 h内获得结果,操作简便,通过测定HI抗体效价即可推算出SN抗体的效价.  相似文献   

12.
国内应用间接血凝试验诊断牛伊氏锥虫病已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报道(1983)。通过他们的研究和实验诊断,认为血凝试验是一种灵敏度高、可靠的血清学诊断法,可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我县是牛伊氏锥虫病的重流行区,自1969年以来,先后应用补体结合反应、血片镜检、集虫、乳胶凝集等诊断方法。但这些方法都因有各自的弊病,而没能扩大应用。1983年在兰州兽医研究所的帮助指导下,开展了血凝诊断牛伊氏锥虫病的扩大试验。  相似文献   

13.
血凝抑制试验是监测鸡新城疫免疫状态的一种简便、快速而经济的血清学方法。近年来国内一些养鸡场已把血凝抑制(HI)试验作为监测鸡群免疫状态,检查疫苗使用效果和制定合理免疫程序的依据。由于试管全量法比较麻烦,故不适用于较多样品的测定。本文介绍三种简易、快速的测定法,供生产上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AILT)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点是传播快,发病率高,可造成鸡产蛋迅速下降和死亡。为了控制该病,促进养鸡业的发展,本试验使用细胞免疫的触发剂——转移因子(TF)对AILT进了免疫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5.
为制备Clade 2.3.2分支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以灭活的超速离心浓缩纯化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duck/Guangdong/S1322/2010(DK/GD/S1322/2010)免疫6~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取免疫后小鼠脾细胞,使其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通过血凝抑制(HI)和ELISA方法筛选,共获得2株能够稳定分泌HA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A4和D11。2株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均为IgG1,轻链均为κ链。经HI检测,A4和D11的细胞培养上清和腹水的抗体效价分别为23、22和211、211。HI和中和试验结果显示,这2株单克隆抗体与Clade 2.3.2.B分支和Clade 2.3.2.C分支的病毒反应性良好,而与Clade 2.3.4和Clade 7分支的病毒均不反应。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这2株单克隆抗体能够识别MDCK细胞内感染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DK/GD/S1322/2010。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2株单克隆抗体为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检测和诊断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山东省某种鸡场分离到 1株病毒 ,经血凝 (HA)和血凝抑制 (HI)试验证实为新城疫病毒。经用SPF鸡胚和SPF鸡测定 ,该毒株的鸡胚平均致死时间 (MDT)为 5 5 .2h ,1日龄鸡脑内致病指数 (ICPI)为 0 .8,6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 (IVPI)为 0 .3 1,属于中等毒力的毒株。该毒株点眼、滴鼻不引起 6周龄SPF雏鸡发病 ,将其做成灭活油佐剂疫苗 ,对鸡的保护率为 95 %。该新城疫毒株可用作疫苗毒株  相似文献   

17.
从暴发疑似鸽新城疫的某赛鸽场分离到1株病毒,通过血凝(HA)试验、血凝抑制(HI)试验及鸡胚中和试验初步鉴定为鸽新城疫病毒,进而进行了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测定扣对不同动物红细胞的凝集试验,证明该分离株属新城疫强毒力毒株.将该毒株经鸡胚尿囊液增殖后用甲醛灭活,制成油佐剂灭活苗,对鸽免疫后检测其血清抗体水平并进行攻毒试验,结果在免疫后21 d抗体达到高峰,攻毒试验表明油佐剂灭活苗对鸽新城疫病毒感染有较强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18.
将鸡减蛋综合征(EDS)种毒AV-127、AV-HS-1接种鸭胚,孵育120 h后,收取尿囊液测定其血凝(HA)效价,加体积分数0.2%甲醛灭活作为诊断抗原;将病毒对鸡、兔进行3次免疫,当抗体效价达到29以上时分离血清,制备成超免疫血清.试验证明,该EDS诊断抗原和超免疫血清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特点,可用于感染鸡群的疫情调查、免疫鸡群的抗体水平监测、EDS的预防、治疗和对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减蛋综合征病毒WPDV205株的多肽图谱分析孔德迎,辛朝安,杨克军(华南农业大学广州510642)减蛋综合征(EDS-76)自1976年报道以来,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引起产蛋损失的主要疫病。该病的病原为减蛋综合征病毒,属于禽腺病毒,具有血凝活性,一般认为...  相似文献   

20.
在RK-13细胞上培养的马动脉炎病毒(Equine viral arteritis,EAV)在4℃、室温和37℃条件下,用多种动物的红细胞进行血凝试验,病毒在不同温度下均可凝集小鼠和鸡的红细胞,但不能凝集牛、绵羊、山羊、马、猪、豚鼠、仓鼠、兔及鹅的红细胞.将病毒用吐温-80和乙醚处理后,血凝活力会显著增强,其HA效价比未经处理的病毒高4-8倍,且血凝像更加清晰.处理病毒的最适条件是在冰浴状态下用终浓度0.6-1.25 mL/L吐温-80振荡处理15-60 min,再加1/2体积的乙醚振荡作用5-15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