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伪造有价证券,是指行为人违背有价证券的真实性,擅自制作虚假有价证券的行为.伪造有价证券行为的成立要求:行为人没有制作权限,或者仅有一般制作权限而超越其权限范围;行为人所制作的有价证券是虚假的,且能够以假乱真.变造有价证券,是指行为人违背有价证券的真实性,擅自对真正的有价证券加以篡改、变更的行为.变造有价证券行为的成立要求:行为人实质上没有变更权限;行为人以真正的有价证券为变造对象;行为人对有价证券予以篡改.  相似文献   

2.
当行为人实施了犯罪行为时,体现出行为人的主观具有社会危害性。行为人的意志与社会的主流标准背离越大,体现出行为人的社会危害性也就越大。行为人明知自己所做的行为是违法的而执意要去做,就表明行为人对主流道德、法律标准背离性越大,社会危害也更严重。行为人对于自己的行为并没有违法性认识在客观上也造成了法益被侵害,但是所体现出的行为的主观恶性较弱。  相似文献   

3.
共同正犯的认识错误对于其犯罪构成及犯罪形态的认定关系重大。行为人对法律的误解不能改变其行为的法律性质,不影响对行为人行为的法律评价,但如果行为人对自己行为违法性的错误认识是由于对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缺乏认识造成的,则可以排除行为人主观上的故意。行为人对事实的错误认识,无论是同一构成要件内的错误还是不同构成要件内的错误分别对待,都应按各行为人预谋犯罪的既遂处理。对于其间意思联络上的事实认识错误,可在构成要件重合限度内肯定共同正犯的故意成立。  相似文献   

4.
不作为犯以行为人违反作为义务为构成犯罪的必备条件。而作为义务的地位及其与故意的关系则直接关系到不作为犯中行为人主观方面的认识内容及其法律评价。而行为人对作为义务发生认识错误时,如何正确评价行为人的主观方面,不仅关乎到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成立问题,同时也影响到行为人刑事责任的轻重。  相似文献   

5.
期待可能性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有能够期待行为人可以实施合法行为 ,而行为人违反此期待 ,实施了违法行为时 ,才能对行为人追究刑事责任。如果不存在期待可能性 ,即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只能选择实施违法行为 ,不能期待其有实施合法行为的可能 ,此为阻却责任事由。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引进期待可能性理论并运用于我国司法实践将使我国的司法制度更加完善 ,法律实施更加灵活 ,更能体现法律的公正。  相似文献   

6.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要求行为人对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和食品具有现实危险均具备明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要求行为人既对食品中掺入了非食品原料具有明知,并且认识到它的有毒、有害性。主观明知存在确定性明知和不确定性明知的程度划分,但不影响明知认定。如果行为人对明知对象具有认识的可能性就具备明知,在实践中一般通过推定方式认定。行为人对认识内容发生事实认识错误时,按照法定符合说区别情况予以处理。  相似文献   

7.
轮奸系强奸罪的加重情节,依法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行为人并未亲自实施奸淫行为,或者并未与其他行为人之间形成轮奸共同故意,这种情况下的认定,应从以下方面具体把握:轮奸的行为主体必须为二人以上,且各行为人在轮奸之共同故意下,亲自实施了奸淫行为方能成立轮奸。此外,行为人中至少有一个强奸既遂,才宜认定有轮奸情节;对奸淫未得逞的行为人不宜认定为轮奸未遂。  相似文献   

8.
刑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犯罪人的权利。因此,要正确处理好刑法与民愤的关系。对行为人有利的新法的规定对于已生效的判决仍有溯及力。应当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和扩张解释。但是当行为人是国家工作人员时,可以做不利于他们的扩张解释。  相似文献   

9.
人身危险性作为一种犯罪可能性有其存在的根据和条件.在劫持人质事件处置时,对劫持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评估是危机处置的基础.对劫持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进行系统评估时,应当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个人基本情况与犯罪的行为表现等与犯罪人相关的各种因素,采用静态分析、动态评判相结合的人身危险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违法亚文化群体与主流文化群体以不同的评价标准对行为人进行了迥异的评价,进而引起行为人具有强烈反差的情绪,这一现象是社会文化内化于个体的原理的一个表现。由于社会化终生性的特点,儿童、青少年期和成年期的行为人都有可塑性。虽然不同年龄段的行为人各处于社会化不同阶段,其可塑性有异,但是各年龄段的行为人均能运用相同的基本原理进行矫治:个体行为做出后受到社会反馈,反馈经过行为人主观认识的加工,形成具有正强化效果或负强化效果的情绪,从而影响认知,改变行为。  相似文献   

11.
实践合同存在的必要性受到民法上意思自治原则的挑战。我国《合同法》第210条将自然人之间借款合同规定为实践合同,此在司法实务似未有疑问,但理论界对其质疑不断。首先,立法未明确说明为何将"提供借款"作为合同生效的要件,而区别于保管合同中的成立要件,此有损于体系的一致性;其次,将"提供借款"作为强制性的生效要件,此为国家意志不正当介入私人领域,似有越俎代庖之嫌;再次,应区分合同之有偿、无偿,并作不同规定,因为在此两种情况下,贷款人之利益状态有明显不同。故有必要对《合同法》第210条进行重新架构。  相似文献   

12.
由包价旅游合同纠纷案可看出,因旅游经营者违约致旅游者精神享受利益受损现象愈来愈多,但目前对于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学术界大多都主张以侵权之诉提起,并不认可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然而,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对旅游者来说有许多不利之处,相反,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则容易很多。况且,包价旅游合同的特殊性在于以精神享受为目的,当旅游者只是精神享受利益受损、不存在违约与侵权责任竞合时,则无法提起侵权之诉,只能通过违约之诉来解决。我国应在借鉴域外法和国际性立法的基础上,将包价旅游合同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到法律体系中。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我国解禁流质契约是具有合理性的,对发展和完善《物权法》有所裨益。我国流质契约制度重构的路径应选择条款允许的立法主义,立法方案的选择以修订性方案为妥。  相似文献   

14.
在英美法系,合同中管辖及仲裁条款的并入分为将行业标准条款并入合同,把一个合同中的管辖或仲裁条款并入另一个合同,以及把一方当事人的标准条款并入合同三种情形。在中国国际航运中也经常发生并入的情形,但适用标准不统一。  相似文献   

15.
城镇国有土地出让合同的性质是民事合同抑或行政合同的争论在理论界从未停止,实践中对于其性质的认定也各有不同。通过对比分析了西方及我国关于行政合同的基本特征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不是行政合同。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过程中,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拥有双重身份,这就决定了其行为的民事和行政的两种性质,两者不可混淆。明确了此种区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结合实现合同价值以及合同基本理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应当认定为民事合同。  相似文献   

16.
合同法第122条是关于民事责任竞合的重要条款,但该规定的实际运作并不能够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至今为止,中国民法学者对该条的研究,没有能够实现纷争一次性解决的目的;民诉法学者的研究,则在利益保护的周全性方面存有缺陷。鉴于从实体法路径进行突破的巨大困难,可以考虑从程序视角对第122条作简单的修正,允许当事人合并提起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17.
法律对婚约之效力、诉讼主体的确认、彩礼归属、损害赔偿、责任承担等诸多具体问题的规定几乎空白,成为司法机关无力解决的一系列难题,往往出现同案不同判的严重现象,且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得不到保障。借鉴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经验,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婚约制度将对填补我国婚约立法,指导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线人协议是明确线人与侦查机关双方权利义务的合同.由于我国对线人的管理与使用缺乏完善的法律规范,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很多.线人与侦查机关实际上可能形成三种合同关系:悬赏合同、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在线人协议的内容确定上,线人的刑事责任豁免能否写入协议是一个关键性问题.对线人与侦查机关违约行为及其救济,追究违约责任的方式与一般的协议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9.
公共治安承包作为一种有益的制度尝试,从理论、社会、法律三个层面来看存在其正当性之空间,为行政法理论基础所兼容。治安承包制度可依托于行政委托,治安承包协议本质为行政合同。面对诸多法律困境,应从法律和实践两个层面规范治安承包行为,明晰承包范围、规范招标合同、明确公安职责、规范执法程序、完善监督机制、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如何完善治安承包的制度化路径是目前公共治安承包摆脱尴尬处境,迈向法治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心理契约是联系组织与员工的心理纽带,如果员工的心理契约被破坏,就可能产生负面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从而降低组织的工作绩效、凝聚力。员工认知调适的具体路径有四:一是对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员工进行差别化的认知调适;二是减少信息不对称以减少认知偏差;三是合理调节中间变量以调适员工认知,促其回归认知理性;四是通过个人价值观的渗透使员工认知与组织价值观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